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耕耘贞观> 第二百一十四章 掌握幽州

第二百一十四章 掌握幽州(1 / 2)

随着刘仁轨出发,李泰便是把这一件事放下了。</p>

因为李泰清楚,刘仁轨既然去做,自己与渤海水师之间就有了能迂回的余地,那李德謇肯定是愿意给船只来天津这里护航的。</p>

说到底,自己想掌握的并不是兵权,而只是想掌握造船业而已。</p>

这两者间的敏感性自然不是同日而语,这样的面子李泰相信李德謇还是会给的。</p>

“不过说到兵权,那燕王府的亲兵是不是也要操练操练了!”李泰不由眯起了眼睛。</p>

秋收到来,李泰一如往常的向幽州大小世家收购粮食,所以天津的粮食依旧很足。</p>

这些幽州世家或因投资沧州,或加入草种计划,面对李泰出面收购粮食,或多或少总归是会卖给李泰一些。</p>

毕竟这几年幽州虽然算不上风调雨顺,但也至少没出什么大问题。</p>

这些世家也都看出来了,李泰每年都会让长安那边运输粮食过来,尤其随着永济渠这水道在杜如晦主导下渐渐被打通,只要李泰下定决心,那天津城基本不会缺少粮食。</p>

这样的情况下,与其把粮食堆积在仓库里面,还不如卖给李泰进行交易的好。</p>

而下这样的大额交易中,粮票这种东西,自然而然的开始在幽州流通起来。</p>

因为唐朝的主要货币是粮食,布匹,以及金,其中金一般只是在上层流通。</p>

主要的流通货币货币还是布匹,只不过李泰虽然一直让孔雀去弄布匹,但不论是麻还是蚕,这产业基础都不在自己手中,自己也没办法将其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p>

如果只给手下势力穿穿自然够了,但如果想作为一种过渡货币,那就远远不够。</p>

与之相比,倒粮食相对稳定些,因为贞观一朝,朝廷粮食价格都稳定在每斗三或四左右,只不过边疆地区价格贵一点到达五左右,但也也就到这个水平,相对稳定。</p>

比如自己,在秋天大量收购粟米时,基本上三五就能把整个幽州粮食全部都收过来。</p>

这价格在丰收时,已算得上是相当客气的价格了,基本上世家们留够了自家食用的粮食后,也都会愿意把钱粮卖给李泰。</p>

当然,也有世家不愿意卖给李泰而卖给别人的,但这样李泰也就不带他一起玩了。</p>

这世家就会发现,首先种植计划的耕牛不会再提供给他了,哪怕出再高价格,依旧没人会租借给他们。</p>

其次,幽州市场上的食盐他们买不到了,不论粗盐还是精盐,只要是李泰手下食盐,他们就没办法买到。</p>

在官场上,那些参加了种子计划的世家开始排斥他们,毕竟大家都不是一个圈子的,又怎么能够愉快的玩耍。</p>

而那些参与了沧州计划的世家,那就更不会为了他得罪李泰。</p>

毕竟种子计划的世家已经看到收获了,而他们什么收获都还没见到啊!</p>

若这时候因厌恶了李泰导致自己家族的投资打了水漂,那自己多冤枉!</p>

而且在幽州世家看来,李泰收购他们的粮食,又不是强买强卖。</p>

虽然价格有点低,但也并不是没有赚头,只是赚头不大,但至少把自家仓库给腾出来了。</p>

到时候不论是投资畜牧业,还是投资沧州,总归跟着不亏啊,所以又有什么好迟疑的。</p>

而李泰也不是一点粮食都不剩给了世家,实际上,哪怕这个世家把粮食储蓄起来,不卖出去,只是自家种地自家吃,那么李泰也不会太过理会。</p>

但只要是他们如果私下里进行大规模的大额粮食交易,被李泰知道后,这些家族多少都会受到了打压!</p>

这些幽州世家自然知道李泰在掌控整个幽州的粮食价,但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联合起来,说不定还能跟李泰抗衡一下,但现在幽州世家整个处于四分五裂中。</p>

一批人扑在了种子计划上,等着明年黄牛出口河东地区,坐等收钱。</p>

一批人掏钱掏粮,正在为建设沧州而舍家为国,压了重注在李泰的身上。</p>

一批人则受到李泰打压,但也被李泰好好的安抚住了,这时候可舍不得自己的饭碗。</p>

所以这些不愿意在幽州境内把粮食交易给李泰的世家,是真组织不起足够人手抵挡李泰。</p>

而整个幽州世家没形成统一,对李泰来说,那世家就构成不了对自己的威胁。</p>

说到底自己又没想世家的命,只想要他们的粮而已。</p>

对了,至于为什么说一批人受到了李泰的打压,主要是李泰成功生产出粗盐后,也开始在幽州境内开始卖盐了。</p>

唐朝在榷盐法开始前,实际上食盐价格是比较低的,差不多是十钱一斗左右。</p>

因为靠近海洋,加上自己产盐,幽州这边的食盐价格更低一点,差不多在九钱一斗。</p>

而李泰靠着晒盐法弄出了粗盐,直接就开始砸场子了。</p>

五钱一斗的粗盐开始在市面上横行,整个幽州的食盐行业被这逼得没活路了。</p>

整整一年时间,幽州制盐世家那可真的是坚贞不屈,智计百出,甚至价格战一直打到倾家荡产的也不是没有,为得就是要保住家族的市场份额,但一年下来基本都扑了。</p>

只不过李泰的食盐主要走晒盐路子,对传统煮盐行业来说基本上是降维打击。</p>

而且他们煮盐的材料慢慢从烧木材变成烧木炭,还是李泰带着工人开设的煤炭提供的。</p>

李泰不但没有提高煤炭价格,反而降低了煤炭价格让他们放心跟自己打价格战。</p>

然后一年下来,这些原本大大小小的制盐世家也都认识到幽州盐业要变天了。</p>

便找了高季辅过来向着李泰认输,并且表示求燕王高抬贵手,给他们一条活路。</p>

这是正常的,毕竟李泰跟他们只是商业竞争的对手,不是生死仇敌。</p>

双方地位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求李泰高抬贵手,能让他们保住制盐的主业,作为世家绝对不会在乎面子,而李泰倒也回过神来开始处理盐业的事。</p>

说实话,对晒盐法干掉了以煮盐法的幽州制盐世家,在李泰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p>

就是生产力碾压,换谁来都能干掉对方,所以李泰压根就没放多少心思在这上面。</p>

因为不论对方到底是多久的老牌子,对底层百姓来说,一个是十钱九钱,一个五钱,应该选择什么,用脚投票都知道选择什么。</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