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作为陈斯江的妈妈, 顾西美也跟着孙骁进了一家很普通的宾馆。
窄小的房间里窗帘紧闭,并不遮光,显得屋子里半明半暗, 看上去什么都是灰不溜秋的。房间里并没有单人床或双人床,只有两张办公桌, 七八张椅子和一张长条桌,桌上摆着一溜的白瓷茶杯, 中间两个红色塑料热水瓶。墙边是一排文件柜,上面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各色电器齐备,还有一摞一摞的档案袋。一个淡紫色的长城牌落地电扇呼啦啦地在转,成了这个房间里唯一的一抹亮色。
两个工作人员倒是很客气, 笑着请他们落座, 给他们泡了两杯绿茶。
西美捧着茶杯盯着不大的电视机屏幕看, 眼睛一眨不眨得久了,发酸发胀。看得出是在一个教室里拍的录像,镜头一直在摇晃, 非常嘈杂, 有人站在课桌上振臂高呼,有人在吵架,还有三四个男大学生在角落里打牌, 镜头转了一圈后, 停在了角落里的陈斯江脸上。她正蹙着眉对一个高大俊秀的男生在说话,只看得出语速有点急促。镜头挪向别处, 似乎舍不得放弃这么美的一张面孔,又挪回来停在了斯江的面容上。
随后镜头猛地摇晃了一下,“唰”地转向教室门口,几名男女走了进来, 众人安静下来,忽地想起一片掌声。
西美手里的茶杯晃了晃,孙骁在桌下轻轻拍了拍她的大腿。
那几个人为首的正是前不久被判刑的xx,他身边是那个著名的台湾歌手。
镜头一直跟着这几个人,他们慷慨激昂或文质彬彬地阐述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西美大概听明白了,教室里做的是串联来京的各地大学生代表,在当地都颇有影响力。她脑子里嗡嗡地响,刚才那个是斯江吗怎么可能斯江什么时候做出这种事了她那时还在乌鲁木齐,但北武难道不知道善让难道不知道万春街没人知道
明明已经算是夏天,西美仍不禁浑身冰冷,她手里茶杯的盖子和茶杯边缘轻轻撞出了声响。
跟着不少男生女生都站起来发言。
“老唐,你代表上海的同学们来说说吧,还有h师大的陈同学是吧你怎么想的”
唐泽年站了起来,洋洋洒洒抑扬顿挫地说了五分钟。教室里不时响起叫好声和掌声。
西美才知道这个男生原来是上海某领导的儿子。可这些,和斯江没关系的,不可能和斯江有关系。西美心里暗暗念着。
“其实我的想法有不少收到了陈斯江的启发,斯江来,说说吧,既然要和领导们对话,就该把我们想得到的全都坦诚地说出来”
西美手臂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盯着屏幕上的斯江,脑子里一片混乱。
斯江似乎犹豫了片刻,还是站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上海h师大英语系的陈斯江,我比较支持温和派的观念,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自上而下的改革千百年来无数人做过,成功者极少”
教室里有人鼓掌也有人出言反对。
斯江皱了皱眉,声音响亮了起来“我希望国家能在具体的事务上产生改变,这个改变应该基于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权。”
教室里安静下来,镜头也不再晃动。
西美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斯江,这明明是她的女儿,可又不是她的女儿。
“我的母亲,她已经被音乐学院录取了,却偷出户口本自愿投奔新疆建设祖国。可是当她病了累了想孩子了,渴望回到家乡的时候,却无路可走。因为她的户口不能自由迁徙。我的舅舅去了云南插队,他们当年是这样才回到上海的”
西美咬着唇,抽了抽鼻子。孙骁递给她一块手帕。
“我出于个人体验,希望国家能考虑取消户籍制,户籍制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就学、高考、工作、生育、定居,中国人不应该被户籍捆绑。至少应该让所有人站在真正的同一条线上。”
“关于唐泽年刚才说到的官员制度的改革,我并不乐观,明朝朱元璋对于贪腐官员的政策是最严苛的,贪污六十两银子就是死刑,可是官僚贪污腐败之风比起前朝更加厉害。我认为多判死刑杀一儆百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官员财产必须公示,官员的直系亲属的财产也应该公示,他们的选拔任命除了组织的安排,也应该公示接受普通百姓的考察。他们的亲戚在什么单位任职,子女通过什么渠道出国读书,在国外有无隐藏的财产,都应该透明化。这些我觉得是一个大工程,我们也应该给政府时间来加以改变,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愿意国家机器是腐败的是为己谋私的,如何杜绝权力转化为利益,需要一个完整的提案,需要第三方的监督,需要由人民来决定。”
有人出声反驳“你这个说了像没说一样,比温和派还温和,绝对行不通。随便应付一下,答应十年八年慢慢改革,讨论讨论研究研究,你怎么说”
教室里顿时各种意见纷纷扬扬,很快淹没了斯江的声音。
斯江似乎并不失望,她侧身对唐泽年说了几句,转身离开了镜头的范围。
镜头背后的人似乎对这个女孩格外青睐,特地跟着她的背影又拍了十几秒。
门外有阳光,斯江走入那片光里,由暗到亮,又迅速没入暗影之中,消失在转角处,像某部著名电影的场景。
电视关了。
西美茫然地转过头看向孙骁“她说错什么了”
孙骁眉心跳了跳,抬起手来压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