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唐朝最佳闲王> 第七零三章:南北对抗?

第七零三章:南北对抗?(1 / 2)

没有表现出来的愤怒,才是最愤怒的事情。

然后,全体大臣们怂了。

这个时候谁敢不怂?谁敢上去说一句反驳的话?或者傻兮兮的点着头说,陛下您快下令吧,俺早就不想要那些地方了。

没人是傻子,也没人看不出来这个奏疏对大唐的好处,但他们就是舍不得,舍不得自己的利益。

虽然这个利益跟他们自身可能没什么关系,但是放大以后,却跟他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这很重要,所以他们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没什么不可能的了。

但是在李元吉的愤怒之中,让他们忽然间想起了,龙椅上的那位,也并不是什么善茬。

虽然平日里他并不会去在意那么多,可关键时刻,他并不介意让大家体验一下什么叫做皇帝的威严。

于是,大臣们开始站了出来,虽然不太情愿,但这个时候却不得不站出来附和皇帝的意思。

“陛下,臣觉得南方是肯定要发展的,在广州设立书院也是可以确定的事情,毕竟偌大的南方,没有一座朝廷直属的书院,这说出去也有些不太像话。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臣觉得此事应当从长计议。

首先,南方并没有足够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书院学习,而朝廷亦不能为了建立书院而去建立书院,书院一旦建成,就必须有他存在的意义,否则只能是平白浪费朝廷的经费,同时又耽误了数百教员,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不足,却又要占据科举的名额,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似乎都是一个双输的决定。

其次,南方教育系统并不完善,益州以南,好像书院加起来也不过百座,生源基数太小,撑不起这么大的牌面。

所以,臣建议广州书院的事情可以提上议程,但什么时候实施,需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而眼下最重要的,并非是立即建设广州书院,而是先进行基础的学院建设,提高读书人群的比例,提高读书人群的综合素质,这样才会有足够适合的人才进入书院。”一个品级不高的官员说到,哪个部门的李元吉也不记得了,在李元吉眼里,四品以下的官员跟个咸鱼没什么区别。

“对,就是这个理!”其他大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道,既然不能阻止,那就将其拖延一段时间吧,北方的利益,能保多久就保多久好了。

“臣也认可!”房玄龄点了点头,站出来附议道。

一个内阁大臣,所有大臣中排列靠前的大佬,站出来去附议一个五品官员的提议,而且还是这么直接的认可,这在以往可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但是在今天,偏偏就发生了,这又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意味着这位五品官员的能力得到了大佬的认可,也就意味着他将来的仕途会好走不少,运气好的话,兴许能得到大佬的提拔,运气不好的话,在自身部门也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恩?”李元吉看向房玄龄。

“陛下,宁缺毋滥,能力不足的人,站在这个位置,最终拖累的只能是大家。”房玄龄叹了口气,他同样是不支持开设广州书院大军中的一员,但是现在,他只能妥协了。

不过在之前,房玄龄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直接去拒绝,但他是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意见的。

“南方教育基础太差了,很多孩子都不认识字,甚至很多县甚至没有一所书院,百姓似乎也并不热衷于让他们的孩子去读书,当然,这跟当地的经济情况有关系,大家没这个钱去读书。

广州书院是大唐最高级别的学府,基础不牢,又如何建得高楼?朝廷应当先在各县建立一座书院,招收本地的学生,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去教他们认字,再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去教他们初级课程,每州建立一座中级书院,这些各县书院结业的学生,可通过考试进入中级书院,经过五年的学习之后,可通过考试进入广州书院,各省也可建立自己的高等学府,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如此一步步的来,基础才能更牢固,而那时候的广州书院,才会发挥出她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平白浪费朝廷的经费。”房玄龄淡淡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其实也就是对之前那个提议的补充。

但不管怎么说,房玄龄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那个,拖,这一点倒是跟其他大臣不谋而合。

李元吉自然能明白他们的意思,但问题在于,他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他固然可以强硬的拍掉这些提议,但一个不能服众的决议,最终真的就能带来好的结果吗?

教育不是改革,教育是需要长久努力的,而不是改革那种一竿子买卖,成了以后就按照这种思路来,所以在这个方面,李元吉没办法去做出那个决定。

那样不仅对朝廷无益,同样也会影响了学生的命运。

按照字面意思,广州书院的建设要推迟到十年以后了,按照实际的情况,广州书院至少要在五年以后才能开始建设。

房玄龄的话让李元吉陷入了新的沉思。

现在的朝廷给他的感觉,就是在不久的将来,整个大唐将会分成南北两派,从而进行全方位的对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