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耕耘贞观> 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

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2 / 2)

毕竟没有军队保护,自己的徭役也不敢随随便便约过国境线,去高句丽的眼皮子底下修建道路啊。</p>

除了陆地上在王真儒来了后调度他们修建道路以外,在海上,李泰开始沿着渤海的海岸线,开始建立临时的港口,在渤海之上运输粮食,这可比陆路运输要方便的多了。</p>

尤其在高句丽的水军被干掉了之后,水上的运输路线也更加的安全。</p>

只不过,李泰从来不放心只是一条运粮路线,弄出一条陆运路线,一条水上路线,自己也能够安心许多。</p>

哪怕有一条粮运路线因为什么事情出了变故,自己也能有另外应对的手段。</p>

毕竟对于国家大事来说,多一分保险总归多一份容错。</p>

不过最重要得,还是在继续的盘点幽州的物资,毕竟那些有问题的人放火烧了也就烧了。</p>

但剩下的物资中,有多少种类,每种种类有多少的储蓄,又有哪些是现在就需要拿出来用得,有多少是要先继续存储着的,但将来会用上的,这些也都需要去一一去整理。</p>

这世界的工作是做不完的,你只要想要去工作,那就总能够找到。</p>

这就好像是码字,如果真一心想码字,时间挤一挤终归能挤出时间去码字。</p>

只不过,这世界上八爪鱼少,懒鬼太多,哪怕再喜欢码字,也本能的想要偷懒。</p>

就在李泰处理着一些细碎的工作时,这时候一路征兵,一路前进的李世民,坐上长安到洛阳的驰道,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洛阳。</p>

三百五十里的距离,召集起来的大军少说也要走上九天的路程,实际上所有军队花费了四天左右,便全部都到达了洛阳。</p>

李世民看看自己身边的杜如晦,开口道,“如今才知道这驰道之迅捷,难怪青雀这般竭尽全力的修建这驰道,若全天下都修建起如此驰道,大唐兵锋怕能转瞬即至了!”M..</p>

李世民虽然明白驰道这东西,尤其长安到洛阳的驰道所所带来的利益,但真用军队在这驰道上走了一圈,李世民才深刻的明白这驰道的作用。</p>

别得什么都不要多说,单单只是行军的时间减少了一半,便能显露这东西的作用。</p>

杜如晦听着李世民的话,却是露出了几分的苦涩,开口道:</p>

“这趟跑下来,怕就要折损万余匹的驽马吧,想来也就只有魏王这么的奢侈,能用这样的道路啊!”</p>

身为老一辈的人,杜如晦觉得李泰真的干起某些事情的时候,就是会格外奢侈。</p>

虽然讨伐高句丽时,杜如晦早就明白,大唐这些年的积蓄会消耗不少,但却也没想到,仅只最初的运输士兵从长安到洛阳,便见驽马大量死亡。</p>

但杜如晦也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清楚知道在战争中己方军队能快一步赶到战场,那这些消耗也不是不能够支付,至少它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p>

而在这时候,吕才则快步走过来,对李世民行礼道:</p>

“启禀圣人,船只已调度完毕,航运水道的肃清命令也已下来,明日军队就可以乘船北上,最长十日就能直抵天津!”</p>

“青雀为了这一天,到底是用尽了心血啊!”李世民听到了吕才的话感叹道。</p>

对比曾经征讨洛阳,自己这次调度士兵行军,却是格外的方便。</p>

一路上几乎不需要自己担心什么,李泰已经把这一路上的事情已经布置得井井有条,大到行军的路线,小到每一名士卒的吃喝拉撒。</p>

如果换了是正常士卒调度,从长安到幽州少说也要两个月时间,而这一路上会滋扰多少地方,会造成多大影响,说实话真的非常难以估计。</p>

但李泰一条洛阳到长安的驰道,以及洛阳到幽州的水道,最大限度的把士兵运输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骚乱下降到最低。</p>

而沿途准备充足的食物被褥更是让士卒能够尽可能的保持状态,从长安到幽州,自己麾下的士卒不但没有出现任何的疲态,甚至还保持着足够的精气神。</p>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至少在后勤这一部分上,李泰做得优秀程度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计。</p>

“魏王的内政之才,的确是令人望尘莫及啊!”杜如晦也在一边赞扬道,“如此,此次圣人北伐高句丽,定然能旗开得胜!”</p>

“你呀!”李世民听到了杜如晦略带着几分马屁味的话,道,“怎么你也学得有些像是无忌的样子。”</p>

“臣只是实话实说而已。”杜如晦倒是笑了笑,毫不在意的说道,“再说,赵国公所说,何尝不是真话呢!”</p>

杜如晦倒对于偶尔拍拍李世民的马匹没有什么介意。</p>

至于长孙无忌,历史上因为长孙皇后死了,所以他开始从政从军,跟随讨伐高句丽。</p>

但现在长孙皇后还没有死,长孙无忌纵然智谋滔天,但一样被长孙皇后压着,只能选择走丝绸之路,看看从这方面能不能攫取权利。</p>

长孙无忌对这个胳膊肘向外拐的妹妹真的很无奈,但值得庆幸的是,长孙皇后也就只是盯着长孙无忌,对于他的儿子倒是无所谓,这也算是双方之间的默契吧。</p>

“你觉得若玄成见到这运输的驰道,以及洛阳到天津的水道,又会有如何的想法?”李世民对杜如晦突然询问道?</p>

杜如晦听到了这话,打量了李世民一样道:“郑国公若活着,纵然他同意征讨高句丽,但也绝对不会同意圣人您亲征,毕竟当初大隋的教训太深刻了!”</p>

“呵呵,还真的是玄成的性子!”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也赞成道。</p>

不过李世民又道,“不过朕若得胜后率军回来的,定然要亲自去玄成坟前祭拜,告知他高句丽灭国的消息!”</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