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抬头看,那灯泡只有十五瓦,接口老旧,线缆裸露在剥落的灰白墙皮外,称得上是一灯如豆,可是在路灯都极为稀少的香渠村,却是奢侈不过了。
换好了灯泡,眼看着窗外的暮色紧锣密鼓的席卷而来,细碎的风声在狭窄的廊道里穿行,夹杂着干燥的灰尘。
胡迢关上了门,一边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一边说“高原上风大,紫外线也强,香渠村的天气还算好的了,这是这几天干旱,晒的太久了,要是二小队来之前能下场雨估计就会好了。”
沈念听她提及二队,原本想说的话也就咽了回去,就问“二队什么时候过来时间不是说没定吗”
“预计是在4号,也就是明天出发,顺利的话5号下午应该能进香渠村。”
“这么急”沈念自顾自的找了一个竹编的小椅子,吹了吹灰,坐了下来。
胡迢坐在老旧的缺了一角的木桌前,眼皮都没抬一下,“原本是准备等高中的高考完了再来,方便些。不过q大那边的一直在催,似乎很着急。反正咱么也安顿的差不多了,正缺人手,他们愿意早来给我们减轻负担,也不是坏事。”
沈念回忆了一下,说“胡老师,q大的负责人不是那位江老师吗您带我见过的,我记得他并不是很上心的样子,怎么会催呢”
胡迢打开文档,敲了几下键盘,推了推鼻梁上下滑的眼镜,“换人了,我也是才听周老师说的,q大每年本来就对我们的活动支持力度不高,也就是高校联合,几乎是强制的,不然估计他们学校也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动。”
“换人了”沈念垂下了头,缓缓默念着。
胡迢将键盘敲得劈里啪啦响,眼镜依旧盯着屏幕,不甚在意的问“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哦,对,是有事情想说。”沈念被打断的话头终于又顺了回来。
“小杨她高原反应挺严重的,这一周要是排课的话,她的就分一些到我这儿吧。她教的英语,我也可以带着教两个班的。”
沈念之前在学校的时候受胡老师叮嘱,让买英语教材的时候,还有些纳罕。书单上要的都是教育部印发的统一教科书。
她记得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这么久了,教科书都是免费下发的。
可带着这一批教材来了香小,才知道,原来香渠村的两个小学压根儿就没有英语课。教材更是连影儿都没有。
这种时候千辛万苦采购带来的教材就派上了大用场。
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教,音标拼写对这群孩子来说都是大问题。
浓重的乡音让他们很难发出正确的发音,小杨其实教的很吃力,和她一起教高年级的男生也抱怨过很难教。
可是沈念还记得发新书的那节课,全校的孩子都挤在破旧的仓库门口一脸新奇欣喜的朝里望,即便被各自的班主任又是恐吓又是劝服的往教室赶,也藏不住他们那一颗颗好奇雀跃的心。
每人都领到了一本新书,沈念看到很多孩子用学校里发的旧报纸层叠叠的将书小心翼翼的包了起来,又用干胶细细的粘上。
崭新的书在他们黑瘦的小手上有了完美的外壳。
她忽然想起傍晚回来的时候,那个老农说的话,很想询问胡迢,等放暑假之后还会有多少孩子会留下来“补课”
胡迢忙着整理文件,再没理她。
沈念默默的走了出去,将门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