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赤脚骄子</p>
王同生的学问,不是天生的,是受尽折磨才学来的。</p>
县城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p>
最初,全县的学子要到附近的县里去读书。</p>
孩子们大多来自农村,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要到大老远的邻县去读书。</p>
开始还有一些学子前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子流失越来越严重。</p>
于是,县里有识之士呼吁,在县城创办一所县人自己的中学。</p>
在县府的鼎力支持下,中学的创办获得了省府批准。</p>
学校一开始没有校舍,就暂时借用一家私塾作为教室。</p>
招收的学生由最初的一个班,两个班,逐年增加。</p>
后来,由于时势和战事的影响,学校曾一度停办。</p>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不断有进步人士站出来,呼吁复学。</p>
于是,学校定名为蓝中,最终因为县城人举办第二中学,而将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蓝中改名为一中。</p>
顶着百年老校的招牌,一中的入学门槛极高,对学生的成分要求也极严。</p>
尽管学校招收名额在扩大,但能进入一中读书,那绝对是时代的骄子。</p>
怀揣着希望和梦想,王同上扛着木制的皮箱上路了。</p>
县城,他没去过,老父亲也没怎么去过。</p>
两父子一路问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县城一中。</p>
相比家里简陋的屋子,一中那高大巍峨的校门,足以震撼了父子两的心灵。</p>
这一路虽然辛苦,但老父亲觉得见了世面,也为二儿子能考入这样的重点中学而骄傲。</p>
按当时的说法,考上了一中,那可算是国家难得的人才。</p>
很多从一中出来的人,直接被招入了干部队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