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1890东南亚之王> 第四百九十七章

第四百九十七章(1 / 2)

汉冶萍钢铁厂,原本依托青帝国铁路计划而诞生的钢铁厂,也是这片土地上第一个大型钢铁厂,称得上工业化的重要里程碑。</p>

而这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钢铁厂,却被低价出售给了南华。</p>

林平之今天就到了钢铁厂下属的轧钢厂,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p>

“林董事,幸不辱命!”轧钢厂厂长吴健激动的抓着林平之的手。</p>

林平之微笑着拍了拍他的手,没有说话。</p>

吴健,谢菲尔德大学优秀毕业生,青帝国第一个本土钢铁工程师。</p>

1908年归国,恰好汉冶萍钢铁厂第一期正在进行中,林平之安排他到各个厂进行锻炼,一期改造结束后,主持轧钢厂的生产工作。</p>

1909年四月,汉冶萍枪炮厂的重炮车间建造完成,重炮生产车间有两台3000吨级水压机,可以用于203毫米短管榴弹炮以下各种火炮的炮管管胚锻造。</p>

吴健便因为身份(华人)和技术(工程师)被选为重炮车间负责人。</p>

“让我去看看,我们的成果如何?”林平之拍了拍吴健的手。</p>

吴健这才发现自己太激动了,连忙收回手,整理了下衣服。</p>

“开始吧!”吴健整理了一下情绪,斗志高昂的对秘书说道。</p>

秘书向远处挥了挥手,柴油机的轰鸣声响起。</p>

小火车拉着一门大炮,缓缓的驶出车间。</p>

炮管还没喷漆,在太阳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p>

厂房外是一片空地,大炮被起重机吊起,放在试炮用的固定炮架上,炮口正对的方向,是倾倒炉渣的地方。</p>

“根据总厂给的生产参数,我们生产出了这款重型加农炮,口径152毫米,身管长42倍径,重十二吨,发射57公斤重型炮弹。炮口初速和射程尚未完成最终测试。”吴健摸了摸稀疏的头发,向林平之解说着。</p>

“十二吨啊……加上发射平台,恐怕还要增加几吨吧?不适合野战……”林平之想了想,看向江边的方向。</p>

像这种长身管重型火炮,陆军很少拥有,即便是加农炮,更多都是30倍径,行军不便,陆军不喜欢。</p>

倒是海军和岸防炮兵,拥有大量的长身管火炮,发射的也是这种重磅炮弹,而不是43到47公斤的高爆弹。</p>

轰!</p>

就在林平之走神的时候,大炮已经开了第一炮。</p>

炮弹准确命中了直径三十米的标靶区,证明了这门炮的精度。</p>

还没完,还要进行更多测试,林平之听了一个下午炮击,每一次炮击之后,都会有人上前检查,所以用时较长。</p>

“炮管连续击发一百一十次,根据炮管磨损状况,我们认为炮管寿命在三百发上下,稳妥起见,报废周期为二百五十发为佳。</p>

经过多次测量,炮口初速743.6米每秒,预计最大射程十九公里,有效射程十一点五公里。”晚上,吴健那些东西最终结果前来报告。</p>

“非常好!这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门炮是汉冶萍生产出来的第一门炮,具有历史意义,要好好保存。</p>

对了,这门炮的造价是多少?”林平之嘴角上扬,计划总算有实质性成果了。</p>

“数据来自总厂,我们的研发成本很低,单门炮目前造价在一万六千两白银左右,加炮架一起约两万两。但是这是不熟悉的情况下,三个月内,我有信心降低至一万五千两。”吴健拿出了成本核算表。</p>

“将这些整理一下,我要发给工业部,顺便给你们请功。”林平之点点头,这个成本还能接受。</p>

毕竟是新开的厂房,工人不熟练造成的各种原料或时间浪费抬高了成本。</p>

……</p>

汉冶萍钢铁厂前不靠煤后不靠铁。</p>

刘一鸣却依旧是选择这里作为重点建设目标,就看重了一点——交通。</p>

地处青帝国中部,九省通衢之地,且靠近长江水运便利。向西入蜀时,这是最优的补给基地。</p>

平汉铁路从这里与长江相连,控制了这里就相当于阻断了青帝国的血液流通,加上金陵,上海等等,刘一鸣的计划正缓慢的走向现实。</p>

炮管就重达十二吨,总重接近十八吨的重型加农炮,对于野战军来说就是一个累赘,后勤的噩梦。</p>

但是这玩意儿只需要在江边建设几门,就可以辐射整个三镇,毕竟其最大射程达到十九公里。</p>

至于精度,青帝国士兵不是听到炮响就投降的吗?</p>

…………</p>

六月底,汉冶萍钢铁厂试验大口径炮的消息传到了袁大人和载沣这里。</p>

“确定照片的真实性了吗?”袁大人喝着极品燕窝,手里捏着一张黑白照片。</p>

从这张照片上看,拍摄者距离大炮并不是很远,虽然因为角度问题看不到炮口,但是能看到正在搬运炮弹的工人,根据炮弹大小判断口径。</p>

“下官无能,暂时不能确定照片的真实性。”杨度拱手道。</p>

“哦?为什么?”袁大人好奇的看着杨度。</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