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googe的趋势工具来分析,关于页岩气的报道是在2005年开始升温,2011年之后出现了媒体“沸腾”的局面,同时,“页岩革命”这一爆炸性词汇开始大量涌现。
2005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页岩技术的重大突破,还是另有原因
页岩技术的核心就是将水平钻井法和水力压裂相结合,将“压裂液体”,即化学物质夹杂着大量水、泥沙,用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邻近的岩石构造,扩张裂口,使游离或吸附在页岩中的天然气能流入井中得以收集。压裂液体中的化学成分往往有毒,如果渗透到地下水,将严重危害饮用水的安全。
页岩技术其实早已存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进行过尝试,到2005年之前仅仅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3,可谓微不足道,主要问题就是开采成本过高。这种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环境成本和法律成本。
2005年,页岩技术的鼻祖哈里伯顿公司haiburton的前总裁,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以及他在政界和石油圈子里的盟友联手运作,将水力压裂法从美国环保局的监管之下“解放”了出来。过去,环保局依据美国饮用水安全法safedrkgateract对水力压裂法的污染和危害进行严格监管,这是页岩气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石油利益集团的强力游说之下,页岩生产打破了美国环保局严禁将有毒化学物质直接注入地下的规定,成为高度重视地下水环保的美国法律的“唯一例外”8。
2005年,美国饮用水安全法对水力压裂网开一面,成为法律界著名的“哈里伯顿漏洞”。可以说,没有“哈里伯顿漏洞”,就没有所谓的页岩革命。
页岩气水力压裂法的化学有毒物质
可能污染地下水资源
看来,只要将人命进行贬值,资产升值并不困难
法网洞开,贪婪涌入,短短6年间,页岩气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比例从3暴涨到40,2005年堪称是页岩革命的“元年”。
不过,页岩技术除了毒害水资源的副作用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页岩井的衰竭周期太快,往往第二年产量就锐减7580,5年后就基本报废。生产商为了维持产量增长,保住股票价格,就必须持续投入重金去开采新的页岩气井,再加上大量热钱闻风跟进,市场上出现了供应量急剧增加,而价格暴跌的景象。
页岩气井的衰竭速度快得惊人,第二年产量就下跌了7580
当2005年切尼搞到环保局通行证时,天然气价格为每千立方英尺14美元;到2011年2月,价格已暴跌至33年年初,天然气进一步跌到35美元。而页岩气的平均成本约8美元9美元,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页岩气井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页岩气行业财务上的负循环,导致了资金的困境。到2013年,页岩气生产商为了维持现有产量,每年不得不继续开采7000口新井,耗资420亿美元,而2012年页岩气的产出价值仅为325亿美元。如果价格不涨,全行业每年亏损近100亿美元9。
赔本赚吆喝谁都吃不消,为什么页岩气生产商不减产抬价呢
这与页岩气的产权有关。美国的页岩气井大都是在私有土地上开采,土地所有人与页岩商的合同期为3年5年,如果这段时间内不开工,那开采权将被收回,定金和其他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而生产商们也是从华尔街借的钱,早一天开采就早一天见到现金流,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还债的压力,同时还能提升股价。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页岩气产量越大,价格跌得越凶,企业赔得越惨。
众多公司已经很难支撑现金流的压力了,它们只能靠变卖含页岩气的土地来弥补现金流的不足,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被迫大规模减记资产,以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在这场豪赌中,资本欠佳的公司将是率先被淘汰出局的殉葬品,即便是资本雄厚的大玩家,也感到力不从心了。
2013年10月6日,世界重量级的石油大佬壳牌公司,不得不宣布在页岩革命的豪赌中认赌服输。壳牌在下台前的感言中,痛悔看错了美国的“页岩革命”,在北美投入了高达240亿美元用于页岩资源收购和开采,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减记。壳牌在北美的页岩大冒险中扭亏无望,坦言“所以你得承认高达30亿美元的资产贬值,而这些资产却没有收入”。10
如果以壳牌在世界石油行业的地位和资本,尚且不能在页岩革命中盈利,奥巴马所指望的170万300万个页岩行业的高薪就业机会,恐怕又是一场春梦。
其实,所有的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真正的革命在发生初期,没有人意识到它们是革命,而一开始就号称是革命的事情,最后往往是泡沫。20世纪90年代以来,“革命”一词早已被华尔街用滥了,什么“电动汽车革命”“风能革命”“太阳能光伏革命”“乙醇燃料革命”,到今天的“页岩革命”,无非是金融市场圈钱的题材,这并不是说这些技术方向是错误的,而是被资本市场的极度贪婪所严重夸大了。
夸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少数人偷走多数人的财富。华尔街主要图财,而石油和军工复合体,不仅图财还要害命。当利益集团肆意绑架政策和法律,集团贪婪就异化成了制度性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