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不忍百姓生活落魄,奋而为天下生民立命,此大仁也;进退有据,依礼而行,率汉土而忠之,养汉士而尽之,不为门户私计,此大义也。”诸葛亮说到兴奋处,便轻松地将手肘倚在几案上,侧身而坐,摇着头说道,“恕在下直言,陶使君可谓仁者,然非义者也。”</p>
“先生之意,我祖父当迎奉汉室,高举大汉义旗,如此便可与群雄争霸天下?”</p>
诸葛亮的脸上刚刚有些意气风发的神色,此时倏地变得黯然起来。</p>
“公子会错意了。想那王莽,未尝不高举汉旗,以承受天命;近有梁冀何进之徒,未尝不奉迎汉室,以专断朝廷。汉之一字,徒笔下之画耳,何足道哉!”诸葛亮不屑地挥挥手,“公子争霸天下之念,合是天下动乱之源。纵强暴一世,可公子试想,陶使君之声名实力,可如王、梁、何等人?三贼冒汉之名,逆天而行,绝仁弃义,且授首于小人,更何况低微如丹阳陶氏乎!”</p>
其实,诸葛亮的这番话说得很不友好,主要也是年轻气盛的缘故。</p>
得亏对方是陶温,要换作别的狠人,听他人辱没自己的祖父和门庭,早就掀桌子捅人了。</p>
但陶温没有这种心理包袱。</p>
他甚至觉得诸葛亮说得在理。</p>
怎么了?最后祖父陶谦忙活了一辈子,不还是换来一场空吗?</p>
丹阳陶氏,啥也不是。</p>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走向,也是年幼的诸葛亮能一眼看破的事实。</p>
未来的卧龙,当真不简单。</p>
眼见诸葛亮脸色暗沉,陶温立刻拱手道:“先生之言是也,温愿终生侍奉先生,唯先生之言是从,还望先生垂怜,常赐教诲。”</p>
气鼓鼓的诸葛亮被陶温这么低的姿态又给整不会了。</p>
怎么,这人没皮没脸啊?</p>
此时的诸葛亮还没有什么匡扶天下的大志。他只是一个小孩子,脑子里尽是学富五车之后的理想主义,所谓的大仁大义,多半还是自己的口嗨。</p>
只不过陶温这个人,说起话来利欲熏心,正好触了诸葛亮的逆鳞,这才招致一通嘲讽谩骂。</p>
然而巧合的是,陶温求贤的意图比谁都要坚定,纵使诸葛亮出言挑衅,他也甘之如饴。</p>
话说人家诸葛亮好歹也是少年名士,真的看不透陶温身上那种,穿越者的厚脸皮。</p>
“额......陶君其实不必如此,亮方才失言了,还请陶君勿怪。”</p>
“非也,先生之言,字字珠玑,句句都说到了温的心坎里。只是目下徐州将要经历一场浩劫,非先生不能阻止。”</p>
“啊?”诸葛亮越来越搞不透这个叫陶温的人在玩什么把戏了。</p>
即将到来的浩劫?你特么预言家是吧。</p>
诸葛亮整理了一下衣衫,端坐起来,问道:“陶君所言浩劫二字,不知从何说起?”</p>
“我有一个仇敌,同样也是先生的仇敌。”陶温一字一句道,“张闿,杀死诸葛辰的凶手,他即将挑起兖州和徐州的大战,届时徐州惨败,百姓多遭屠戮,整个徐州都会变成人间地狱。”</p>
诸葛亮很难得地皱起了眉头,看眼前的这个人吧,说的话都有鼻子有眼的,但仔细想想都太不靠谱了。</p>
“兖州曹操背靠袁绍,徐州陶使君背靠袁术,兖徐之间必有一战,非亮所能制止。”</p>
“只要杀掉张闿,救下曹嵩,以其为人质,迫使曹操不敢大兵来东。”</p>
“曹操只是袁绍的过河一卒,两袁相争,不会因为曹氏一门而发生改变,届时还会有纷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