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其他类型>从光字片开始的影视诸天> 第378章 东京重聚,官家召见

第378章 东京重聚,官家召见(1 / 2)

第378章 东京重聚,官家召见

长案上放着一盏烛台,几样小菜,两个酒壶,王重和顾二坐在桌案两边,二人身前摆着酒杯,烛台上烛火闪烁,四周挂着灯笼,摆着烛火架子,屋内灯火通明。

“说说吧,你那个外室是怎么回事儿?”王重直接开门见山的说。

顾二道:“不就是那年我回东京来,碰到几个纨绔调戏曼娘,就出手把那几个纨绔给赶跑了,还把为首的那个给揍了一顿,没成想曼娘竟一路追我到了白鹿洞,她哥哥又得病死了,我看她一个人无依无靠的,就把她收了,曼娘也争气,没两年就给我生了一双儿女。”

说起朱曼娘一双儿女的时候,顾二的脸上下意识就露出了笑容。

王重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是剧情的修复力?还是个中有别的什么缘由?兜兜转转,顾二竟还是被朱曼娘给缠上了。

“一双儿女?”王重问道。

顾二笑着道:“大的叫蓉姐儿,小的叫昌哥儿!”

之所以只说小名,自然是因为蓉姐儿和昌哥儿都是外室子,还没有得到顾二的父亲宁远侯顾偃开的承认,更加没有得到顾家的承认,尚未入顾家宗祠,没能录入族谱,自然没有大名。

王重有些感慨着道:“不想一别不过数年,仲怀竟已儿女双全,叫人羡慕!”

只是不知是感慨顾二的速度太快,还是感慨顾二的命运。

不过王重也没有干涉的意思,顾二这人,虽说天资横溢,老天爷往他嘴里喂饭吃,但性子太过浪荡,而且有才者势必自傲,顾二又有宁远侯府嫡子这般显赫的出身,若是不经一番磨难,难成大事。

而且若是他一直这样下去,迟早有一日,要折在他那个大哥哥和继母小秦氏的手中。

顾二也颇为唏嘘的道:“我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本是想在白鹿洞书院安安静静的读书科考,以求入仕为官,一展抱负,未曾想却阴差阳错的收了个女子,还有了两个孩子。

顾二心里很清楚,他父亲宁远侯绝不会容许曼娘这样的人进宁远侯府,是以顾二才要更加努力,早日中第入仕,成家立业,娶一个名门闺秀当大娘子,才好给朱曼娘母子一个归宿。

王重道:“世事难料,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顾二提起酒壶,二人身前的空杯续满,说道:“不说这些了!这两年你在泉州经营的好生兴旺,我虽在白鹿洞,却也没少听人提及你在泉州的事迹!”

王重道:“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若你这都算是小打小闹,那其他地方的那些官员,不都是尸位素餐?”顾二一脸正色的拱手道:“子厚的《晒盐法》一出,从今往后,盐价只会越来越便宜,黔首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精盐,子厚之功,在千秋万世。”

王重却摇了摇头,说道:“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精盐又有何用,若是遇上贪官污吏,肆意盘剥压迫,视百姓如猪狗,破家丢命不过寻常,盐价便是再便宜,若有商贾大户囤积居奇,低价揽货,再以高价卖出,黔首百姓又能如何?”

顾二闻言,脸上也不禁露出肃然之色:“这几年我虽然一直都在白鹿洞苦读,但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江州左近,也有不少绿林盘踞,有些是杀人越货的大盗,有些却是被贪官污吏,世家大族逼得活不下去的黔首百姓。”

“当今官家虽然仁善,御极多年,体恤百姓,皆轻徭薄赋,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说流水的知县,铁打的豪强,地方豪强,和衙门中人勾结,沆瀣一气,巧立名目,压榨百姓,以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百姓们都成了佃农,田地都到了豪强们手中·······”

说着说着,王重忽然一顿,无奈的苦笑一声,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咱们好不容易相聚,说这些作甚!”

顾二却一脸正色,看着王重:“子厚这般感同身受,莫不是在泉州也遇到了这些事情?”

王重喝了杯酒,眼中流露出几分回忆之色,将在泉州所遇的往事娓娓道来。

“我在泉州,初建盐场之时,雇佣百姓为工,每日开出十文铜钱,两顿干饭的待遇,百姓报名者众,开工之前,我便下了严令,但凡有克扣百姓工钱口粮者,立斩无赦。

却不想那群胥吏,表面上对我毕恭毕敬,暗地里却阳奉阴违,巧立名目!自百姓手中搜刮他们辛苦挣来的血汗钱!”

“子厚是如何处置那些胥吏的?”顾二好奇的问道。

“首恶直接斩首示众,其余一干涉案人员,皆关入大牢之中,将其家产查抄,充作劳工,每日发配到盐场、码头干活,没有工钱,时间三年到十年不等。”

“可惜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若我一走,只怕不用几年,那帮胥吏又要固态萌生!”王重无奈的道。

“这······”顾二也不知该怎么回答王重,读了这么些年的书,也见了不少市面,顾二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和长柏、王重高谈阔论的少年了。

“子厚以为,如何才能杜绝这些乱象?”沉吟片刻后,顾二忽然问道。

王重摇了摇头,说道:“自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这问题便一直存在,隋朝时,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发百万大军,征民夫数百万之众,修长城,开运河,广修行宫,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百姓这才纷纷揭竿而起。

前朝魏征说过,君为舟,民为水,社稷次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今官家御极数十载,广施仁政,平息战端,轻徭薄赋,使民生息,可并非人人皆能一心为公,只要心中有私欲,便不缺这些蠹国耗民的蛀虫!”

顾二却眸光微凝,一脸严肃认真的道:“子厚觉得,变法如何?”

“变法?”王重故作沉吟,随即点头道:“若是变法,还有可能改变现状,若不变法,长此以往,只怕迟早会酿出祸端来!”

“若是变法,子厚觉得当如何施行?”顾二问道。

王重道:“若能改两税法,将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钱,按亩折算缴纳,如此一来,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亦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减少贪墨,进一步的增加财政收入。”

顾二问道:“可若是将徭役与田赋和杂征合并,各州县修筑河堤、官道、灌渠等又该如何是好?”

王重道:“各州县府库有了银钱,便可似我在泉州那般,许以工钱,雇佣百姓为工,百姓应召与否,全凭自愿!”

顾二捏着下巴,微微颔首道:“听着倒是可行。”

王重说的,乃是明朝时在嘉靖朝确立的‘一条鞭’法,此法承上启下,上承自唐时开始的两税法,下启后世满清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纳粮。

虽说‘一条鞭’法利弊皆存,但相对于这个时期而言,却是一种难得的进步。

二人就这么一边吃酒,一边讨论起来,不过大多都是顾二问,王重解释。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翌日,王重一大清早便去了吏部,等了没多久,宫里就来了消息,嘉佑帝要召见王重。

王重跟着内侍一路走到御书房,见到了正在批阅奏折的嘉佑帝,一身月白龙纹锦袍,须发银白,肉眼都能看出,较之几年前,嘉佑帝又苍老了不少。

一番常规的行礼拜见后,嘉佑帝笑着说道:“这几年泉州的财赋一年胜过一年,爱卿功不可没啊!”

王重不卑不亢的道:“臣只不过是尽了微臣该尽的本分,泉州能有现在的光景,是因为陛下贤明,我朝开放海贸,鼓励商人出海贸易,再者是因泉州的地理位置本身就十分优越,又有泉州湾这等天然港口,过往的海商,自然愿意在泉州湾停留休整。”

嘉佑帝愈发高兴,说道:“爱卿过谦了,爱卿去泉州之前,泉州知州换了一任又一任,却没有一人能够像爱卿这样,不过短短几年功夫,就让泉州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财赋一年胜过一年。

朕虽久在这深宫大内,却也没少听人议论爱卿和泉州这几年的变化,根据户部和吏部那边的统计,这几年里,仅晋江、南安两县的人口,就增加了三千多户,近十万人?”

“回陛下!”王重拱手道:“是三千两百四十二户,十万六千四百八十四人,其中,有自山中吸引来的山民,有自泉州其余各县迁徙而来的百姓,也有自发从左近州县搬迁而来的流民,还有些是商贾、匠人。”

“三千两百四十二户,十万六千四百八十四人,爱卿当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啊!”嘉佑帝感慨着道。

“全赖陛下圣明,朝中、泉州上下一干同僚齐心协力,百姓支持,才有这般景象!”王重仍旧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

嘉佑帝道:“朕记得,爱卿上次送来的奏折里头提到,想让朝廷在泉州增设市舶司?”

王重道:“福建路境内山多田少,在民间素来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虽然能够修建梯田,但适合开垦的地方着实不多,若是只发展农桑的话,难有建树,唯有另辟蹊径,借助海贸的便利,方能见成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