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女生耽美>女配爱平淡> 第302章 红楼王夫人15

第302章 红楼王夫人15(1 / 2)

贾母见到宝玉一天天好起来,怕贾政再收拾他,干脆叫来贾政的小厮头,跟他说如果老爷再叫宝玉,就说她说了,一来打重了,宝玉要慢慢养,二来,宝玉他的星宿不利,祭了星占卜过,说他最近不宜见人,在8月之前都不能出门。

这样就隔绝了贾政伸手要管的可能。

贾政一向事母至孝,哪有不依的,更觉得不是他没管好宝玉,实在是护着宝玉的人多,他又惹不起,才让子孙不肖。

宝玉本就懒得与士大夫交往,更不喜欢出门与这些人应酬,得了贾母的话,除了早晚到贾母,王夫人房中问安,每天都在园中玩耍。

宝钗袭人等人劝他,他反生气的反驳,说人家好好的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了。

众人再不劝他。

只有黛玉从来不提功名利禄,深受他的敬佩。

林黛玉从不提,一来她本身清高,仙子一样的人品,自然不愿沾染俗套,

二来,她通透灵性,知道宝玉这样的身份若想在这世上生存,必然也要去求那功名利禄的,不过林黛玉知道贾宝玉的痴顽之性,劝了宝玉也白劝,所以从不开口提,觉得还是让他开心最重要。

林妹妹可谓最知宝玉者也

这天的掌灯时分,王夫人派到怡红院,说叫派一个人过去,打算问问宝玉的日常起居。

没想到来的人是袭人。

袭人是宝玉房中的大丫鬟,饮食起居都是由她一手照顾着的,平时在宝玉那边是一刻也不离的。

王夫人本来叫的不是她,不过见她来了,也没说什么,而是直接问起,“他吃了什么没有”

最近宝玉养伤胃口不好,人也清减了不少。

袭人说“老太太赏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后来又给他调了些玫瑰膏子吃了,他嫌吃烦了,不香甜。”

王夫人让彩云拿两瓶香露来。

袭人接过来看,是三寸大小的玻璃瓶,上面是螺丝银盖,鹅黄色的签字上分别写着木犀清露,玫瑰清露。

袭人叹道“好珍贵的东西。”

王夫人说“这是外国进贡的,他既然吃腻了玫瑰膏,就换换外头的口味吧。”

又问“师傅留的功课呢,有没有落下了”

袭人说“二爷在养病的时候功课都一日不敢落下,趴在床上也要看会儿书,现在已经没什么大碍回去上课了,更是不敢落下呢。”

王夫人知道在功课上面她们知道的有限,丫鬟们毕竟也不识字,不知道宝玉看的是什么。杂书,闲书也有可能。

王夫人另外又嘱咐了两句就要让袭人回去。

袭人却犹豫着说“有件事儿,总想着来回太太,今天大胆在太太的面前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请太太别生气。”

王夫人说“你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袭人说“我想着什么时候想个法,还叫二爷搬出园子住。”

王夫人说“怎么了他和谁弄鬼了吗”

袭人说“没有,太太别多心,这只不过是我的小见识罢了,如今姑娘们也都大了,园子中还有薛姑娘林姑娘这样的表姑娘,不像小时候。

“二爷太太您是知道的,最喜欢在我们堆里混,那起子小人的嘴,比刀子还利,若未说出他一句半句不好来,别说太太心疼,就是我们这些伺候的人也难落得好。”

王夫人若有所思,这贾府上下面嚼舌根的确多,家族大了之后,这里面的人际也复杂,便也成为了众人生存十分重要的一环。

那些奴才们对主子也敢议论,弄些无事生非的事情来。

王夫人其实也早想把宝玉迁出园子来,只不过让他进园子和姐妹们一起住是元春的心意,当时不好直接反驳。

何况以宝玉的个性,如果单单把他迁出来,他到了老太太那里也能闹得天翻地覆,哄着老太太再让他再进去住。

所以王夫人一直没有动他。

王夫人说“你这个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明天让他一早过来,我有话跟他说,从此以后如果月考不能达到师傅的要求,便让他搬出园子。”

袭人一惊,她刚刚进的谗言,没想到太太这么快就采纳了。

宝玉明天就会知道,多出来的这条规定,只因她在太太面前说的。

袭人本以为,就是太太也不能马上让宝玉迁出园子,毕竟碍着宫里娘娘的旨意呢。

谁知道太太这么快就下决断,可是这话是袭人刚刚建议的,她也不敢说出其它别的来。

王夫人赏了袭人新制的糕点,就让她回去了。

出了这个门的袭人,亦喜亦忧,喜的是太太真的听进了她的谏言,决定让宝玉考试不合格就得搬出园子。

这样他要么好好读书,要么就得搬出来远离那些姑娘们,总有一样能合了袭人的心意。

袭人倒是不怕宝玉因此怨上她,因为这决定是太太下的。

她们这些做奴才的,平日哪日不劝的,只是没有用罢了。

忧的是本打算这次在太太面前露脸,为自己争个前程,却是没能得到。

王夫人又岂会不道袭人的想法,八成是故意深思了她的所忧,所以才跑来谏言,难得是个心有城腑又敢想敢干的。

在原著里的时候,袭人就是靠着这番话,成功的得到王夫人的认可,当上了宝玉的准姨娘。

虽然没有开脸,但是月钱已经开始按姨娘的二两发了,府里面也算是昭告了。只打算再等几年正经的宝二奶奶嫁进来之后,再开脸收房。

贾家虽然公子成亲之前屋里面会放两个人,不过不是就先得了姨娘名分的。

不然,正头的奶奶嫁进来一看,我还没来,竟然就先有了姨娘,那不是让媳妇儿感觉受怠慢吗

而且先先放在屋里的人,后来也算是落到正房夫人手里,要如何处置,那就要看那位正房夫人的性子了。

老太太把宝玉当孩子一样,不可能现在给他安排什么姨娘,就算是觉得晴雯长得好,日后可以给宝玉使,那也是日后的事情。

王夫人这里,袭人也是走不通的了。

王夫人虽不怎么管家,她是知道公中的情况的,如果再不想办法开源节流,恐怕就是王熙凤八面玲珑也很难体面的维持,王熙凤的嫁妆全都当了也不够填补的。

于是王夫人让王熙凤。把所有在籍的下人花名册拿过来,还有最近三年的开销。

发现裁减人员已经势在必行。

王熙凤当然也知道裁减人员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可是她并不敢提起。

贾家这个大家族向来只有买人进人,从来没有弃往外卖和放人的。

当了几辈子的奴才,还得那有脸面的才能求来恩典把家里的小孩子放了奴籍。

王夫人让王熙凤汇总下前几年的收入开销,按照她给的名头填数进去。

王熙凤让人这一算啊,真是吓了一跳,照这么下去,根本撑不了几年了,这不是都要空了吗

有再多的东西也当不起啊,现在库房里面就有一大箱子当票,再过几年,当票岂不是越来越多,甚至把家里的老底儿也当没了。

最后只剩个空房子,到时候再想遮掩可就再也没办法了,所以改革裁员已经是势在必行。

王夫人觉得很有必要让贾政知道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这帐目以及触目惊心的一箱子当票便被抬到了老爷面前。

贾政虽知家道艰难,但是没想到已经艰难至此

长吁短叹一番,又说了些对不起祖宗的话。

王夫人等到他悲春伤就够了,便提出意见,觉得家族太大,仆人太多也是拖垮家里财政的重要一环,就向贾政建议裁员,用不着的放出去,让他们自谋生路。

当然他们不是把奴才们换了银子卖出去,而是把不太好的打发走,也不要他们的赎身银子,还给卖身契。

有这么大的恩典,仆人们只会感恩戴德,也说不出贾家的不好来。

贾政向来不理这些俗事,听王夫人陈列出各项条款及解决办法,还有之后的安置,知道她心中已经有了章程,便同意她这样去做。

因为贾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每年家中的进项都是固定的。

甚至田庄那边也是看天收成,时好时坏。

比起奴仆成群的体面,这些银子花在他们这些做主子的身上,比起养那些可有可无的奴仆不是更好吗。

而且王夫人承诺,要裁撤的只是下边的那些人,每个人身边用惯了的自然不会动。

除了会觉得府中的人少了一点儿,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贾政只说要好好的跟老太太说,别让老人家为此惊着或是生气,也就罢了。

王夫人得了他的首肯之后,自然就可以把里外面的奴仆凑在一起,清点花名册。

至于像贾母说这一步,她打算留在最后。

王熙凤来跟王夫人商量细节,说“要减省裁人是不是先从园子里开始。”

家里面三个姑娘加黛玉,还有宝玉,还在府中住着的时候,每个人除了自幼的奶娘之外,另外有四个教养嬷嬷,两个贴身的丫头,还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史换的小丫头。

等到他们后来进了园子,每处又额外添了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另外还有专人打扫收拾他们所住的轩馆。

再加上宝钗,李纨那儿的人,也就是说每人身边至少有二三十个人侍候。

这的确是有些多了,不止他们那儿,府里各处各个主子那儿的人都不少,还只是挂在他们名下的。

还有针线,裁剪上的人,厨房的人,采买的人,家养的各种工匠,管车马马厩的人

府邸也是几代人的传承,繁衍生息,奴仆众多。

再加上嫁进来的媳妇儿们,各自有几家陪房,后都成了贾家的奴才。

府中出生的孩子,为家生子。

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有五六岁大的时候,若够机灵,就开始在这府中当个学做活的小童,或学着伺候主子。就有了月钱拿。

有那身体不好的或者是长相不行体格弱的,没被选上,就被留在了自己家里。

也就是说奴才们生了孩子,到五六岁的时候,就相当于是由主人给养着了。

那这样算下来,这阖家上下,少说也有百的人口了。

光是养这帮人,开销就大了。不仅是他们的月钱,还有吃穿住行,以及衍生出来的很多。

到了正经的主子那里,再不知节俭,一味的奢靡享受。不就是连公爵的爵产让这一大帮子人也要捉襟见肘了吗

王夫人说。“不光从园子那面减人,各处都要减,除了老太太那里,该减的都减一减吧。这次既然决定放人出去,不如就给她们个恩典,有哪家或哪个人想出去的,都叫他们上你那里报名,查明了只要清清白白,没做什么对不起府里对不起主子的事儿,就放了出去吧。”

王熙凤一合计,按照太太这意思,少说要遣散一半的人。

这样这个家运作起来还轻松一些,而且剩下的人也足够使的了。

王熙凤早就想动一动这些人了,只不过她作为孙辈的管家媳妇儿,还是代管,不好开这个口。向上不好开口,向下也不好交代。

如今太太开了头,王熙凤自然无有不从的,立刻风风火火的张罗着办了。

同样是贾府的奴才,性格也不尽相同。

有人志气高,就算是身无分文,从头开始,也愿意做个自由身。

有的觉得已经赚够了的,可以回去养老了。还有的觉得自己一辈子当了奴才,子孙后代不想再当奴才的,便都来求主人开恩。

王熙凤那里的人络绎不绝。

有愿意出去的,自然也有那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出去的,在这府里面做奴才也比外面做普通人风光的多,还有月例银子,时不时的还能捞上一笔,抱着这样的想法留下来的也不少。

王熙凤早就料到了他们那么多的小心思,既然已经开始裁员,过后肯定会有跟进的对下人们的约束和规定,不怕他们不听话。

各人的大丫鬟都没有动,一来都是已经用惯了的,如果真要换人,这才会引起主子小姐们的不习惯。

二来,她们也没人愿意出去,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月钱,一年光月钱就有十几两,再加上各处的赏赐,一年下来的收入够一整个普通人家的开销还绰绰有余。

有的一家子求了恩典出去,却仍把女儿留在府中当大丫鬟。

贾府大规模裁人,虽然多数出于自愿,仍然引发了动荡,外人猜这贾家是不是要不行了。

不过外面的闲言闲语,王夫人才不会在意。

就是贾母,这些天也有些懒懒散散的样子。

但这事报到她这里的时候,都已经定下来的,连放出的人员名单都已经拟好了,并不是要她定夺的。

贾母一心想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的养老,自然是没有那许多烦心事儿。每天只要和孙子孙女们说说笑笑,尽情的等着儿媳妇儿孙媳妇儿过来立规矩,尽孝道就好了。

遇到家里面的大事,也会有人来向征性地回她一声。

若是小事,是连说也不会说一声了。

这次裁员就是一件大事儿,办的却不如她的心意。可是等她知道的时候都已经定了,不论是外面,里面,还是要被放出去的奴仆们自己,都是同意的。

贾母就是想给否了,也不能逆了那么多人的意。

所以这几天她便有些不自在,或者说是在赌气,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先跟她商量。

按照贾母的意思,贾家从来只有往进买人,还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放人的。

王夫人耐心的跟她解释了半天。

说这人太多了,主子们只有几个,不需要那么多人伺候。

而且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就像是每个人身边伺候的人,只有那么三两个还算拿得出手,剩下的人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这次刚好就把那些看起来不符合要求的裁撤下去。

再有家里人多口杂,也难管教。那些跟了贾府多年有心消奴籍的,也合该给他们个恩典,权当是为贾母祈福了,放出去的人都知道这是老太君的恩典。

贾母听到这话,面色方好看了些。

又有王熙凤李纨等人在一旁凑趣儿,说要多给老太太积德积福,贾府眼看就要有一个福寿双全超过百岁的老寿星呢

贾母这才带上了一点笑模样。

这园子中还有府里有一半的人出去了,这工作安排自然应该重新的规划起来。

就像是以前,大丫鬟们半点粗活都不用做,只需贴身伺候主子的起居饮食就行了。

现如今外头干活的人没有那么多了,自然就会有所变化。

比如她们几季的新衣裳,需要她们自己取了料子来做。或是有一些工作就让丫环们自己动手,如烧个热水,传个膳之类的。

这些王熙凤早就已经考虑在了内了,制定了很明细的工作范围,都落实到每个职位每个人的头上,这样谁也别想偷懒。

也不再有相重复的活计,该谁的就是谁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