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玄幻魔法>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65章 大新闻!

第265章 大新闻!(2 / 2)

因为投稿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dms材料,并声称通过将该材料旋涂在负极锂的表面,可以有效解决锂枝晶的问题。如果这篇论文刊登在其它期刊上,可能甚至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但,刊登这篇论文的是《自然》的子刊!

原本风平浪静的材料学与电池领域,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虽然材料学界已经不是第一次因为锂电池的“突破”而震惊,但这回显然不一样,因为审稿人是巴旺迪教授,而且根据这位审稿人的评价,他似乎通过重复实验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如此惊人的消息,自然不会简单地被埋没掉。

论文刊登没几天,在得到了几位行业内大牛的肯定意见之后,便被不久之后发行的主刊《自然》,以及《科学》进行了highlights。

所谓“highlights”,大概类似于转载,但又有别于转载。

比如你在a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某个领域或者方向有重大突破,被b期刊看中,该杂志就会找一个该领域的牛人把你发在a期刊的那篇文章的亮点给概括一下刊登在b期刊上(也有是自己写highlights的)。

这种情况在化学和生物两个领域比较常见,发在子刊上的文章被主刊挑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同时被《自然》和《科学》进行highlights的,却是比较罕见的。

相比起工业界的冷静来说,学术界对这篇论文的态度,简直可以用“狂热”一词来形容了。

如果这篇论文是真的,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会因此而利益受损,反而会因此受益。

原因很简单,工业界对锂电池的顾虑,主要便是集中在锂枝晶导致的一系列安全问题上。如果锂枝晶的问题能顺利解决,毫无疑问大笔的研发资金将涌入这一领域。

哪怕有那么几个研究负极材料的实验室被砍掉经费,也会有更多的经费和课题涌入进来。

因此,不到短短的一个星期,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研究锂电池的实验室,都对这篇论文展开了重复实验。

这种盛况很快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

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科技栏目的记者做了一期采访节目,采访了位于康奈尔大学的罗斯克雷尔教授。

很巧的是,当哥伦比亚电视台记者抵达的时候,克雷尔教授的实验室正好在对该论文进行重复实验,而且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

当被问及该项技术的意义时,克雷尔教授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重复该项实验,如果这不是一场意外,那么这项技术毫无疑问将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

“因为无论是锂硫电池还是处在概念阶段的锂空气电池,都绕不开枝晶问题。反过来锂枝晶的问题能在负极材料上得到解决,我们甚至不用对以往的设计做出太大的改动,直接更换负极材料就可以了。”

克雷尔教授的回答,让记者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毫无疑问,他要的大新闻就在眼前。

“可是克雷尔教授,根据我们采访ibm集团前锂空气电池项目负责人得到的反馈是,工业界对这项技术的看法持悲观态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克雷尔教授想了想,回答道:“悲观很正常,因为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实验室宣称自己解决了锂枝晶问题,对于新技术保持谨慎是必须的。老实说,即便是现在,我依旧保持怀疑,因为投稿人在论文中提到的解决思路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东西,甚至有点过时。”

记者立刻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克雷尔教授:“因为我们现在主流做法是提高电解质的粘稠度,甚至直接采用固体材料。或者在锂负极上做个碳材料结构,放电时限制住锂金属生长后的外形,充电时也能保证锂全部进入正极后负极结构不塌陷。陆教授采用的在负极材料上涂膜的设计,事实上在二十年前很多实验室就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而且……”

记者:“而且”

克雷尔教授耸了耸肩:“而且他是一个数学教授。我对计算材料这门最近才出现的新兴学科不了解,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很多东西光是建立模型是不够的。”

然而就在这时,背后的实验室里,突然响起了欢呼声。

听到这声音之后,克雷尔教授和记者都愣了下。

记者:“发生了什么”

克雷尔教授和自己的助手相视一眼,一脸古怪地看向了那个记者。

“不知道……也许是成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