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二十章。第一章至第四章都是孟子与告子的对话,主要记载的是孟子与告子之间围绕“人性”这一话题所展开的辩论。大致可分为“杞柳桮棬”之辩、“以水喻性”之辩、“生之谓性”之辩以及“仁义内外”之辩四部分。告子认为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人性中的善是后天修养得来的;孟子则认为人的善性是与生俱来的。第五、六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分别辩论义的内在性以及性善问题,指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几种心是性善的根据,是仁、义、礼、智这些美德的萌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之所以会变恶,是由于环境影响而不能尽其才的缘故。第七至第十五章围绕人的本性的养护问题展开,首先指出人的本性是相同的,是后天环境的变化导致人的本性的差异,因此,应该注重人性的后天养护。继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人应该如何养护自身的善性。第十六至第十九章围绕“仁义”问题展开,分别阐述了“人爵”与“天爵”的关系,指出“仁义”是士人的必备人格,“仁”能够战胜不仁,不能因为力量对比悬殊而怀疑“仁”的力量。同时,指出“仁”本身也有一个成熟与否的问题。第二十章主要阐述学习为人处世的大道应该高标准、严要求。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1;义,犹桮棬也2。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注释
1 杞柳:杨柳科植物,落叶丛生灌木,枝条柔软,可用来编器物。
2 桮棬bēiqun:器物名。桮,同“杯”。棬,用树条编成的饮器。
译文
告子说:“人的本性就像杞柳树,义理就像杯盘。把人性纳入到仁义当中,就像用杞柳树来制作杯盘。”
孟子说:“你是顺应杞柳树的本性来制作杯盘呢还是残害它的本性来制成杯盘呢如果要通过残害杞柳树本性的方式来制作杯盘,那么也要残害人的本性才能使人具有仁义吗带领天下人来损害仁义的,一定是你的这种言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