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正如此,其实李泰也不需要干什么,全权交给杜如晦处理也就是了。</p>
至少在具体事项上,杜如晦比自己强太多了,自己在一边高喊六六六大概也就差不多了。</p>
“哦,你有计划了吗?”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倒也不由兴致勃勃了起来。</p>
因为李泰从政治至今,不论是《漕运计划》《草种计划》《捕鱼计划》《重启丝绸之路计划》……一个个计划不论目的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计划按部就班的跟着魏王的计划执行下来,赚钱肯定是赚钱的。</p>
这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鲖</p>
正因为如此,现在李泰提出了什么计划,相信所有人都很感兴趣。</p>
李世民此刻把这计划从头到尾的看完,看完后,又有些意犹未尽,便又重新从头看了一遍,看完后,李世民按了按自己的脑袋,目光直视李泰,不由道,“你想做辽东王?!”</p>
“没有啊!”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不由大声道,“阿耶我冤啊!您怎么能污人清白!</p>
我这明明是想要彻底把辽东地区彻底的发展成我们大唐的产粮地,哪里来的辽东王!”</p>
“那你自己说说看,我左看右看,就感觉你想要割据辽东,当辽东王的计划书!”</p>
李世民拿着李泰的这一份奏章,却是一脸严肃的说道。</p>
“阿耶要讲道理啊!”李泰听到了李世民的话,就更是叫屈了。鲖</p>
“先等等再说,让杜如晦,刘洎,崔仁师,杨弘礼,还有李世绩,一起过来听一听!”李世民道,“免得到时候,你还要过来解释多次!”</p>
“诺!”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果断答应下来。</p>
但李泰思索了一下,自己这一整套计划,感觉上真没有裂土封王啊。</p>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强了辽东半岛,尤其是松嫩平原跟大唐的经济联系。</p>
虽然不可否认这里发展起来后,只要大唐衰弱了,这里肯定会有人举兵反叛。</p>
但这少说也是几百年之后的事,在场的人不可能会因这点事,就反对发展这里的啊。</p>
不过,不管怎么说,很快正在处理着各种政务的重臣都被叫了过来。鲖</p>
见到李世民与李泰之间有几分的诡异的气氛,几人倒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p>
一个个用目光进行着默契交流,你一个眼神,我一个眼神,信息在目光中不断交换。</p>
“好了,人都来齐了!”李世民看着众人都已经来到,指着李泰道,</p>
“青雀,你来说一说,你这《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这什么名字,这么直朴!”</p>
“遵命!”李泰尴尬的起身道,“诸位,随着我们征讨高句丽的第一阶段结束,而第二阶段还没有开始,所以我便制作一份妥善安置高句丽的计划书,以方便征服高句丽后执行。”</p>
“这份计划书,把高句丽人分成了三种,一种是高句丽的士族与贵族,一种是高句丽拥有田产的豪族与富农,另外一种则是高句丽无田地无财富的普通百姓!”李泰解释道。</p>
“因为高句丽人从汉以后便是彻底的与中原分离,而更重要得是,他们拖垮了大隋。鲖</p>
所以他们跟普通被分离出去的势力并不一样,他们拥有一份独有的民族荣誉感。</p>
哪怕这一种民族荣誉感并不强烈,但对我们消化吸收高句丽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所以我们需要将其区分,然后有针对性的将其一一处理!”</p>
李泰说到这里顿了顿,说实话高句丽或多或少已经有几分民族主义了。</p>
毕竟拖垮了大隋这种事情真不是什么小国就真能做到的。</p>
别得不说,像是一直有人吹大隋在高句丽打了三次败战是因为杨广是想要消耗掉世家的力量,这是有多脑残才会得出这样的答案啊。</p>
还是说杨广这个最顶配饭富二代脑残,以牺牲自己的威望与国家稳定性为代价,就是为了让世家合理合法的把自己一脚踹开,从而彻底的吞并大隋江山。鲖</p>
这到底是多么高尚的牺牲精神,真是襄公闻之落泪,程心听之伤感。</p>
再怎么样,杨广操作了三次,三次都败了,这就是杨广菜,洗都洗不掉。</p>
别得不说,把杨广的待遇换成赵括,都未必是这结局。</p>
不是总有人说赵括菜鸟,遇到了满级白起,但要是赵括能够有两次的容错率,再对上白起,至少不会被打得全军覆没吧!</p>
明明靠国力碾压就能打败的对手,结果因各种内部原因导致溃败,那就真怪不了别人。</p>
而三次经验给高句丽喂起来,高句丽能不飘吗,能不诞生民族主义吗!</p>
“魏王的意思是?!”听到李泰的话语,刘洎倒面露着微笑接话道。鲖</p>
李泰不由说道:“首先针对高句丽的贵族,他们或多或少也算是读过书籍,会说汉话。</p>
他们中最是仰慕我们华夏,但是同样的,他们之中也最是拥有高句丽民族的意识。</p>
所以这些人我们必须要全部的控制起来,比如说,汉代控制富豪的徙陵制度。</p>
高句丽所有贵族世家必须将其迁徙到长安附近,由我们将其监督控制同化!”</p>
徙陵制度吗……在场的几人看着李泰,目光之中或多或少带着几分的恐惧之色。</p>
相互对视一眼,却没想到魏王居然拿徙陵制度来举例子,这让世家出身的他们或多或少有几分担心。</p>
但这时候杜如晦作为世家的代表,又是大唐的仆射,理论上来说,更应该明白徙陵制度若恢复这会对世家有着什么样的打击,但杜如晦却一脸坦然,没有丝毫的波动。鲖</p>
刘洎、崔仁师和杨弘礼等人先是不理解,但马上恍然大悟,徒陵制度就算是死灰复燃,那也是地方向长安这天下中枢迁徙,损害的是地方豪族的利益。</p>
而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那就没他什么事了,甚至说不定还能吃上地皮上涨的红利。</p>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