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盛唐血刃> 第1068章 被烧坏的玉钺

第1068章 被烧坏的玉钺(1 / 2)

第一七八章被烧坏的玉钺

如果说长江航道的控制权,是决定着江南战场上的重要因素。那么太平洋航道,将是这场较量的最重要因素。

此时的江南并不是后世的江南,无论人口还是经济,包括基础建设,都与后世没法比。南朝三百年的经营,刚刚显露出繁华的端倪,结果在孙恩、侯景以及隋末之乱中,化为乌有。李世民占领的,只是一个在废墟上建立的茅草屋。

高楼大厦只在北方,江南无法支持李世民二百多万大军的补给消耗,无法养活李世民八千余头战象,三万余头犀牛,这一切都需要李世民从扶桑大陆向中原输血。

李世民自然不是傻子,他很容易想到消失的大唐海军去了哪里。那个刚刚吞并了李世民庞大远洋运输舰队的大唐海军肯定是去了太平洋那漫长的航线上,去某个点伏击。

只是非常可惜,李世民已经无法回头,更无法修改这个结局。

因为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大唐海军与扶桑远洋舰队,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大唐海军在李靖的主导下,侧重点在于海战,所以打造的五牙战舰与隋朝时期发明的五牙战舰有着明显的不同。

隋朝发明的五牙大舰,“五牙”实际上是指战舰有五层结构,高百余尺。左右前后设置六台拍竿,高五十尺。每根木桅顶系巨石,下设辘轳,战斗中和敌舰迫近时,可以迅速用辘轳把巨石放下,砸坏敌船。若一击不中,也可迅速收起再放。若敌舰四面包围,还可以“六管齐下”,其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不过,五牙大舰仍旧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与楼船一般无二。长方形的结构,尽管高大,却没有很强的抗风浪性,控制性非常一般。可是五牙战舰虽然同样是五层建筑,却降低了甲板高层,增加尖形结构,增设了龙骨,让整个船体更加流畅。而且全舰取消了拍杆结构,改用八牛弩或石炮作为主力远程进攻手段。

可是李世民为了追求运载能力,牺牲了灵活的操控性以及速度,哪怕在同方向风时顺风的情况下,远洋运输船的速度要比大唐海军的五牙战舰慢一些,虽然不是太多,大约少上一两成。然而,在海战中,这却是非常致命的。

此时,李世民的远洋舰队面对大唐海军的时候,将会非常尴尬。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

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有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岛。然而,从中原到扶桑大陆远洋航线上,这座小岛显得非常重要。

这座小岛就是著名的中途岛。原本,这里是一座并没有淡水的珊瑚岛,根本就没有补给淡水的价值。可是,在李世民往来运输物资非常多,不可能把有限的运载能力用来运输淡水,况且,在淡水还有一定的保质期。

中途岛就被聪明的工匠改造成了一座可以拥有淡水的小岛,当然这个淡水依旧有限,依旧太平洋上丰富的雨水,利用瓷砖修建一座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可以补给部分淡水。

三个月前,大唐海军就抵达中途岛,在远洋航线上进行伏击扶桑远洋舰队。远洋舰队数量多达六千余艘,却分成上数百支分舰队。每支分舰队由数十或数百艘远洋运输船组成,不仅没有专门的海战人员,而且没有护航舰队。

在这三个月的战斗中,大唐海军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

他们战伪装成扶桑远洋舰队,打着需要救援的旗语,悄悄接近,出奇不意的出击,先后消灭数十支远洋舰队的分舰队,自身损失渺渺无几。

万里之外的战事对于长安来说实在太过遥远了,遥远得仿佛是发生在另一个时空,与自己毫无关系。

长安的朝堂里,民间、仕林,甚至所有的渠道都查不到关于这场战争的一星半点消息,大唐仿佛没有建造四百多艘五牙战船,以及后续的一千多艘战舰。

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老百姓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酒照喝,舞照跳,一切如常。

只有极少数人在紧张地关注着这场战争,关注着那里发生的一切,当然,这个圈子太小,这个圈子内的人的身份也太过特殊,跟老百姓很难扯得上什么关系,大家各忙各的吧。

老百姓只知道每过一段时间,长安的朝廷都会征召一部分士兵,送到江淮战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数以万计的士兵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战场,一去就没再回来。

有一些哗众取宠的家伙在社交场合一脸沉痛地批判朝廷政策,声泪俱下的呼吁朝廷停止这种让大唐青年去流血的愚蠢行为,他们一度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是最彻底的销声匿迹,连根毛都找不着了。

在关系着大唐朝廷命运的大事上,是没有半点民主可讲的,跳出来唱反调的一律人间蒸发。

在三个月没有接到一艘补给船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意识到了不妙。

他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趁着库存的物资尚足,对大唐的江淮防线展开激烈的进攻。

瞬间天下狼烟四起,从云、代、易、朔的北方战场,再到下疏勒、葛逻岭、昆仑山,剑南道、还有江淮沿线,几乎到处都在战斗。

这一晃,一年就过去了。

这一年里,李秀宁顺利的为陈应生下一对龙凤胎。甚至在不满月的时候,李秀宁就将这一对满月的孩子扔给了许二娘照顾,而她则与李道贞双方住进军营。

李道贞在李嗣业十六岁的时候,终于做了一个决定。将李嗣业回归陈氏,更名为陈继业。而李秀宁则上书李建成,为陈继业请封,继承梁国公的爵位。

陈谦也承继父业,移镇安西,成为安西王,借助陈应的旧部,替大唐守住的西北边疆。

尽管李世民拼尽全力,不计伤亡猛攻大唐淮河防线,可是,陈应却指挥着唐军将士,寸土不让。

战争,直接催化了大唐的科技发展。火炮、地雷、火箭弹甚至蒸汽飞艇陆续出现,大唐的战争模式,从冷兵器时代缓缓朝着热兵器开始前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身在长安的李秀宁终于接到了陈应的家书。

望着熟悉而亲切的笔迹,李秀宁已经泪流满面。

秀宁吾妻见字如晤:

自你红妆嫁我,不觉已近十六年,十六年来负卿良多,暮然回首方才觉此生最对不起的人是你。</p>

<strong></strong> 陈某并无宏图大志,宁愿庸碌一生。然而,为夫不忍见你为天下征战,只能代你四处奔波,无奈却让你红妆如守空帏……你我共诞育了三子,谦、逊、慎,并有若曦、若冰、若水三女,这是上苍赐予我最好的礼物,有子万事足,家事尽托付于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