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条件的限制,王同生家的四个小孩带的都不金贵。</p>
老大王大妹勉强读了几年学堂,紧接着,老二王小妹出生。</p>
那时,搞集体,全家人都要出工,王同生刚在村小教娃娃们认字。</p>
因此,王大妹跟着父亲做了几人小公主,受同学们的羡慕。</p>
可是,好景不长,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要房子没房子,要什么没什么。</p>
王大妹从小懂事,知道体贴父母的难处,勉强读了个高小。</p>
王大妹自己提出不想再读了,说要帮父亲母亲照顾妹妹,帮家里做活挣钱。</p>
于是,王大妹不再娇气,她跟着母亲下地干活,就像是跟在马儿后面的小马驹。</p>
可不要小看王大妹瘦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输大人。</p>
能干的她,下地种菜,上山砍柴,还放牛。</p>
没多久,家里准备盖房,烧窖用的柴,王大妹一个人全都砍好了。</p>
怎耐人算不如天算,大队一户人家先烧窖,没柴,提出要买王同生家的柴火。</p>
虽然舍不得,但王大妹还是开明地答应了。</p>
于是,她又坚持上山砍柴,很快,柴火又将老屋外墙给堆满了。</p>
村里的大人都点起了大拇指。</p>
王小妹出生后,正赶上家里分了自留地。</p>
为了不耽误生产和带娃,师母李良颖和王同生只能将二小妹带着出去做事。</p>
两口子在自留地里种红薯,就将襁褓中的王小妹用畚箕装起来,放在自留地的干水沟上。</p>
出太阳时,就用衣服挂在上面遮挡一下,如果是下雨了,只能急匆匆抱着小孩到岩洞里躲一时。</p>
幸好,王小妹天生就体恤人,不哭也不闹,十分乖巧。</p>
很快,大妹六岁,小妹三岁,家里又迎来了新的生命。</p>
王同生和李良颖的第三个小孩,也是第一个男孩,带把的。</p>
两口子商量后,取名王大弟,希望家里再生一个小弟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