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抗日之铁血兵王> 第三百三四十二章:年根儿前的喜事儿

第三百三四十二章:年根儿前的喜事儿(2 / 2)

其实这和马铮用人很有关系,在绥察军区,部队用人基本上是不看民族的,只要你有能力就会受到重用。而且少数民族往往因为自身民族的特性还会受到特别的重用,例如毕力格。谁能想到一个蒙古部落的首领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了绥察军区野战部队的旅长,指挥着数千精锐。

据不完全统计,马铮所部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族、回族、满族、鄂伦春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18个少数民族的战士。而少数民族军官、政务官在绥察军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当然了。着这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大草原上,其中最引人侧目的就是蒙古族。

绥察军区的骑兵部队有一多半是蒙古族士兵,而军官也有一半是出自蒙古族。步兵也有不少人是蒙古族,绥察军区十几万部队里,蒙古族总人数至少在四万人以上。蒙古族士兵多,军官的数量自然也多。虽然暂时还没有师级以上的军官,但是旅长、团长一级的还是有很多的。

有了这些人作为榜样,绥察军区不歧视少数民族的名声自然不胫而走,再加上马铮所部强大的实力以及马司令用兵如神的号召力,使得这支军队很快就得到了蒙古部落的认可。

除了这些高兴事儿以外,更让马铮高兴的是包头重工业基地终于全面投产了,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钢铁厂日产钢铁一千多吨,基本上满足了兵工厂生产所需。有了充足的原料,兵工厂的产能自然而然也已经上来了,现在日产步枪五百多支,机枪五十多挺,手榴弹上万枚,另外还可以生产迫击炮以及75口径的山炮、野炮的炮弹等。

按照冯安的预计,等兵工厂的产能全部提上来之后,便可满足部队的作战所需,到时候绥察军区不但可以满足自己所用,还可以支援八路军其它部队。

但是马铮知道,包头这个地方的工业潜力还仅仅只是初步的开发,远没有达到极限。要知道后世包头作为中国北方最为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肩负着整个北疆地区的军工生产、机械制造的重任,单单包头的一机厂、二机厂生产的枪炮子弹就能满足北方上百万部队使用。

因此包头的工业潜力还有极大的开发空间,现在所欠稀缺的仅仅只是工业设备和熟练的工人,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包头不要说是生产这些轻武器了,即便是重型武器也能生产,要知道后世包头出产的坦克和重卡可是占了全国兵工企业一半左右的份额。

既便是如此,现在包头工业基地的发展也已经让马铮很满意了,毕竟包头工业基地成立的时间还短,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半月而已,能有这样的成就还要多亏了日本人的那些工业设备的帮忙。

有了自己的工业基地,马铮的心思就活络了。作为一个后世的特战指挥官,真正的兵王,说实话,这个时代的这些武器装备在马铮眼里实在是太垃圾了。先说这步枪,连半自动都达不到,更不要说和后世的自动突击步枪相比了,极大的限制了步兵的进攻能力。

其次就是狙击步枪和炮火方面,日本鬼子的九七式狙击步枪说白了就是按了瞄准镜的三八大盖,性能太差劲了。比起马铮后世用的那杆巴雷特重狙差了十万八千里,马铮早就想把它换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而已。

再说火炮,现在部队的步兵支援火炮虽然有不少型号,例如九二式步兵炮、75口径的山炮和野炮,还有各种口径的迫击炮,但是却各有缺点。迫击炮威力有限,山炮和野炮太过于笨重,更重要的是这些火炮对于敌人的装甲力量几乎没有多大的作用。

因此马铮在包头工业基地建起来之后就专门召集冯安等人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交给他们一个秘密任务,立即调集整个军区全部的优秀军工人才,研究自己的武器装备。当然了武器的草图和相关的标码尺寸马铮都已经弄出来了,冯安等人的任务就是将马铮“设计”的武器造出来,然后试验其性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第一种武器终于造出来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