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陈朝的开国之君,陈煚有勇有谋有野心,是交趾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雄主。他虽然向临安上表称臣,并定期遣使朝贡,但在内心深处却十分鄙视先被契丹暴打,后又被金和蒙古反复蹂躏,甚至被西夏欺负的大宋朝廷。在交趾国内,陈煚自称为皇帝,在礼制上也多有僭越,并自称为“南天小中华”。除此之外,他还强迫周边部落奉其宗主并纳贡,而这些部落之前则是奉大宋为宗主,并向临安纳贡。他之所以仍奉临安为正朔的原因,是因为其觉得还没有公开翻脸的时候。
只要再将小城之下的播州军歼灭,陈煚和交趾在周边邻国和部落之中的声望就将达到前所未有高度,将极有利于他效仿中原在南洋建立宗藩体系。播州军在城下进退两难,甚至因为缺粮宰杀骡马充饥,已被他看在眼里。他原本准备再过一段时间,待播州士兵饿得拿不动武器之时,出动全部兵马,以雷霆之势全歼对手,这将成就他不世的威名。只不过隆隆的炮声让陈煚的美梦破灭。不到半日时间,来历不明的大船便切断了小城和升龙的联系,城墙上的远程攻城武器也尽数被摧毁,让两城陷入各自为战又被动挨打的境地。
原本的大好局面随着这些火炮战船的到来,立刻变得芨芨可危。他实在想不明白的是,为何河面上的那些流求战船悬挂上了霹雳军闪电旗帜?他们为何与深居巴蜀内陆的霹雳军扯上关系。近几年在交趾经商的流求人也不少,他们拥有的财富也曾让陈煚动过心思,但思量再三最终还是作罢。除了因为流求商人能带来不菲的税收,也因为其并不好招惹。听说南方的柔佛苏丹国和大食波斯海商联手,也被其轻易击败。
虽然流求战船火炮凶猛,但陈煚并不打算就此认输。在他看来,自己并不会输,甚至还有胜算。升龙城高墙厚,城中还有六万守军和十万民壮,又有充足的粮食,凭城据守个一年半载并不是问题。交趾的面积虽然不大,但由于膏肥的土地和丰富的光热,非常适合稻作农业,国内人口也十分稠密,仅官方在册人口便超过了二百万。升龙城也有近二十万人口,其繁华程度比大宋的江南城市也差不了多少。
只不过战局的发展远远超过陈煚的想像。先是陈晃乘夜弃城而逃,不知所踪。眼见太子逃跑,小城守军也有样学样泅河逃命,三千守军在一夜之间逃得只剩下几十人。那些逃兵有的死于战船火炮之下,有的溺毙于汹涌的河水。侥幸上岸的不少逃兵,被愤怒的陈煚命人斩杀示众。小城对于升龙城,就像唇对于齿。虽然其攻城器械全部摧毁,失去了对河面上战船的反击能力,但其城高墙厚,不仅能牵制播州军,也能防止战船过分靠近城墙,限制霹雳军的战术队形和排兵布阵。小城一失,升龙便再无屏障。
只剩下几十守军的小城毫无悬念投降了。城中的粮草也被杨邦宪笑纳。虽然廖泥鳅随船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后续还可以通过船只运输,但就地补给总胜过千里迢迢运来。彻底控制河北岸之后,杨邦宪下令建筑浮桥。怀着对之前质疑杨邦宪的内疚,播州的将士们干起活来格外卖力。他们在流求水兵的帮助下,不到三日便在河上搭建了五座浮桥,堪称神速。在此期间,陈煚也曾几次发兵试图阻止,都被战舰用火炮揍了回去。
杨邦宪率军过了河,随即下令将升龙城的东、南、西三个面围了起来——北面临水,已被战船严密封锁。陈煚心怀万国来朝的野心,为了显示其“南天上国”的威仪,他将首升龙城的扩大了不少,城门也改为了九个。其中东西北各两个城门,南门为三个城门,其中一个是朝贡的专门通道。这些城门此刻都牢牢关闭。
播州师有七个轻步团,每个团刚好负责除北面之外的七个城门。杨邦宪率师部团驻扎在交趾军最有可能逃跑的南门方向。陈煚虽然并没有逃跑之意,但见东西方向围城兵力如此稀薄,心中倒是既怒又喜。怒是对方居然敢如此轻视他,居然斗胆包围升龙城。喜的杨邦宪黄口小儿果然还是嫩了点,不懂“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兵法,居然想以蛇吞象,更不懂“围三阙一”攻城之道。在陈煚看来,以两万人——他也把基干民兵当成正规军了,围困有六万士兵升龙城,十足是一个皮薄馅大的饺子。
在播州士兵挖壕筑墙之时,陈煚也乘夜派人前去偷袭,在遇到猛烈的反击后便罢了兵。南面的播州兵有三个轻步团和师步团,共六千人,加上基干民兵有一万余人,交趾士兵显然冲不动。东西两面的播州兵虽然少了一半,但能得到战舰火力的支持,也不好对付。陈煚眼下对胜利还报有希望,派人前去袭击,目的并不是要决战,而只是想骚扰。凭城坚守,将战事拖成消耗战。将攻击者拖瘦,拖得精疲力竭,最后因粮草耗尽不得不退兵,交趾军再趁势追击,这便是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