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武侠修真>长平长平> 第154章 丰邑中阳里

第154章 丰邑中阳里(1 / 2)

新出生的婴儿在家里连男带女排行第四,被里人称为“季”,即老四。刘太公虽然岁数不大,但已经有了二子一女,现在添了第三个儿子,又得到里人的庆贺,大有脸面,自然欢喜。不过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个儿子恐怕另有来历。</p>

刘太公不是本地土着,曾祖父时从魏国迁到此地,据说是来筹建丰县的。但曾祖父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而是落户于此,当了农民。虽然是外来人口,但刘氏一家在丰邑还是颇有人缘,没有受到大家的歧视和欺凌,相反,大家还很尊重他们,刘太公年纪轻轻就被称为“太公”,足见推崇。</p>

刘家是见过世面的人,刘太公也心胸宽阔,虽然务农,但也不是那种只盯着土地的无知农民。今年年初,丰邑来了一个外客,在刘家住了好几天。刘家除了供应每天的饮食,晚上还让妻子陪宿。这个儿子多半是那名外客的种!那名外客虽然形容瘦小,但双目精亮,动作干练,明显不是寻常之人。这人是由“道上”的朋友介绍来的,说要在他这里躲避几天,事情平息了就走。刘太公见那人不凡,身上带伤,倾心相交,还为其采缬伤药,给他治伤。虽然如此,那人真的只依言住了几天,不等伤愈就走了。但临行前留下一柄青铜剑,道:“此剑得之贵人,甚嘉美,随身不便。愿兄藏之!”</p>

刘太公看那剑,全剑玉装,剑匣为一截花木;拔剑看时,剑身金灿灿的,刃口锋利,显然不是寻常工匠所制,便推托道:“如此宝物,焉敢受!”</p>

那人十分诚恳地道:“此剑若随弟身,弟则危矣。愿兄藏之!若有缘,再相聚时,弟则取回!”</p>

刘太公道:”敢问兄名?“</p>

那人道:”弟曾氏,贱,无名,同侪呼为曾季。干系重大,兄其勿泄!“</p>

送走曾季,刘太公怀揣着宝剑回到家中,对谁也未说,将那柄精美的宝剑用布包了,藏在梁上,不上梁旁人绝对看不出来。</p>

进入夏天,妻子刘媪的肚子开始大了。只不过这期间刘太公也在与其同房,这个儿子到底是谁的,也说不准。而刘太公心里其实知道,或者希望是那个”曾季“的。但曾季在他家住过的事,打死也不能说。他是来躲事的,他犯的事有多大,谁知道!</p>

众人喝了酒,吃了肉,仗着酒兴来探望两个新生儿。一些老人说是会相面,探望了两儿,都说是富贵相。尤其是刘家的,高鼻梁、高眉棱骨,与刘太公大不相同。老人道:”太公,是儿与子大异,真贵人也!“</p>

刘太公道:”昔者彼息于大泽之陂,雷电晦冥,吾往视,见蛟龙于其上。盖有以也。“</p>

老人道:”慎言,慎言!不足与外人道也!“刘太公喏喏连声。</p>

卢氏其实也大有来历。他本是齐国姜姓的支脉,有着正统的齐王族血统。只不过被田氏取代后,只得四出谋生。卢氏也在丰住了好几代了,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仍然保留着习文练武的传统,与普通的农民有些不同。</p>

两家人都是士人出身,落魄到邑民,有着相似的爱好和语言,这让他们两家的关系格外亲热。刘太公和卢父每晚餐前餐后总要聚在一起,谈天论地,说古道今,身边也往往聚着一帮年轻的哥儿们坐听。虽然都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但在乡野之人看来,还是很新鲜的。</p>

在今天的乡里聚会中,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有人去沛时,看到对岸在大量地过兵,泗水上船舶一条条相连,运送着粮草、辎重。</p>

有人问道:”沛其有兵乎?“</p>

那人答道:”沛犹无兵,兵皆往薛去。“</p>

随即就有人问道:”兵集于薛,将用于何地?“</p>

有通地理的人回答道:”溯泗而上,将至鲁;转入荷水,则至陶。兵集于薛,非往鲁,则往陶也。“</p>

有人问道:”兵从何国来?“</p>

那个通地理的人嗤笑道:”溯泗而来,必经彭城,必也宋也。“</p>

马上就有人嘲笑道:”宋灭久矣,汝独无知!“</p>

那人红着脸道:”宋既灭,彭复谁归?“</p>

这一问好像把大家给问住了。少时有人猜测地道:”闻薛乃齐公子封地,彭城其属齐乎?“</p>

又有人道:”齐公子亡,薛今无主,非齐也。“</p>

又有人知道一些事情,道:”闻齐公子为魏相,其为魏乎?“</p>

马上有人补充道:”魏公子信陵君封信陵,信陵与彭城邻,彭城必归魏也。“</p>

于是马上就有人反驳道:”彭城、信陵,相距三百里,非魏也。“</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