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刚刚考核上来的进士与明经作为观风使来监察地方官员?”李世民沉思起来。</p>
科举制度虽然在隋朝始创,但在唐朝推行以来,基本上过来考试的考生,每年顶天也就三千人,正常每年一两千左右,而每年录取人数明经大概百余名,进士大约三十人。</p>
同时这些顺利考核到明经或者进士的人会被马上任免官员吗?怕不是做梦。</p>
哪怕状元郎去吏部这般的询问,也会被吏部办事的人员喊来卫士送出去再说。</p>
因为在唐朝可没有进士及第或者状元高中之后就能当官的,那是宋明进士的待遇。</p>
一般上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在长安待上三五七年,等到吏部发现哪个地方有空缺,才会让你过去填补,这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守选”。</p>
在这期间你需要做得事情就三件,这三件做好了基本上官职很快就到手了!</p>
第一件事就是找个贵族高门人家的未嫁女结婚,首推五家七望,娶一个就少奋斗三十年。</p>
当然,哪怕贵族高门喜欢挑选年轻未婚的新进士结婚,但想要让他们选中,除了有才还需要有貌,当然最重要得是年轻。</p>
所以唐朝的时候很多进士的初婚年龄都是三十几岁,哪怕身边有侍女红袖添香,但从来都是留着正妻的位置,就等着自己考上了进士后,娶世家贵族女为妻,为将来做准备。</p>
第二件事,就是那些年龄已经过了,相貌不达标,或者被世家高门看不上的。</p>
就跟元稹、白居易一起混着,吟诗作对,撰写,最终重要得是把自己的名气打出去。</p>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可以看成是论坛博主,网红专家,有了名声,官职也拿得更容易。</p>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继续考试,“博学宏词科”或者“书判拔萃科”,反正是些单个字都能看得懂,但合起来完全不懂的科目。</p>
大概就是进士精英进阶版,等到你成功的考出来后,你就能被皇帝与正品官员所重视,成为一个伟大的九品校书郎,最关键是有工资了。</p>
古代不论进士还是明经考出来,都不是说当官都能当官的,就算是最低级的九品官员,那也是需要慢慢熬。</p>
所以让明经或者进士,考出来能够直接授予官职,那他们不说乐意至少不会反对。</p>
李泰看着李世民道,“基层官僚上通朝廷,下联百姓,是我大唐根基。</p>
所以如果他们一方为恶,很容易造成民变,对我朝廷官员造成不好的影响。</p>
但同时地方千万各有不同,若说官员没有手腕,又很容易被地方挟制,成为泥塑木凋。</p>
所以我觉得需要安排个能够监督地方官员,但却又不是监管地方官员的人盯着他们。</p>
我觉得刚刚考入朝堂,心中满腔热血的举子,就非常适合做这个!”</p>
“还请魏王细说!”房玄龄看着李世民没有提出什么反驳的话,却是明白李世民心动了。</p>
李世民心动的原因,未必李世民觉得李泰提出的这个方案有多好,而是李世民发现李泰对基层那匪夷所思的影响力后,还是想要本能的制衡下李泰,结果李泰也太自觉了。</p>
这是皇帝对自身权利掌握的本能,换了任何一个皇帝,见到李泰在基层官僚中居然拥有这么大的威望怕是要思考着应该怎么制衡魏王了。</p>
如果换了是朱元章的话,只要这儿子不是朱标,基本上可以回去写好遗书了,命惨一点全家都会下去陪你的。</p>
所以,房玄龄看着李泰这么自觉的提出让这些进士或者明经监督低品级的官员,房玄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支持的。</p>
尤其对很多考试考上了明经或者进士的举子,因为对于朝廷的规矩以及处理方式不懂,很多都需要让他们守选。</p>
现在魏王制造出了一个有意义的岗位出来,说实话房玄龄还是比较欣喜的。</p>
而李泰则开口道:“举子顺利考核后,一般上都需要进行守选,等到有官职空缺才会给他们安排职务。</p>
但也可以将他们安排到地方,身份为观风使按九品发放俸禄,见七品以下官员同品,无需行礼,专门负责当地郡县县志记录。</p>
同时每年需以当地情况写一份伦策,配上他每年积累的县志上交吏部,三年后根据他们所写伦策,再行安排具体官职。</p>
另外若在这过程中,当地七品以下官员出现空缺,那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的观风使拥有优先补录权利!”</p>
“魏王的意思是,这些人并不管理具体事务?!”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不由疑惑。</p>
李泰听到房玄龄的话点头道,“我并不觉得,这些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真比朝廷的官员更加了解民生与官场。</p>
但我相信他们的出仕绝对心中有着一番雄心壮志,所以趁着他们热血未冷的时候,把他们放到基层写县志便是可以。</p>
尤其他们拥有直接把当地情况上报吏部的权利,对当地官员来说,纵然出现贪赃枉法,也绝不会太过放肆。</p>
这些下放到当地州县的观风使,让他们记录县志,这本身就是对官员的监督,同时也是对这些观风使自身的磨炼。</p>
至少吏部能够通过他们送上来的文章,将来给他们安排职务时,能把他们安排到相对来说更适合他们的岗位。</p>
当然,当地的官员如果因为贪污受贿受到了牵连,只要观风使没参与,那将来惩处后,观风使也能够很快替补起来!”</p>
说实话,在李泰看来,一般上官员也很难太过放肆,理由非常简单,就是这些官员在基层如果没有世家大族的配合,那就算成为官员,也不过只是泥塑木凋。</p>
而有基层世家大族的配合,那多一个观风使也就只是多一个记录县志的人而已。</p>
观风使早点受到基层打磨这未必会是什么坏事,如果这考上来的举子真能把问题给解决,那就算让这举子上位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p>
这些观风使在李泰的概念中一样是守选,这点并没有变。</p>
但把这些人丢在了长安守选就有些太浪费他们的才华与背后的背景了,还不如让他们去地方去,也不说让他们干什么杂物,而只是让他们记录县志,让他们看看底层是什么样子的。</p>
然后让他们每年交份报告上来,比如说你上交的报告一直都夸奖这个县令,结果查出来他有贪污受贿,那你自然就玩完了。</p>
当然,如果真有能力,靠着自己能力合纵睥睨要是能把县令扳倒,那你填补他的职务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么有能力的人只是想要成为七品县令,这还有什么好说的。</p>
正常来说,只要这些学员监察到郡县内的官员有贪污,多少算是发挥出作用了。</p>
而如果更强一点,能够弄到他们贪污的证据还成功送到了朝廷,基本都能混个七品官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