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的商贩和农民们迎来了收入的高峰期, 各地行商络绎不绝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凡是一些新奇的商品,都颇受那些行商的青睐。尤其是当地的一些特有、适合被长途运输的甜点、工艺品、绣品, 特别受欢迎。
商贩一多, 客栈就住满了。许多灵活的人家, 就会以低廉的价格, 将自家多余的房间租出去,日结租费, 这样行商们就会没有什么顾虑地租住了。
有些客商幸运地住在了水泥房中,水泥房的墙壁被刷成了白色, 地上还铺了木质地板, 衣柜、书桌、饭桌、椅子、沙发一应俱全, 干净、整洁,空间也很大, 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更让人惊奇的是, 住在这里的人,早起不必倒夜壶,因为房子里有厕所,且与一般庄户人家的旱厕不同,非常干净, 几乎没有异味, 如厕完毕, 用水一冲就行,方便极了。
客商们啧啧称赞自己居住的水泥房, “真结实啊,看着估计地动都不能让这种房子摇晃。”
“很好打扫,我那间还有什么阳台, 阳台上种着些花花草草,看着就叫人赏心悦目。”
“沙发咱们去进点带回去吧这沙发,我躺上去的时候,觉得骨头都要酥了,这也太舒服了”
“何止这沙发我看这庭院里漆成乳白色的秋千摇椅,就非常不错。这秋千摇椅,人坐上去,再靠着那靠背,慢悠悠地在花影中荡来荡去,吹着凉风,嗅着花香,简直是人间一大快事”
“哈哈哈,还是你会享啊”
几个客商谈笑中,就给幽州的家具工坊带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订单如同雪花,飞向了各个本地商贩的家里,工坊也不得不叫工匠们加班加点的干活。这时候没有什么人反抗加班,只觉得赚取双倍甚至三倍工资的机会很少,个个乐得加班工作。
路一甚至因为跟沈言学了几句方言,这几天因为帮了几个外地商贩,和本地的工坊坊主谈成生意,赚了几笔不菲的赏银。后来看他干得不错,那些客商便出手将路一囤积的那些货直接买下来,让他没
有顾虑地跟着他们,当做翻译和向导,一起谈生意去。客商非常高兴,因为一些本地工匠虽然很有手艺,但是因为语言不通,又不敢相信外地人,就不愿意跟他们谈生意,带上路一这个本地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有本地人当中间人,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相处的时候,仿佛是陈旧的齿轮被上了润滑油,磨合得非常顺利。
路家也因此受益良多,因为路一有意将这些准备收购一些粮食、蔬菜、或者棉花的商贩,引到他爹娘和大伯大娘住的旗山村去,将家里的陈粮新粮,还有棉花甚至家里的女眷纺织的棉花都收购走了。
路爹不敢置信地看着手里的十二吊钱,这赚钱,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容易了
路一他娘看着当家人,也忍不住掐了自己一把,“这么多钱,都够咱们家用到明年了。”其实他们家还有辣椒和玉米还没有长成,等辣椒收获了,又是一笔银钱入账,玉米也不必多说,自然会有人过来收购的。
路爹喘了口气,“嚯,咱们家,日子真是好过喽谁能知道,三个月前,咱们家连饭都吃不饱”
路一他娘道,“当家的,别感叹了,咱闺女家还有粮食和布匹没卖呢,赶紧叫路一帮忙,咱们姑爷看着路一能干的份上,也能待我们家闺女好些。”
路爹道,“好,好。我这就去跟路一说道说道,当初他姐为了他不被活活病死,为了那十两银子嫁给那鳏夫,给人当后娘,他可不能忘本。”
“路一是个懂事的,你一说,必然不会忘记你的嘱咐,快去说罢。”
路一一看他爹过来要与他谈话的架势,就知道他爹要说什么了,这毕竟是家事,不好给别人听到,就立马道,“爹,您放心,一早我就叫我媳妇和大儿子,带着另外一队人,去杏花村那里收我姐家的土特产了。我姐家今年的腌鸭蛋、腌鸭卖得特别好,今年姐姐和姐夫家的收益定然不会低您就放心吧”
至于姐夫会不会欺负他姐,他认为不会。一来,这几个月,他有出息了,又是卖货,又是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