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其他类型>重生南非当警察> 《重生南非当警察》 卷 3102 只持续了三分钟的空战

《重生南非当警察》 卷 3102 只持续了三分钟的空战(1 / 2)

尼亚萨兰大学对于德军密码的破译工作大获成功,所以冯伏才能笃定,意大利在占领希腊之前,不会在北非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

意大利对希腊的战争准备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为了占领希腊,意大利甚至连镰刀行动都没有参与,对希腊的进攻已经迫在眉睫。

胖光头貌似不知道什么叫好事多磨。

如果意大利是在吞并阿尔及利亚之后,或者是在镰刀行动开始的同时,向希腊发起进攻,那么胜负还真不好说。

现在南部非洲已经参战,英国也已经从法国抽身,有能力对希腊更多支援,意大利这时候进攻希腊,并不是个好选择。

不过胖光头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到了国家元首这个层面,没有人愿意甘居人下。

罗克不愿意屈从于大英帝国,所以南部非洲从英联邦脱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小胡子不愿意屈从于凡尔赛合约,所以德国厉兵秣马,要回到德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上。

胖光头同样不愿意屈从于小胡子,德国人正在大杀四方,意大利也要偶露峥嵘,这样才能维护意大利在联盟中的地位。

胖光头举目四顾,法国已经投降,瑞士中立,奥地利已经被德国吞并,只剩下和意大利有领土纠纷的希腊,就像一根刺一样,顶在意大利身侧。

就在刚刚,希腊海军的“埃利”号巡洋舰被意大利潜艇“德菲尔诺”号击沉,这是意大利终于要向希腊发起进攻的信号,希腊政府已经紧急致电伦敦和比勒陀利亚,希望得到盟军增援。

所以韦唯尔希望能从塞浦路斯调派一支部队协防亚历山大港是不现实的,因为塞浦路斯还要派出部队前往希腊呢。

如果希腊失守,那么塞浦路斯将直面意大利海军的攻击。

就在韦唯尔和冯伏见面的同时,印度洋舰队已经逼近摩加迪沙外海。

摩加迪沙是意大利在东非的统治中心,在印度洋舰队的作战计划中,摩加迪沙处于第一序列。

摩加迪沙的位置非常重要,往返于南部非洲本土和伊丽莎白港之间的商船,必须从摩加迪沙经过,战争爆发前,印度洋舰队制定的所有作战方案,都是将摩加迪沙作为第一攻击对象。

意大利在摩加迪沙的舰队,原本只有两艘老旧的巡洋舰,以及数艘驱逐舰组成。

战前意大利向摩加迪沙紧急增援六艘潜艇,这些潜艇是印度洋舰队最大的威胁。

这是印度洋舰队自从成立以来第一次参战。

杰克逊马歇尔拿出苍鹰搏兔的气势全力以赴,派出的攻击舰队由23艘军舰组成,其中包括印度洋舰队下属的“东印度”号战列舰、“莫桑比克”号战列舰、“开普敦”号航空母舰、“索尔兹伯里”号航空母舰、以及世界大战爆发前刚服役的“尼亚萨兰”号航空母舰。

“开普敦”号和“索尔兹伯里”号同属“城市”级航母,“尼亚萨兰”则是“岛屿”级航空母舰的第二艘。

除了三艘航空母舰之外,舰队还有一艘“桌山”级补给舰改装而成的三级航母,包括战列舰和巡洋舰搭载的反潜飞机在内,整个舰队搭载的战机超过350架,比意属东非殖民地所有的飞机加起来都多。

意属东非殖民地的飞机,绝大部分都是性能落后的双翼机,跟南部非洲新式战机的性能差距巨大。

8月2号夜间,舰队从印度洋中心的母港迭戈加西亚出发,6号上午抵达塞舌尔短暂停留补给后,继续向摩加迪沙出发,8号早晨,舰队抵达摩加迪沙外海。

意大利人没想到印度洋舰队来的这么快,毫无防备。

舰队抵达摩加迪沙外海的时候,意大利海军的一艘驱逐舰正在摩加迪沙外海巡弋。

提前起飞的侦察机发现了这艘意大利海军的驱逐舰。

六架“苍鹰”舰载战斗机和四架“海鹞”鱼雷轰炸机分别从“尼亚萨兰”号和“开普敦”号起飞,对意大利驱逐舰发起攻击。

当“海鹞”飞到意大利驱逐舰上方的时候,意大利驱逐舰上的水手居然向“海鹞”挥手致意,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已经爆发。

“海鹞”现在装备的是最新式鱼雷。

巴西内战后,南部非洲对鱼雷的性能进行改进。

特斯拉研究所承诺的遥控鱼雷虽然没有研发成功,鱼雷的可靠性却有了大幅度提升。

威力不用担心。

533鱼雷重量29吨,装药量800公斤,50节的航速下射程为15000米,重型巡洋舰之下一发入魂。

两架“海鹞”快速俯冲,在距离意大利驱逐舰500米时同时发射鱼雷。

鱼雷的射程虽然远,不过为了保证攻击效率,距离敌舰肯定是越近越好。

但是也不能太近,鱼雷发射之后会在水面下航行一段距离,然后才逐渐上浮,距离太近的话会从敌舰底下穿过去,那就尴尬了。

500米刚刚好,就算驱逐舰的吃水较浅,也能保证攻击效果。

这么短的距离上,驱逐舰就算马力全开也无法逃脱。

更何况还是两架“海鹞”同时发动攻击。

意大利驱逐舰的排水量只有可怜的1500吨,标准的条约级驱逐舰。

“海鹞”的速度非常快,发射完鱼雷之后马上拉升,一架“海鹞”甚至擦着意大利驱逐舰的桅杆高速掠过。

意大利水兵这时候才清楚的看到,“海鹞”机翼下方的南部非洲三色旗。

其实不需要三色旗,“海鹞”的金属机身,以及单翼外型已经清楚的表明身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