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科幻灵异>翠花的六十年代> 我们不想上大学……

我们不想上大学……(1 / 2)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知青里面选票最高的, 居然是李英!

平时不声不响, 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李英。

范书记公布结果的时候, 底下人半天都没反应过来。方淮心也是愣了一会儿。

转念又一想,这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了。

李英管着豆腐坊,每天豆腐出锅得都很早。谁家早上想要买豆浆豆腐脑啥的, 都是头一天就告诉她了, 第二天早上到豆腐坊取就行。李英都是一笔一笔记着,从来没有出过错儿。知青们早上起不来,特别是冬天, 特别是男知青们, 不爱起床做早饭,宁肯饿着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那怎么办呢,就有好些个人, 跟李英商量着, 能不能给他们留着豆腐脑和豆浆。有那脑皮厚又跟李项关系好的,像是罗玄林援那样的,让给留吃的,李英就不光是给留着了。知道他们不爱做饭, 早上都是自己做饭的时候,给他们带出来,到了豆腐坊取了豆腐脑啥的, 再给送过去。

那不能只送他们几个人吧。谁定了,是不是得一块就给送了?

农场的工资高,待遇好,到后来,干脆,早餐全都一碗豆腐脑一碗豆浆得了,有那极个别舍不得的,发现自己做饭还不如这样省钱之后,也都随了大流儿。因为量太大,男知青也知道不好意思让李英给送,就每天两个人轮流去取。有些个饭量大实在吃不饱的,看李英好说话,就把口粮拿到女生宿舍来,求着李英帮着带饭,李英也都没拒绝过。帮一个也是帮,帮两个也是帮。都帮了,反而没有什么闲言闲语出来。

反正冬闲嘛,早上一般都是玉米糊糊加咸菜,不过是加一碗水的事儿,又不麻烦。

那这一个冬天下来,算起来,没欠着李英人情的知青,可就不多了。

这会要投票了,还是记名的投票。谁要是只投跟自己的好朋友,那是不是就显得你这人没公心?所以,投的这个人吧,至少大面上得有让人认可,无可辩驳的做了贡献的。那这人选,无非就是队长啦,组长啦,或者是工作表现特别突出受到过场里表扬的了呗。要么就是人缘特别好的,还能占一个团结同志。

得票数高的,也就是这些个人。

李英就是这么当选的。

跟她关系好的,像是方淮心她们几个同宿舍的人都特别替她高兴。多好呀,能上大学了。这年头儿的大学生,那可真真正正是天之骄子,尤其是这种推荐上大学的,现如今更是香饽饽,用这样的人,不带担责任呀。所以呢,这一步踏出去,从此以后,一辈子可就不愁了。毕业了,也有大把的好工作等着呢。

可是没成想,李英当时没说啥,大家都恭喜她的时候,她也都笑着接受了,可是看上去并没有特别的高兴的样子。

“英子,我看你怎么不咋高兴呢?是有啥为难的事儿吗?”等大家都睡了,方淮心把李英叫出来,嘴上说让她陪着上厕所。出来之后,到了没人的地方,才问她。

“我不想出去上大学……”在一起待了两年多了,方淮心是李英能信任的人,所以,方淮心一问,她也就说了。

“啊?为什么呀?”这么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我妈出身不好,年初的时候,你爸怕被我妈连累,又跟她离婚了。工作也都被撤了,现在单位里面扫厕所。那些人,想起来就会把我妈拉出去□□,她都不让我给她写信了。我如果出去上大学,被别人知道跟我妈的关系,大学也不一定能让上。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还不如现在稳定呢。而且,我想着,如果我放弃这个上大学的机会,说不定领导就能同意,让我把我妈接来呢……”想了一晚上了,怎么想怎么觉着出去还不如不出去呢。那推荐上大学,只是名额,又没有说去哪里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到时候,哪怕给分个犄角旮旯的大学,也都得去。那样还好点儿,万一要是回了京城,到时候学校一看档案,要是她妈的事情没瞒住,那就全完蛋了。

当初她妈不顾她爸和几个哥哥姐姐的反对,费了那么多的功夫才把她送出来。她要是再把自己折腾进去,那可就白费了她老人家的一片心了。所以,想来想去的,李英就还是觉得,这大学不能上。

“啊……这样啊。”方淮心一听,心下就叹气。其实这种情况的话,李英的选择算是脑子相当清醒了。两年多了,李英从来没回过家,也从来不说自己的家庭出身,当初大姐生孩子,自己回京城,好些个知青都让帮着带信捎东西的,就李英什么都没带,平时写信,也都是自己到镇上去邮。早就想到,她家里的成分可能有点儿问题了。

这就没法儿劝了。

“现在单位能放人吗?”被批的人,想出来,好像也不容易吧?就算是领导同意让她妈来了,单位能放人吗?

“只能再想办法了……”李英咬牙。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按你想的办吧。需要帮忙随时找我。”她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说句不好听的,如今都是落难的人,谁又比谁强啥呢。

“谢谢心心。”憋了这两年的苦,突然间就憋不住了,李英一下子哭出来,还不敢大声的哭。

过了年才十八岁的小姑娘呢,这么多的事情,也不知道她这两年是怎么抗下来的。

方淮心轻轻拍着李英的后背,都说不出来安慰的话,只安静的肩膀让她把委屈都哭出来。

第二天李英果然就去找范书记了,主动提出放弃大学名额。这么大的事儿,书记不可能听她一说就同意的。找了赵场长来,两人一起要给她做一做思想工作。李英就把家里的情况说了,表示她确实不是适合的人选。

那这就没办法了。成分不行,确实就是不行了。

然后就在宣传栏上公布,李英放弃了名额,机会顺延给得票第二的人选。

这人是谁呢?

高明。

知青队长嘛。输给李英还能说得过去,要是再输给别人,那可就是他的能力有问题了。

早在投票之前,高明早都想好了,要是选上自己了,他就放弃,不是他不想上大学,不想回家。实在是,他现在有自己的小家了,有孩子了。闺女才刚过百天,他能就把她们娘俩给扔下自己出去上学吗?那么王八蛋的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于是,他也找领导,不去。

把范书记给气得呀。

这一个两个的……

可怎么办呢?人家高风亮节,自己不去,还理由都挺充分,你怎么说?

接着顺延呗。

得票第三的是谁呢?

万刚。

范书记看着那名字直咬牙。

这小子,该杀了。

当初写匿名信的,就是他。

场里的领导早都心知肚明了。一到到晚的钻营着想往上爬,写那举报信,就是想着如果有场里领导被撤职,他就有机会往上走了。这年头儿,只要把良心喂给狗,放弃底线,想上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初那事儿没成,他就知道两位领导的厉害了。再加上沈望山的下场做例子,之前相当长时间里面,他都没敢在做小动作。

一直到投票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万刚的心又热起来了。

本来,以他那人缘儿,是万万选不上的。说句不好听的,可能连一票他都得不着。看着跟谁都好,实际跟谁都不交心,又没啥突出的成绩,靠着媳妇儿得了单独的院子住,还不跟知青们同住,谁选他干什么呀。

但是他耍阴招儿啊。

知青们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彼此也都熟悉了。之前也说过,能来光荣农场的,大部分都是成分不好的。他就挨着个儿的威胁人家,不选他,就往上举报。

为啥范书记一看他名字就恨不得宰了这小子,还不就是因为他这种下做的手段,让他们这些个当过兵的人最看不上了嘛。那上战场的时候,谁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战友,那真就是百死无生了。

偏偏他都是避着人,一个一个的威胁的,那些个孩子,本来就活得小心翼翼,被欺负都不敢出声的,都不敢找领导。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几十号人,就算没人直说,那风声也必然能传出去的。

范书记管了半辈子的人事,做了半辈子的思想工作了,他能收不到风吗?他都知道了,其他领导能不知道吗?

“呵呵,给他报上,我看他能不能走得了。”赵场长咬着牙说的话。

“其实我看让他走了也好,有这么个人在,咱们也跟着闹心。”妇女主任于大姐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不行。这样儿的人去了大学,有了地位,祸害更大。咱们要是把他放走了,那不是放虎归山吗?得有多少无辜的人被他给害了。”保卫科长不同意,对于当过兵的他来说,万刚这样的,就跟当年那些个二鬼子汉奸是一路货色,专门坑自己人。

“是。不能助长了这种风气。”工程科长也是这个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最后还是把敌人放在自家眼皮子底下亲自动手收拾的意见占了上风。

至于怎么操作,那就是两位领导的事情了。

那赵场长跟范书记是怎么操作的呢?

第二天,宣传栏上公布了农场推荐大学生的最终名单。李小川、万刚。

名单确定之后,场里就按照正常的程度,跟林场的人选一起报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着上面审核,之后再往上报,确定由分配到哪一所大学,然后就等着收通知书就行了。一般这种报上去的名单,都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李家从祖上算,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下子,可算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已经做了马场场长的老李也不管什么封建不封建的那一套的,特意请了半个月的假,带着李小川回了一趟山东老家。他是早家当兵退伍之后分到农场的,正从把老娘和老婆孩子接过来之后,都多少年没回去了。这回儿子要上大学了,特意回去上坟,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必须得告诉祖宗啊。

万刚跟李敏慧两口子,也都抖起来了。李敏慧原来那鼻孔就冲着天,这会儿,就更低不下来了,让人看着,都怕她把腰闪了。也不干活儿了,之前虽然当上了养猪厂的厂长,也还跟着干活儿的。这会儿是一点活儿也不干了,每天插着腰站在猪厂的院子里指点江山。连刘副厂长都指派上了。以前有几个嫂子,因为看不上她的作派,私下里嘀咕过她,结婚这么长时间怀上孩子啥的,之前还当没听见忍着。这会儿也不忍着了,给那几个嫂子专派些重活儿脏活儿。

万刚呢,是极力想要压制住心里的兴奋,想要表现得淡然一点儿,可哪里能忍住呢。再加上高明得了赵场长和范书记的交代,带着男知青们,可着劲儿的给他带高帽,卯足力气往天上捧他。把人给捧得,已经飘起来了。同年的知青们还嚷嚷着让他请客,必须请客。

请。

两口子拿出了一大半的积蓄来,他们自家园子里的菜不够用,就跟园子大,菜吃不完的人家买。还借着李敏慧就是厂长的利,买了一头猪,又到马场买了两只羊杀了,万刚还招呼了十几个男知青一起到江里打了二三百斤的鱼回来。

农场里的工人太多,都请也请不起。就请了养猪厂的工人,还有农场的领导。再就是知青们了。

领导们那天都没去,可能是凑巧,不是出差的,就是去开会的,要么就是出门办事儿的。反正是都没在家,就保卫科长在家呢,又没请人家。农场这地界吧,除了野兽偶尔下山,就不存在啥安全隐患,保卫科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摆设。两口子平常也没把保卫科长当场领导过,用不着嘛!

养猪场的工人和知青们就无所谓了,能到的都到了,有人请客,不吃白不吃嘛!大鱼大肉的,平常可吃不到这么好的席面,都是敞开了肚皮的吃。

客也请完了。

工作也都交接完了。

其实万刚也没啥具体的工作。他就是司机班的普通司机,跟其他十几个人一样,用车的时候,就开车。不用车的时候,愿意干就干点儿零活儿,不干也没人说啥。

连李敏慧都把工作交接出去了,人家说了,他们当家的毕了业就是干部了,肯定不会回这大山沟沟里的,肯定留在大城市当大领导了。她是家属,肯定得跟着一起的。有那问的,说那领导夫人得陪着,他这才上大学,还不是领导呢,您陪着干啥去啊?没听说上学还让带家属的呀?人家理由可充分呢,说了,她又不是陪着上学,是去做好后勤工作,不能让未来的领导有任何后顾之悠。说白了,就是想一起回着回城呗。虽然学校还没有定下来吧,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听了谁的消息,不是清华就是北大了,那可就能回京城了。要不然她还一定非得回去呢。

也就是七月末吧,两口子行李啥的都收拾好了。正常来说,九月份学校才开学,通知书晚的能拖到八月末去。特别是农场这种偏僻的地方,信件来的都慢。

行李都收拾了,活儿也都交接了,通知书还没来,咋办呢。

走,先回家。通知书来了直接就上学了,还少得折腾了。

走的时候,万刚还特意找了范书记,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场里一接到通知书就给他打电报。

行行行,走吧走吧。

两位领导还特意破了例,派高司机开着场里的吉普车送他们两口子去的火车站。

当初参加会议的其他领导们就纳闷啊,明明说好了不放人的吗?怎么又把人送走了呢?一个个的找范书记要问了究竟,都让书记一句不是还没开学呢吗给打发回来了。

那就等着看吧!

八月中,通知书还没有等来之前,到是李英的妈,调到江湾屯了。也是几经辗转,先是从原来单位,下放到东北的某个劳改农场,之后又再下放到地方,到了富强县,县里又给分配到了江湾屯。

一起分配过来的,还有二十位反动学术权威。都是京城各大学还有研究所的老教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