“什么?朱家……不知他在安陆?”陆松一怔。</p>
“刚开始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他平时流连教坊,我二伯和本家兄长都喜欢去那地方,居然没发现,可见他并不是完全醉心于倚翠偎红,他在教坊,估计更多是打探消息,陆典仗可以查查他到底带了多少人来安陆。”</p>
朱浩说到这儿,看到陆松神色还是非常紧张,再次笑着安慰,“我大伯刚回安陆时,带了起码两百锦衣卫,一副不除掉世子决不罢休的架势,结果如何?</p>
“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好不容易风平浪静,总不能阴沟里翻船吧?有兴王的信任,就算有人把你的身份挑明,也会被看作是挑拨离间,兴王不会盲目相信。就算事情最后被证实,他也会想,陆典仗心到底心向王府,还是一心在王府潜伏,未来某个时间段才会反叛?”</p>
……</p>
……</p>
陆松身份败露,对此朱浩有过预料。</p>
他自己在王府就是细作,这点不管是朱家,还是兴王府,都一清二楚。</p>
但他现在王府中混得不是挺好?逐渐的,兴王对他放下成见,把他当成儿子未来的左膀右臂对待。</p>
这就说明,兴王府是个讲道理的地方,人家不看你的出身或者背后势力的立场是什么,只看你做什么,实际表现如何才是重中之重。</p>
第二天朱浩回到课堂,朱三和朱四围拢过来。</p>
朱四道:“朱浩,我听父王说,你要参加县试了?这么大的事,你昨天怎么没告诉我们?”</p>
此时正好京泓从教室门口进来,听到这里,又表现出“爱谁谁”的神色,反正这种事与他无关,不理也罢。</p>
朱浩无所谓道:“我年岁太小,去参加县试,基本过不了,这种可能会让自己丢人现眼的糗事,我要拿出来卖弄吗?”</p>
“不会。”</p>
京泓突然插嘴:“你写的文章,我拿给我父亲看过,他说这文章,非是有底蕴的大儒才能写出来,还不相信是你写的。我说就是,他说可能你是拿范文糊弄,还说即便是他,也未必能写出那样的文章……”</p>
朱三得意洋洋:“看来令尊颇有自知之明嘛,知道没法跟我们的朱先生相比!”</p>
既是在讽刺京钟宽,又是在调侃朱浩,却从未考虑过这是在伤京泓的自尊。</p>
京泓见怪不怪,撇撇嘴:“有本事自己上场考一个,别在这里吹牛。”</p>
朱四却好像完全没听到姐姐跟京泓的争吵,脸上带着无比的向往,道:“朱浩跟我同岁,都能参加县试了,可我连文章都不会写呢,章句集注总背不好……对了朱浩,县试如果你考过了的话,以后还会在王府读书吗?”</p>
“对啊。”</p>
朱三也把注意力重新放回朱浩身上,“你考过县试的话,不会离开王府吧?”</p>
朱浩道:“应该不至于……县试作为童生考的基本,即便过了,也代表不了什么,还是不能到县学读书。”</p>
“县试过了不能到县学吗?那为什么叫县试?”</p>
朱三一脸迷惑。</p>
京泓不屑道:“一看就知没见识,县试只是基础,后面还有府试和院试,只有三试都过了,才算是正式的生员,有资格到县学读书。</p>
“好像……明年还有府考吧,如果朱浩能通过县试的话……他就一跃而成为童生……距离功名在身,只有一步之遥。对于一般的读书人来说,考中秀才,是毕生要完成之事。”</p>
朱三好似听天书一般,听完后双目朝天:“好复杂啊,幸好我们不用考……是不是啊,小四?”</p>
“姐,你怎么一点追求都没有呢?朱浩都能去,以后京泓也会去,我们也可以试试啊,听父王和张奉正说,年岁小就过县试的话,未来大多都能中进士呢,为什么不能有大志向呢?”</p>
朱四一副胸怀天下的模样。</p>
朱三用手指头按了弟弟额头一下,教训道:“别发白日梦了,你是爹唯一的儿子,以后就算再有弟弟,你也是长子,未来的兴王,从就没听说世子也需要去考科举的。那是市井之人才需要做的事。”</p>
这次连同把朱浩、京泓和陆炳一并贬损在里面。</p>
朱浩并不介意朱三的毒舌,微微一笑:“等我过了后再感慨吧,未来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过县试可不单纯是考几篇文章。”</p>
“还有什么?”</p>
朱四问道。</p>
朱浩道:“还需博览群书,知道如何回答策问,虽然四书文是重点,五经文也不能懈怠……诗词歌赋博古通今,总之……我未来要学的东西太多了。”</p>
朱四一脸神往:“听起来就很厉害,如果你学会了,一定要教教我啊,如果我学会了,我也让我爹同意我去参加县试……我不求能中进士当状元,让我考中生员就知足了。”</p>
------题外话------</p>
求订阅!求月票!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