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068(1 / 2)

谭振兴的歪理尤其多, 以往稍有偏差谭盛礼会揍他, 言行举止会收敛些,近日忙考试事宜,谭盛礼纵容他两回, 他就愈发变本加厉无法无天。

谭盛礼睨了他眼,不曾说话。

摸不准他心思, 谭振兴讪讪的开导谭振学和谭生隐, “莫紧张,能做多少做多少。”就举人老爷写文章的水准, 乡试不会难到哪儿去,端正好态度,轻轻松松就过了。

谭振学和谭生隐点头,撩起车帘,望向外边。

街上车水马龙,俱是奔着考棚而去, 街边的摊贩举着红漆木牌叫卖,也有卖红绳的,卖文曲星符的, 摊贩嘴里说着吉利的话,有人买,买了不止自己戴, 还送给身边人。

看他们掀着帘子,摊贩凑过来,问他们要不要, 说最便宜的只要20文钱,这语气听得谭振学倒吸口冷气,忙放下了车帘,不敢再随意张望,感慨道,“好像和读书人沾边的物件特别贵。”他明白祖父他们为何要迁回惠明村了,以绵州的物价,养他们几个读书人是养不起的。

单说买书就得把家底掏空了。

谭盛礼漫应了声,“是啊。”

街上稠人广众,热闹非凡,如清晨的闹市,俱是吆喝叫卖声,闹哄哄的,谭盛礼拧着的眉头没有舒展过,直至转过拐角,声音渐渐远去,谭盛礼脸色才好看许多,再次叮嘱谭振兴他们进号房要做的准备事宜

较于院试,乡试审查更为严格,其中有两个读书人的外衫被扒了,理由是衣服厚,容易夹带纸条,不能穿着入场,两人只着了件内衣,冻得齿贝打颤,衙役不耐烦地催,两人脸色煞白,仓皇又无助地退到边上,双手环胸,瑟瑟发抖。

见状,谭振兴缩了缩脖子,不自主地往谭盛礼后背靠,“父亲,我紧张。”

貌似每次考试,他最怕的就是过这关,无论桐梓县还是绵州,衙役长相粗犷而凶狠,粗声粗气的,分外恐怖,谭振兴扒着谭盛礼胳膊,偷偷去看搜身的衙役,双腿不受控制的打颤。

谭盛礼“”

“照着规矩进场即可,害怕作甚”谭盛礼斜眼垂目,视线落在谭振兴手上,后者会意,轻轻地垂下手,看向被扒去衣服的两人,露出同情之色。

号房风大,穿内衫入场,裹着棉被势必要着凉的,不是故意为难人吗

两人打着哆嗦,走向排队入场的考生,沙哑着声问他们有没有能穿的衣衫,有经验的人都知,多带套衣衫有备无患,便是谭盛礼,都给每人备了两套衣衫,看他们脸色乌青的挨个挨个询问,周围人无动于衷地各聊各的,视若无睹,极为冷漠,有些为之动容的,张了张嘴,似有什么顾忌,心虚地埋下了头。

把备的衣衫给他们,轮到自己时,恐怕就不知怎么办了

冷风瑟瑟,谭盛礼拿过谭振业手里的衣衫,上前几步走去,被后边突然跑出的两个读书人抢了先,他们手里捧着衣服,到了近前,伸手递了过去。

谭盛礼顿住,抬头望着四人。

“谢谢二位,谢谢二位了。”衣衫单薄的两人忙拱手弯腰,感激涕零。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其中穿着蓝衣的读书人道,“病人之病,忧人之忧,同为学子,怎能冷眼旁观”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闻言,四周霎时寂静,他又道,“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已,我们不过做了圣人教我们的事罢了。”

可怜同为读书人,连这点小忙都不肯帮,往后踏入官场,品行可见一斑。

要知道,能走到这步来之不易,如果为这么小的事连累两人考场失利,太不值得了。语落,那人转身,恭敬地朝谭盛礼拱手作揖,谭盛礼莫名,却也礼貌地还礼,但听他与其他两人介绍自己,“这位是我们郡的谭老爷,性情宽厚,为人高雅,没有我们,他也会送两位衣服的。”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总有人始终秉持着善意,正己身以感人心。

如果不曾和谭盛礼打过交道,他们或许也会置之不理,可是,见过谭盛礼行事,就再没办法冷眼旁观,否则会羞愧,会不安。

闻言,两个书生忙向谭盛礼作揖,“多谢。”

谭盛礼拱手,“受之有愧。”

风有点大,晨雾还未完全消散,蓝衣男子看到谭盛礼难掩喜色,上前两步,再次拱手,激动道,“受谭老爷点拨,晚辈如醍醐灌顶,神色清明,不曾当面向你道声谢,还请见谅。”

“哪儿的话,你不嫌我指手画脚就好。”谭盛礼颔首。

蓝衣男子是从郡城来的,前几日到的绵州,有心上门拜访谭盛礼,奈何转了好几条街都不曾听到谭振兴的吆喝叫卖,问人打听,没人说见过几兄弟是读书人挑着柴卖的,为此,他们颇为遗憾,谭盛礼博览群书通晓古今,能得他指点两句,乡试会更有把握。

不成想会在这碰到。

数月未见,谭盛礼没什么变化,穿着身素雅的长衫,容颜清隽,身形挺拔,仍然彬彬有礼,温和如初,喧嚣的绵州不曾撼动他分毫,再看几位公子,衣着朴素,神采奕奕还如从前,两人打心底钦佩谭盛礼的清雅,要知道,结伴而来的好友,进城几日就被浮华迷了眼,沉迷文章诗文不可自拔,便是他们,都差点栽了进去,无意翻出谭盛礼点评过的文章,两人惊出身冷汗,自此和那些人断了往来。

科举如登山,半途而废者比比皆是,若想登顶,要有不为外界动摇的意志。

差点,他们就走偏了。

再见谭盛礼,两人更多的庆幸,庆幸自己不曾迷失,否则此时有何脸面来见谭盛礼,两人再次拱手,问道,“不知几位公子还出城砍柴不”谭家有女眷,上门叨扰多有不便,唯有用以前的法子,把文章递给几位公子,由他交给谭盛礼。

谭盛礼道,“不了,城门拥堵,进出城多有不便,如今他们挑水”

两人颔首,问了谭振兴他们常去卖水的街,寻思着乡试后找他们探讨学问,谭盛礼说了街名,两人再次作揖,去后边排着了,而穿好衣衫的两人站在谭盛礼面前,看他手里拿着两套衣衫,面露感激,山路难走,两人在路上耽搁许久,昨日傍晚进的城,慌慌张张的,不曾考虑周全。

多亏好心人帮忙,否则他们不知道会怎样。

见他们气色渐渐恢复,谭盛礼鼓励两句,把衣衫递给谭振业,继续回去排着,前边有人投来探究的目光,谭盛礼神色从容,并不多言。

乡试严苛,把守的衙役换成了士兵,士兵面容肃冷,身形如松,站那纹丝不动,撩起棉帘进号房时,谭盛礼多看了士兵眼,有些为谭振兴担忧,谭振兴胆儿小,进场时尚被吓得胆战心惊,看到士兵生人勿近的脸色,考试怕会发挥失常。

他的眼神炙热,士兵歪头,犀利地扫了他眼,自知冒昧,谭盛礼拱手,毫不犹豫的进了号房,号房不大,靠近棉帘的是书桌,后边有张床,谭盛礼先检查被褥,褥子有些湿,闻着有股发霉的味道。

左边号房的考生问士兵能否换床被褥,这么冷的天,夜里睡觉很容易着凉的。

把手的士兵摇头,没有说话。

谭盛礼心知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去检查桌上的笔墨纸砚,乡试规定能带自己的笔墨纸砚,不过好多考生担心出事,尽量还是用衙门备好的,书箱里还备了蜡烛,五天四晚,共五根蜡烛,谭盛礼每根每根的点燃,确认它有没有问题。

检查完所有,他就坐着不动了,棉帘正中开了道窗户,方便巡逻的考官探寻情况,两排号房,风穿廊而过,吹得棉帘摇摇晃晃,谭盛礼双手拢于袖中,静静地等着。

乡试考生多,入场慢,快到午时试题才发下来,这场考贴经墨义,题有难有易,共六十六道题,谭盛礼从头到尾扫了眼,心里有数后再动笔,答了近十道,士兵们推着板车送午饭来了,萝卜炖肉,两碗米饭,没有更多。

米饭硬,萝卜和肉嚼着没滋没味,谭盛礼吃了萝卜,肉没动,他细嚼慢咽,吃得很慢,吃到最后,饭已经凉了。

左边号房的人频频偏头看他,目光深邃,谭盛礼置若罔闻,饭后,继续答题,背书的题是最轻松的,他把所有的题做完,检查遍后,举起交卷的木牌,糊名交了卷。

这会天还未黑。

待天色黑尽,晚饭来了,仍是萝卜炖肉,旁边号房有嘀咕声,门口站着的士兵侧目瞅了眼,不曾出声呵斥,亦不曾进号房查看。

这场考试相较而言是最简单的,截止时辰是明日巳时,时间充裕,故而并没有人着急,考棚安安静静的,晚上更甚,棉帘关得严严实实了,隔绝了风,只余微弱均匀的呼吸声。

贴经墨义过后是明法,共十道题,熟悉律法,根据律法裁量定刑判罪即可,皇上以孝治国,前两题都和孝道有关,子孙不孝养父母双亲,邻里将其告到衙门,官老爷欲将其判罪,父母突然跑进衙门,推翻了邻里的说辞,求官老爷放人,若为官,此事怎么判

涉及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的少,多是存在争议的案子,答完两题又到午时,士兵送饭来,仍是萝卜炖肉,有热汤,谭盛礼喝了碗汤,身子暖和,没有歇息就翻开考卷继续答题,答到第四题,突听到声沉重的呼吸声,他这种声音并不陌生,夜里谭振兴睡觉,不打鼾便会类似粗重的呼吸声,他偏头望去,书桌边的考生握着笔,昏昏欲睡,脑袋不住地往下点。

蘸墨的笔在纸上划出长长的线,谭盛礼望了眼外边,风呼呼地往里灌,这会儿睡觉,醒来怕是会着凉,因在考试他不不好出声提醒,静默半晌,他收了试题,慢慢站起身,沿着号房来回踱步,似是在思考,又似在走路暖身子。

今年天气冷,号房的考生为了取暖,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做得出来,有打拳的,有跑步的,有双手撑地做俯卧撑的,也有脑袋捶墙的,士兵们整日在军营训练,这些场景司空见惯,却不想文弱书生在号房也是这般景象。

文人武将,不是没有相通的地方。

在这方面,谁都不比谁高贵。

故而,对考生们在号房的这种行为,士兵们并没加以阻止,巡逻的主考官亦不会制止,谭盛礼围着号房转圈,脚步沉重,在第四圈时,总算惊醒了隔壁号房的人,那人抬起头,睡眼惺忪,眼底尽是茫色,直到瞥见手里的笔才回味过来这是什么地方,后背惊出了身冷汗来,也是午饭吃多了,身体暖和后就忍不住打瞌睡,得亏没眯太久,他吸口气,忙起身去床上坐着,裹紧被褥,整张脸都白了。

见他人醒了,谭盛礼重新落座,接着答剩下的题。

尽管在号房,他仍然保持着在家的作息,交卷后没有书看,他就披着被子来回走,嘴里默默背书,不是背书的内容,而是背书籍名,他在翰林院的几十年,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怕自己忘了,他边回想翰林院整面墙的书架,边从右往左,从上往下的顺序回想有哪些书,如有模糊的,就在纸上记下。

号房的纸是打草稿用的,结束后能带走,谭盛礼就靠这种方法打发晚上的时间。

到子时,蜡烛燃尽,他再上床歇息。

连续两晚都安安静静的,今晚不知为何,细细碎碎的动静不小,有呓语,有叹气,有咳嗽声,还有那声若洪钟的鼾声,谭盛礼竖着耳朵听,声音离得有点远,但不妨碍他听得见,约莫受了影响,隔壁的人翻来覆去,身下的木床咯吱咯吱响。

谭盛礼以为自己会睡不着,难得的,闭上眼睛,不多时就谁过去了。

醒来时,隔壁号房的人不在,谭盛礼以为他如厕去了,直至午后仍不见回来,谭盛礼猜他应该是提前离场了,环境恶劣,读书人多文弱,哪儿坚持得住。

没听到周围咳嗽声此起彼伏吗

好在剩下最后两场,策论和明算,策论共两题,谭盛礼习惯地先翻题,看到题目他就愣住了,陆游的示儿,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陆游的名诗,传达着诗人渴望收复失地,平定中原,得知自己将死,叮嘱子孙务必家祭时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年轻时读这首诗,他折服于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随着年纪渐长,慢慢品出诗人心有不甘的悲痛和遗憾来,人之将死,万事皆空,唯有挂念那失去的城池还未收回,如此执着的信念,到死都放不下。

谭盛礼不禁想到自己上辈子,吊着最后口气舍不得死,就为子孙能如期参加会试,咽气时,他拉着长子的手,叮嘱他家祭时告知孙子科举的成绩,谁知道几十年过去,谭家人在科举上毫无建树,反而临死时把他的叮嘱传给后代

他的叮嘱,到头来成了谭家的梦魇,再看最后句,谭盛礼心情复杂,前几场翻完试卷就动笔的他,今天迟迟没有提笔,不难的题,他思考许久,到有人举起木牌说如厕时,他才回过神,半个时辰已经过去了,默默读了两遍这首诗,他长叹声,提笔写道“人欲死时,常现平生之恨,比他无时而不烈,天下之多,人之念异,或身后事,或忧子和,或家宅宁,或国家兴,此其最深之念也,”

不同的诗,不同的人品出的感情不同,已过不惑之年的谭盛礼,仿佛能感受诗人死去时的悲痛,他答题的速度很慢,写到中途,甚至顿笔思考许久,比起探讨老人的爱国情怀,他更想写生平憾事,死不瞑目,苦等无结果的岁月太难熬了,谭盛礼更希望他能走得安宁些,何为安宁,四方太平,岁月祥和,子孙和睦成材,何为成材,心有所想所图,能依靠正确的手段而获得,人人都能做到这样,死前应该就没什么遗憾了吧。

写完这篇已经半夜了,比起平日行云流水气势恢宏的文章,这篇平淡朴实得多。

谭盛礼再去看最后道题,问的百姓之忧,这离不开朝廷政策,斟酌措辞,把握好度就成,谭盛礼写了开篇,翌日清晨,吃过早饭后再接着写。

最后场明算对谭盛礼来说不难,明算围绕九章算术展开,题目比府试要简单,而且题目要少,其中几道题和谭盛礼布置的功课无差,答完题交卷时,天色还早,这几天在号房闷着,谭盛礼无甚感觉,等他走出号房,沿着走廊出去,发现好些号房空着,咳嗽声不绝于耳,谭盛礼走得不快,到门口时,衙役把他的草纸,没用完的笔墨纸砚给他。

谭盛礼颔首道谢,望了眼雾蒙蒙的天,转身走了。

街上冷冷清清的,行人稀疏,抬头就看到了立在不远处的谭振业,许是几天不见,谭盛礼觉得他瘦了点,待人走近了,谭盛礼问他,“你天天在门外守着”

“不是,今天最后场,想着父亲会提前交卷才来这边等着的,还真让我等到了。”谭振业接过书箱,把披风替谭盛礼穿上,晚风清凉刺骨,街边石板缝隙有绿色的芽儿冒出了头,随风飘扬,谭盛礼套上披风,低低询问谭振业这几日的功课,声音温和轻柔,听不出病态,谭振业松了口气,认真作答,末了问谭盛礼,“父亲答得如何”

“略有瑕疵。”谭盛礼沉思道。策论那道题,作为试题,谭盛礼自知答得偏了,不过是他心里所想,即使落榜,他也觉得没什么。

谭振业倒觉得谭盛礼没问题,不再聊试题,而是说起这几日其他,“听说饭菜极差,中途出来的考生无不皱眉撇嘴,其中有两位少爷扬言要上书朝廷,请求改善号房伙食。”中途离场的多是放弃这场乡试的,谭盛礼他们进场不到两个时辰就有人气急败坏的出来,站着门口大骂伙食不好,影响他答题,看着衣冠楚楚,言语粗鄙如市井泼妇。

用不着说,定是哪家养尊处优的少爷,受不了粗茶淡饭而放弃的。

“饭菜味道淡,却不到难以下咽的地步。”米饭硬,不曾有泥沙,肉不好吃,分量却很足,衙门做事有规矩,万不会故意虐待考生,饭菜说不上差,只是味道淡了而已,当然,这对习惯山珍海味的少爷们来说是难以下咽的。

街边的商铺亮起了灯笼,谭盛礼气色不错,经过处面馆,进去要了两碗面,等面的功夫,他问起家里的事儿来,谭振业如实道,“乞儿说你要送他去私塾,趁着清闲,我带他出门转了转,挑了间闹市区的私塾,乞儿说你带他去过的。”

乞儿爱热闹,日日拘在家读书练字不适合他,私塾孩子多,去哪儿他能认识更多人。

谭振业明白谭盛礼的意思,细细道,“夫子姓虞,年纪和大哥差不多,授课方式有趣,很得孩子们喜欢。”谭振业说了他带乞儿去私塾的细节,夫子问乞儿姓什么时,乞儿说姓陈,陈山疼爱儿子,不惜变卖田地进城也要找到他,陈山不在了,乞儿说想给陈山留给念想,他的爹娘给了他名字,不曾给他姓,他跟着陈山姓,这样陈山的遗志就不算被人遗忘。

提及乞儿说的话,谭振业道,“儿子知道父亲为何要留乞儿在身边了。”

出身不好,经常被同龄人欺负,他不怨不恨,还能保持至真至善,委实难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是看到了,就多多学习。”谭盛礼低低道。

谭振业垂眸,“是。”

断断续续的,有考生出来,但多白着脸,出门身形摇摇欲坠,更有倒地不起的,衙役们跑出来,抬着他们招呼旁边车夫,直接送去医馆,望着斜对面的情形,谭盛礼叹气不止,谭振业安慰他,“听周围店家说,相较府试和县试,情形好多了,他们日日在家读书,身体瘦弱,吃不消乃常事,目前为止,不曾有出门嚷嚷着寻死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