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人们说到资本市场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一定是股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放股票市场以来,数以亿计的中国股民在20多年股市的风风雨雨中,演绎出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也遭遇了无数套牢割肉的惨痛教训。股票剧烈的波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调动着股民的激情,输赢虽然重要,但大幅涨跌带来的兴奋、紧张、痛苦和快感才是真正难以抗拒的诱惑。相对而言,债券市场给普通人的印象却相当遥远和陌生,拿着债券能干点啥呢等着半年或一年才支付一次的利息如果投资金额太小,散户们根本感觉不到财富的增值。另外,债券价格的波动看起来远不如股票剧烈,早已习惯了刺激的股民很难容忍这种单调和枯燥。
其实,美国的债券市场远比股票市场的规模更大、产品更多、玩法更深,几乎所有主要的金融创新都是发端于债券市场。
2012年,美国债券市场总规模34万亿美元,股票市场总市值67万亿美元
从规模上看,美国债券市场的容量高达38万亿美元,大约是股票市值的两倍。从种类上看,有国债、机构债、市政债、公司债、按揭抵押证券、资产抵押证券、短期票据等。从产品数量上看,仅仅在9万亿美元的公司债中,就有8万多家公司发行了不同期限和不同利率的债券产品,数量高达37000多种,交易活跃的债券至少也有5000多种。债券市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股票市场。另外,债券交易的资金规模也远大于股票,比较活跃的债券的交易金额一般是股票交易的70倍。
在股市上,投资人要查询数千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不算费劲,每只股票无论流通量有多大,毕竟质量相同,都代表着公司一定比例的所有权,股票价格计算也相对简单,交易集中、信息透明,而且完全电子化,投资股票既快速又便宜。
但是,要交易数万家公司发行的债券就不同了,数万种不同期限和不同利息的债券产品,在信用评级、留存时间、利率波动、汇率升降等因素不断变化之中,价格的计算方法远比股票复杂。最令人头痛的是债券市场没有类似股票交易所的集中交易平台,主要交易仍然是靠传统的做市商方式,销售经理和交易员是市场中的灵魂,他们之间的人脉关系才是债券市场的真正渠道。
举例而言,一个退休基金经理准备买进2500万美元的5年期美国国债,他首先打电话给一家做市商的销售经理,虽然他认识不少市场销售人员,但经过多年筛选,最终锁定了少数几个最靠谱的老关系,他们不仅专精于5年期国债的行情,手中更有积累了多年的大客户资源,而且价格也最为优惠。
当做市商的销售经理接到退休基金经理的询价电话后,立刻答应提供最佳价格,他要确保交易成功,因为每笔债券的销售,对于他而言都意味着年底丰厚的奖金。
销售经理让买家在线稍候,然后扯开嗓门向坐在附近的本公司交易员询价:“5年25的价格”25是2500万美元的简称,交易员是老搭档,更是5年国债交易的熟手,所以连“国债”二字都一并省略,时间就是金钱,每一秒钟都有成本交易员不假思索地吼道:“10”这是指10110,101是最近的市场价格,10是1032个百分点的简称。
交易员的出发点与销售经理不同,销售考核的是总销售量,而交易员则是根据交易利润考核,他们的本能就是低买高卖赚取价差。尽管交易员与销售经理是搭档,但亏本的买卖是不会干的。对于市场行情和客户心理都了如指掌的销售经理而言,他觉得交易员的报价偏高了一点点,于是反问:“能做9又34吗这是老客户”销售经理想让交易员再让利个百分点。
犹太金融家族从小对孩子们的一个基本训练就是熟背116、132、所对应的细微价差。因为在做金融生意时,利差之微小,金额之巨大,要求反应速度之迅速,都远非普通人所能想象。交易只在电光石火之间就必须敲定,根本没时间按计算器。脑子稍微迟钝一丁点儿,不是生意丢了,就是算错了成本和收益,对于2500万美元的交易额而言,11295312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