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七百零八章 内三关总督

第七百零八章 内三关总督(2 / 2)

凭啥从京师抽调兵马去宣府,三边不是已经调了吗?另外你从辽东等处调兵,也挺好的啊。</p>

杨廷和心里有些着恼,他现在已经总结出经验,但凡朱四把他们叫来乾清宫来说事,必定没什么好事,现在小皇帝又想自作主张,虽然从大势上来说,从京营调兵往西北驰援,保证居庸关、倒马关和紫荆关等内三关安稳,是正确选择。</p>

但杨廷和还是不能让小皇帝形成一种跳过朝堂议事,自作主张,完了再通知文官一声的坏习惯。</p>

应该是我们商议出策略,来通知你,你照着执行就行了……现在陛下你是本末倒置啊!</p>

皇帝应该受文官的挟制,而不是我们要为你一人左右!</p>

这其实也是朱四登基后,君臣间最大的矛盾点所在。</p>

朱浩一直帮朱四崇扬君权按,而杨廷和则想把君权关进笼子里……本身杨廷和没错,朱浩清楚,君王权力不能太大,否则就会胡作非为,好像朱厚照一样几乎不受限制。</p>

但朱浩不得不出面帮朱四,因为二人利益完全一致,再加上哪有皇帝真的愿意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大臣的?朱浩出手相助,让朱四感觉心里有底,应付文官咄咄逼人的攻势毫不落下风,才把朱浩当成肱股之臣。</p>

「几位卿家,朕想派以为临时督抚,出镇倒马、紫荆、居庸三关,统辖京师周边御敌事宜,不知诸位有何好推荐?」</p>

朱四也不藏掖,直接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p>

杨廷和面色阴沉,他也料到皇帝铺垫这么久,应该就有这方面的意思,但现在话直接说出来,其实反对起来并不太难。</p>

但出头之事,不能由他来做,于是瞥了彭泽一眼。</p>

彭泽作为大明兵部尚书,自他上任后,被人诟病已非常多,就在于他跟王琼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话说正德时为何西北一直平安无事,一方面是朱厚照对于军政很上心,再便是大臣中有王琼这样的奇才,能镇得住西北那群妖魔鬼怪。</p>

彭泽跟王琼的斗争,不论对错,甚至可以说彭泽还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以及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毕竟王琼跟佞臣走得近,这就让彭泽成为「正」,而王琼成为「邪」。</p>

但回到最基本的能力问题上,彭泽怕是拍马也比不上王琼,要现在兵部尚书时王琼的话,估计鞑靼人都不敢来袭,来了也让你有来无回,什么三边、宣大内部矛盾,有王琼在,谁敢乱说话?</p>

到时王琼随便把自己派系的一个人挑出来塞去西北,那都是能以一人震慑全局的,就像被他随便派到江南的王伯安,轻轻松松就把宁王之乱平息,谁敢跟王琼对着干?</p>

彭泽顿时感觉压力山大。</p>

彭泽道:「陛下,若是再派人出制内三关防务,要是内关跟外关间出了战事,那……那……以何人军令为先?如此等于是令西北军政混乱,请陛下三思……」</p>

这明显是被赶鸭子上架后说的话,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论点站不住。</p>

大明督抚都是临时设置,派</p>

出去的目的都很明确,既然委派的是内三关总督,那在军务调度级别上,自然要比宣大、倒马等外关总督要低,但问题也在这里,若是鞑靼人目标仍旧只是外关,内三关总督不用做什么事,现在皇帝设置了前提,为防止鞑靼人进攻内关,才设立了这么个职位。</p>

你是耳朵不好使,还是脑子不好使?</p>

这还用得着问吗?</p>

朱四冷冷道:「彭尚书,朕之意,以要员镇守内三关,这一片本受宣大总督协调,但如今宣大总督人在大同,怕是传译车马都达不到内三关,而内三关与京师间却畅通无阻,朕为何要让宣大总督来对内三关下令?出了事,彭尚书你能承担吗?」</p>

彭泽无言以对。</p>

朱四继续道:「朕便这么说吧,朕中意之人,乃王府出身的唐卿家,也就是唐伯虎,他在安陆州时,就曾以数百王府亲兵,全歼了几千盗寇,以他的能力,应付鞑靼人应该不难,朕信任他。」</p>

此话一出,连孙交都暗自皱眉。</p>

平盗临时头领,能跟手握大权的西北督抚相比?陛下,您真是举贤不避亲啊,臣等还以为你会再拐弯抹角一番,推荐一堆人,最后不行,才把唐寅给推出来,结果你上来就直接推唐寅?</p>

再说了,别人不知道安陆那一战的情况,俺老孙还不知道吗?什么几百灭几千,你骗鬼呢?</p>

你鬼都骗不了,还想蒙住杨廷和,你这是猪油蒙了心啊。</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