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兰陪着丈夫将公婆的骨灰埋入了青岛的祖坟地,了却了公婆的心愿, 也了却了钟正雄的心愿。
“我们要不要在这里定居下来”钟正雄问妻子。
“我喜欢, 但是你能放的下那边的事吗”冰兰问。
“没什么放不放的下的, 我早就厌倦了, 有阿昌他们呢。世界变化太快,我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早该让给年轻人了。再说这边的产业还不够我们忙吗”
冰兰笑笑,也好,孩子们都不大, 他们在哪都一样。青岛定居也算是不错的主意, 毕竟他们的老家都在这边,他们在这边还投资了很多项目。老妈说不定在台湾呆腻了也会回来。
想到只剩下一个人的老妈, 让冰兰不禁想起初到台湾那段日子。她的父母都是山东人, 47年的时候她老爸刘兆新参加了国民党, 跟着部队到处打仗。48年家里给她老爸找了媳妇,她爷爷家算是当地小财主,所以她老妈出身也算是有些家底的人家。
随着战事失利,部队向南撤退。家里着急, 让人带着没结婚的儿媳妇去找儿子。儿子要是落到南方就让他们在南方安家算了。那时候都传国共要分江而治,老人家有这想法也对。
当时根本就没给他们喘息的时间,刘兆新更没时间结婚。49年国民党已经失去江北土地,军队一直往南溃败。她老妈就随着军队的步伐跟着南走。好在身边有刘家的人跟着。
败局已定,开始准备撤离,那时候刘兆新已经是个小排长了, 可惜手下的人都快没了。刚一接到撤退命令,刘兆新就找到小媳妇,自己要跟着部队撤往台湾,让他们回家等着,没两年就应该能回来。
小媳妇回去刘家人想着留下的还不一定咋回事,离开也许能留下刘家的根,媳妇一定带着。
刘兆新想想也行,当时陆军规定连长以上才能带家属,自己不够格。好在刘家和小媳妇带了钱财,他们团长和师长都是山东人、贿赂了一下长官,小媳妇穿上军装就跟着上了船。
冰兰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五六年了,一个只有三岁的小女孩,那年她又有了一个妹妹刘秀妍。上面还有一个整天被打屁股的大哥刘兴国。
她家住在被统称为眷村的军人家属区,具体的位置在台湾西北部一个叫桃园大溪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国民党为了安置军人及其家属建起来的八十多座这样的村子。具体编号“陆光二村”意思就是表面那样,陆军光复村第二村。听名字就知道统治者的雄心勃勃。
要是看到村子牌子写着凌云x村,一定是空军的眷村,明陀一村,那就是联勤单位的眷村。总之村子的名字代表着里面住的是什么人。
那时候冰兰随处能看到宣传标语“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这都几年了还这么宣传冰兰作为伪小孩到处溜达查看。
他们这个村子大约上千户,算是一个大村子,村子布局很有意思。就像画格子,中间一个大操场,一条马路,旁边切成若干小块分出去,让各家建房子。大家都衡量到手的地方,不过房子建的一样。
材料很简单,台湾别的不多竹子很多,家家买了很多竹子,部队帮着再弄来不少。部队建房子剩下的不管是什么都拉来用上,差的再东拼西凑。本来大家觉得不会留很久,建的就是个临时的住处。所以房子的结实度都很差,当然也有资金和材料不足的主要因素。
就她家房子而言,下面基础还不错是砖头,几根粗一点的柱子立起来,上面就是竹子编的墙面。上面用石灰泥一层层抹平刷上白灰,有的弄来白油漆的刷油漆。房子顶上是伸出来的屋檐,还是竹子的。
最上层就是稻草和很多泥土石块,有弄来铁板的加上一层铁板。房子左边是窗户,右边是门。进门是小客厅,后面左右是隔出来是两个屋子在后面就是能做饭是地方。门前屋后的有的用竹篱笆围上,里面还能养几只鸡,这就是一家。这样的房子台风过后就是一片狼藉,东倒西歪。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没有卫生间,外面有公共卫生间。也没有自来水,只有共同的水井。井边总有排队打水的人。
屋子一排接着一排,村子里面就如同迷宫。只有到了那个大操场才不觉得拥挤。操场被大家成为广场,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广场北面是司令台,司令台后面是自治会。村长有事会站在司令台上面向所有人广而告之,一般通知是大喇叭广播。
广场最大的用途就是早上来一群军用卡车将住在村里穿戴整齐的军人拉走。撤走了就是小商贩来买东西,也就是菜市场。中午小商贩走了,下午太热没认出来照晒。傍晚汽车又把军人送回来,晚上那里成了大家聊天纳凉的地方。
住在眷村的没有土地,粮食等生活物资军队供应。各家每年做军人的户主都会办理一次补给证,顺便将供应粮票拿回来。
每月月底补给车载着物资就过来,自治会开始广播领取物资供应了。女人开始拿着罐子瓶子去等着发放补给。米面都是袋子,但是油盐要自己去拿罐子盛。当然还有煤球,做饭家家就是煤球炉子。如果不要东西可以换成代金卷,一半都不会那么做,换了钱生活就出问题。
这是冰兰来后收录的情报。老娘又生孩子了,老爸给找了一个婆婆伺候月子。陈阿婆是早年来福建人,给老妈煮的是红糖水蛋,外面还炖着一只老母鸡。那个叫秀妍的小婴儿皱巴巴的喜欢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