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欧萌萌坐在车里发着呆,刚刚虽说她从容的从人群中走过,但心里却真的打起鼓来。她又回想清虚观打醮一节。自己果然错过了什么!
之前为教女儿,查资料看红学家们各有说辞。但打醮这章有三件事是一致的。一件是元春为何要让他们打三天平安醮;二就是贾家打醮,周边送礼;三,张道士为什么要为宝玉提亲。
原书里说的是,元春出了一百二十两,要打三日平安醮,倒是很奇怪。有人说,元春这是以平安醮为由,让民间忆起荣国公府两代国公的功绩,以提元春在宫中的地位。
欧萌萌当时没多想,但现在处下于红楼的世界里,她不禁会问,元春会这么做吗?一个在宫中十多年,从女官到贵妃,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这里头全都是历练。想想看,当初她一个女孩,在宫中多年,再轻狂,也不至于做这种蠢事。
另一个说法就是,求和。一个宫中的老人,自比外头人更知道宫中的态势。老圣人和新帝之间的斗争,她希望谁赢?当然是自己的丈夫。但是她的家里,全是老圣人的人。夹在中间的元春,自是想让娘家的人回到新帝的阵营中来。这平安醮的用意,就是想拉拢新帝与娘家的关系。不过,家里没有人理解,破了元春的好意。
这个可能性其实之前,欧萌萌觉得比上一个高。更像一个在局中小女人的想法。但是来了之后,她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小。
元春能不知道自己娘家这些人,蠢得跟猪一样?出这种哑谜,那不是找刺激?还不如每月逢二、六进宫和他们说清楚,跟着新帝有肉吃。而贾家哪有什么风骨,在元春进宫之后,他们肯跟老圣人才怪,所以元春会特意弄个平安醮来,让他们搞个世纪大和解?
而依着她的想法,一个入宫十年,空有贵妃之位,还有未有子嗣的人,已经26岁了,这时不该是求子吗?打什么平安醮?大热的天,说花钱请他们避暑看戏,都算是个理由。所以曹公的想法,果然非正常人能理解的。
至于说第三个问题,张道士提亲,十五岁,家资颇丰,女儿生得好,张道士就觉得这是天赐的良缘。
而红学家们觉得这红果果的说的就是薛宝钗,于是想到王夫人不在,薛家母女在,于是老太太巧拒了,由此,借宝玉的婚事,贾母与王夫人之间的斗争白热化。
一个借女儿贵妃之势占了上峰,一个占着府中长辈的大势,所以比较而言,两方其实是平手。
但老太太和王夫人在贾家的态势,不就是老圣人与新帝在朝堂之势。一个年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一个年轻,有后手,随时可以打一记回旋镖,借着儿女,演一出‘似曾相识燕归来’。
所以啊,年老有手段又如何?比不过年轻力壮啊!她都想给那谁写封信了,让他看看,何必呢,退休不香吗?
所以原著里,贾母败了。她败的原由是她是贾家的老太太,下面的都是她的儿孙,她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了整个贾家。于是她装聋作哑,忍气吞声了。
欧萌萌能赢,是因为她知道剧情,她所做的,就是绝了贾家的后患,她才是为了贾家将来好。当然,重点是她一点也不在意宝玉和元春怎么看她,于是王夫人败得彻底。想挟子自重,也不看看你儿子是不是我孙子。
无论当初和现在,欧萌萌其实关注的点,一直都不在众人送礼这一节上。而今天,她亲历了,突然觉得,这一节里,最重要的,只怕就是送礼这段了。
这种彰显贾家地位,大家一拥而上,书中其实两段这样的描写。若是清虚观这段不好理解,其实从头想第一段就很好理解了。那就是著名的秦可卿葬礼,各家路祭的牌子,北静王的亲临。感觉上,贾家办葬礼,全城都得跟着哭,以显示贾家之权势。可是贾家真的有这个权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