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汉水,日夜流转,奔流不息,犹如一条巨龙,匍匐在南方大地。奔腾的河流每每在急转弯处,溅起朵朵浪花。
河岸两侧阡陌纵横,野草枯黄,难见一位农人,显得萧瑟不堪。
东面的云梦大泽,沃野千里,水草丰茂,在这隆冬时节,也是一片死寂。半人高的枯黄野草丛中,有恶狼出没,有苍鹰在高空盘旋。
寒冬时节,即便是最健壮的豺狼,也有饿肚子的时候。
饥饿是东汉末年的主基调。
苛政猛于虎,人尚且如此,又何况是豺狼。
硕硕寒风中,绵延数百米的远洋舰队借风而行,白色风帆被寒风吹的飒飒作响,推动着一艘艘巨无霸一般的战舰,破浪前行。
龙首号甲板上,欧阳朔眉头紧皱。
四天了
远洋舰队昼夜兼程,连续走了四天四夜,一眼可望到头的江面上,除了偶尔飘过一两艘渔船,连个鬼影子都没有。
鲁肃大军,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没理由啊”欧阳朔喃喃自语。
以远洋舰队的航行速度,四天四夜足足走了上千里,都快到汉水进入长江的入江口了。就这样,依然没追上鲁肃大军。
“再耐心等等吧,他们不可能这么快的。”贾诩出言安慰。
几天相处下来,贾诩对欧阳朔的感官,倒是有所改变。这位年轻人不一般啊,无论是见识、心胸,还是御下之术,都有其可取之处。
很多时候,贾诩都忍不住将他跟主公曹操对比。
这种想法很危险,贾诩深知。
“先生说的对,现在就是一场意志的比拼,我们不能放弃。”
欧阳朔目视前方,眼神坚定。
战役第五天,前方斥候终于传来消息。
“启禀君侯,前方一百里,发现敌舰踪迹,正在往回撤离。”斥候来报。
“一百里,也就是说,敌人快进入长江了”
“是的。”
欧阳朔当机立断,转头吩咐郑和:“传令舰队,加速前进,别让他们跑了。”一旦进入长江,有可能就要彻底追丢了。
谁知道,鲁肃大军会往长江上游走,还是往下游走。如果他们兵分两路,故布疑阵,情况就更加糟糕。
欧阳朔可是想着,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诺”
郑和也意识到情势的紧急,立即开始调度舰队。
于此同时,作战命令跟着下达。
将士们进入一级战备状况,火炮手开始调试大炮,准备大战。快速行军中,整支舰队的阵型,也在悄悄变幻。
如此技巧,如此执行力,唯有远洋舰队可以为之。一趟远洋航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水手和水师将士。
远洋舰队,犹如利箭一般,破浪而行。
下午三时许,空荡荡的江面上,终于见到敌军舰队的影子。
“击鼓”郑和下令。
“轰轰轰轰”
富有节奏的战鼓声,在汉水江面奏响。
伴随着战鼓声,将士们的士气,一点点地积蓄起来。
现在的远洋舰队,阵型已经变换完毕。
打头阵的是二十艘巨型楼船,两两并排而行,它们的任务是凭借船头坚硬、锋利的巨大撞角,一举突破敌军阵型,闯出一条血路来。
紧接着便是三艘风帆战列舰,成一字列队而行。三艘战列舰可是江面杀手,一旦火力全开,没有谁能够抵挡得住。
战列舰之后,又是二十艘巨型楼船,一是掩护战列舰,二是提供火力支援。最后,才是无数的艨艟斗舰以及赤马舟。
他们的任务,就是打扫战场,清剿残余势力。
江面狭窄,郑和想了几天,才想出这么一个实用的阵型。
不远处的江面上,鲁肃站在甲板上,神情凝重。
作为江东大军的二号人物,历史上真实的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可不是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是个什么呆直的老实人。
公元200年,鲁肃向孙权分析天下局势,提出的建议,被誉为江东版的“隆中对”,为江东政权指明了战略方向。
赤壁之战中,鲁肃是关键一人,起的作用甚至高于诸葛亮。
其时,是鲁肃第一个站出来,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更是鲁肃第一个站出来,建议孙权立即召回周瑜,共商大事。
当时的情况是,江东强大,而刘备弱小。江东为主,刘备为从。更不用说,刚刚出山的诸葛亮只是一位年轻人,要名气没名气,要地位没地位。
因此,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起的主要作用,不过是在促成孙刘结盟一事上,在外交上斡旋一二,这点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至于具体作战,那是周瑜、黄盖等人的功劳,基本跟诸葛亮没什么关系。
公元210年,周瑜死前致信孙权推荐鲁肃:“鲁肃忠烈,处事谨慎,可以代瑜尽忠,如果将军能够采信臣的忠言,则死亦瞑目。”
如此,孙权任命鲁肃代替周瑜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