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杨家门生

第四百四十九章 杨家门生(1 / 2)

礼部衙门。</p>

杨廷和亲自前来问询礼仪事,提到今年皇帝缺失籍田礼,以及宗庙供奉等事宜。</p>

礼部尚书毛澄,顺带将此番会试上榜名单交给杨廷和审阅,算是一次非正式的请示,毕竟从道理上来讲,杨廷和即便贵为当朝首辅,也无资格过问会试的录取情况。</p>

如今天子南巡,内阁大学士梁储和蒋冕随驾出征,京师中一切事务都由杨廷和来做主,这跟以往英宗出征安排弟弟监国不同,杨廷和这个首辅就相当于监国,京师大小事项只要不涉及皇帝身边近臣,他都可以做主。</p>

杨廷和看着长长的名单,上面不但列明了考生的出身、籍贯、名次和五经本经等,有的地方还特地用红笔稍微标注了一下。</p>

杨廷和草草一看,问道:“不知其中可有值得重用之人?”</p>

毛澄笑道:“有几人,本来就才名卓著,比如会试中排名靠前的杨维聪,便是顺天府有名的儒生。”</p>

“杨维聪?”</p>

杨廷和这才留意到榜单上的名字,可惜看不出什么端倪,想了想问道:“可是与小儿用修平时走得很近的那个举人?”</p>

“正是。”</p>

毛澄没什么好避讳的。</p>

杨廷和先是有些忧虑,似觉得将儿子的朋友录取为进士,或招来非议,但随即面色便释然了,大概觉得如今朝中正需要“自己人”撑场面,不用顾虑太多。</p>

即便他的脸色转变得很快,近乎无迹可寻,但对于毛澄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来说,杨廷和的神色变化根本逃不过他的眼睛。</p>

毛澄又道:“不过此番会试,南地考生名列前茅者居多,尤其湖广之地,前五占了四席。举南宫第一的……名叫朱浩,出自安陆军户之家,年纪轻轻虚岁不过十四,便已在乡试和会试中连拔头筹,士子中名望不浅。”</p>

“嗯?”</p>

杨廷和皱眉。</p>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名望不浅?</p>

这是怎么界定的?</p>

毛澄显然只是找个托词,难道他要告诉杨廷和,其实这个朱浩考试前压根儿就没听说过,没人在意这个来自湖广之地的解元?</p>

到会试开榜才发现,居然录取了个少年郎当会元?</p>

毛澄只能说,这个朱浩名声在外,这才显得这次会试录取没什么问题。</p>

“安陆之地军户?”</p>

杨廷和眯眼打量朱浩的简介。</p>

寥寥几字,只说朱浩出自军户之家,连锦衣卫出身都没列明。</p>

毛澄介绍道:“系锦衣卫千户之家朱家所出,其祖父系平定岭南叛乱有功的锦衣卫千户朱明善,堕马卧床多年……”</p>

实职锦衣卫千户的经历,毛澄还是有所了解的,尤其现在朱家出了个进士,更是需要详细勘察,调阅过相关档案、提前有所准备的毛澄自然能对杨廷和说明具体情况。</p>

“老夫倒是有所耳闻,听闻先皇让其朱家迁居安陆……如今过去近三十年了。”杨廷和道。</p>

毛澄笑道:“这个会元倒是忠良之后。”</p>

显然毛澄并不知道朱浩父亲的经历,不然这句“忠良之后”就更加准确。</p>

杨廷和突然指着朱浩父亲一栏问道:“其父是怎么一回事?”</p>

“应该是已亡故,具体情形不知。”毛澄坦言相告。</p>

“嗯。”</p>

杨廷和点头。</p>

对于朝臣来说,未来当官有两次必须要在家休沐的经历,即父丧和母丧,一次二十七个月加上来回路上耽搁的时间,几乎就是两年半到三年,这段时间算是强制休沐,就像杨廷和的两次守制分别在弘治十二年和正德十年,弘治十二年时杨廷和还未身居要职,而正德十年时他已为首辅,中间出缺的时间就由梁储暂代首辅。</p>

所以对于一般进士来说,考中进士之前父母中有一人过世,等于少了一次长休沐的机会,跟用人单位考虑女员工将来是否要休产假的问题一样,这时代的人特别提到父母是否尚在的问题,以此作为一种另类的甄选方式。</p>

毛澄道:“以两位会试主考对其试卷的评语,此子经义和策问方面,见识非凡,有治国之韬论,颇具雄才,或是因其军户出身,对于兵法多有习读之缘故……”</p>

话说到一半顿住了,毛澄发现杨廷和面色不善,不自觉将褒扬的话给咽了回去。</p>

正德朝对文臣来说最忌讳的事情,莫过于当今天子尚武,若是真有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少年英才进入朝堂,或许早早就被皇帝收为己用,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