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摇头:「我瞻前顾后不是一贯以之的吗?再说了,之前我无所顾虑,但现在……家母人在京城,身体不适,我不想让她老人家为我的仕途担忧,所以就……」</p>
杨慎气急败坏。</p>
差点要破口大骂,你老娘有病,难道你也有病?</p>
这时候居然抬出你老娘来当挡箭牌?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p>
「不过用修兄,我免费赠给你一个听来的小道消息。」</p>
朱浩不管杨慎想不想听,凑过去小声道,「我听说,陛下有意要征一人入阁,却并非两位翰林学士中的一员,更有可能是镇江那位与你同姓之人,而陛下更有可能,会将如今在南京大理寺中供职那位,召回京师,进翰苑为翰林学土。」</p>
「你说什么?」</p>
杨慎皱眉。</p>
这都哪儿跟哪儿?</p>
朱浩道:「你不信就算了。我是听唐先生说的,他对此也很不满,认为此举定会遭致朝中群臣反对,但陛下一意孤行,他也没办法。我不知唐先生为什么要在我面前提这个,我现在告诉你,是希望你有所防备。」</p>
朱浩给出的消息是杨一清要入阁,而张璁当翰林学士。</p>
这个情报对杨慎来说,不是有多爆炸性,而是听起来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p>
杨一清回朝或可以操作,但他会甘心在内阁中当个五把手?</p>
至于张璁进翰林院当翰林学士……</p>
这是要把大明的升官规则全都打破?</p>
一个张璁,不过是提出大礼议而已,有什么资格获得人人羡慕的职位?他当了翰林学士,那是否下一步就要入阁了?</p>
皇帝真是任人唯亲。</p>
「用修兄,你别怪我,我这人就这样,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朱浩道,「最近我就做点闲散的事情,照顾一下家母,顺带赚点银子花花,挺好的。我想年底前,请吏部给我委派个新差事,早点儿离开京师。」</p>
杨慎道:「你妇翁不会同意的。」</p>
朱浩笑道:「你看,我是这么想的,孙部堂或在年底前就会退下来,那时他将无法再左右我当什么官吧?」</p>
杨慎皱眉:「这你又是从何而知?」</p>
「嘿嘿,别管我从何得知,这事估计八九不离十吧,朝中什么模样,用修兄该比我清楚,现在六部中变动很多,我这个旁</p>
观者,自然也会做一些分析。」</p>
朱浩的意思,自己不是从谁口中得知消息,而是自己综合时局判断出来的。</p>
杨慎板起脸:「也就是说,陛下修铁路之事,你不想帮忙调查?」</p>
「恕难从命。」</p>
朱浩礼貌回绝。</p>
「嗯。」</p>
杨慎没再勉强。</p>
现在朱浩都不算是他派系的人,好像也没什么能逼朱浩听他的,所谓帮朱浩回翰林院,他也只是拿出来当幌子,落实起来不容易。</p>
连孙交都不能完成的事,他凭什么打包票?</p>
……</p>
……</p>
有关朱浩所给的消息,杨慎认真思考过。</p>
很有可能啊!</p>
除了张璁那一条有点扯淡,有关杨一清入朝,还有孙交退休时间,都比较符合目前皇帝的意向。</p>
与此同时,有关入阁人选问题在朝官中传得沸沸扬扬。</p>
朱四已不想等蒋冕和毛纪致仕,虽然这二人最近紧随杨廷和的脚步,多次跟皇帝请辞,都被皇帝回绝。</p>
这天朝议结束,朱四召见了翰林院的两位翰林学士,石珤和丰熙。</p>
没有叫内阁中任何一人,也没叫六部九卿,只召见两名翰林学士,外间看来,只能是商议二人谁要入阁的问题。</p>
本来这件事不用商议,因为石珤比丰熙的资历更为深厚,先前刘春入阁时,石珤呼声就很高。</p>
但有一点,石珤跟杨廷和过从甚密,并不为皇帝所喜,若皇帝真要选人入阁的话,可能会选择态度相对温和一些的丰熙。</p>
在这时代,虽然思想上没有左右之分,但跟皇帝的关系,包括对大礼议等重大问题的态度,也会分激进、温和、保守等派系,丰熙在这一点上更有优势。</p>
二人被皇帝召见,本来也以为是为此事,但等皇帝开口,他们才知道自己太过天真。</p>
「……两位卿家,是这样的,朕想增加一名阁臣,以及一名翰林学士。这名翰林学士不负责制诰,也不管詹事府和翰林院中事,你们别误会朕是要提拔唐检讨。朕想在年轻人中选这么两个人出来,不知你们有何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