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科幻灵异>河神:鬼水怪谈> 第十八章 209号坟墓 · 1

第十八章 209号坟墓 · 1(1 / 1)

俗家说阴历七月十五是鬼节,道家称中元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会”,世间并没有盂兰盆这么个盆,这个词来源于佛教,按照梵文发音读出来是盂兰盆,本意为救倒悬,解救地狱中饿鬼们的倒悬之苦,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信徒开道场、放河灯,供奉十方僧众。

到了近代,鬼节主要保留下来的内容有烧纸及放河灯,烧纸是给自家先人烧,同时备一些纸钱烧给孤魂野鬼,放河灯则是以解救那些孤魂野鬼为主,是件能积阴德的善举,折纸做成荷花灯,底部涂蜡防水,上面托着蜡烛,到得农历七月十五夜里,点燃蜡烛,让河灯顺水漂流,相传一切亡魂,皆可随河灯超度,脱离无边苦海,不过自己做的河灯没有用,要卖寺庙里和尚们做的,善男信女掏钱买河灯,也不能说买,必须说成捐助,不乏财主直接给寺院里一笔钱,换成纸灯若干,到时由僧人替他放河灯,有钱的多捐,没钱的少捐,反正是一盏河灯超度一个饿鬼,不论灯多灯少,同样是行善之举,故此民间有“富人万灯、穷人一灯”之说,以前每逢鬼节,城中有水的去处灯光点点,望去好似万点繁星,请来僧尼道士诵经念咒,扔馒头放焰口,又搭施孤台,挂招魂幡,开水陆全堂的法会,好不热闹,没水的地方只放焰口烧纸钱,不出去烧纸放河灯的人们大多早早回家,天刚黑就关门,不再出屋,毕竟阴历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普通人家,没有十分要紧的事情,谁也不敢黑天半夜出去。

以往每年阴历七月十五,巡河队要到各个桥下烧纸,一九四九年之后移风易俗,烧纸放河等被视为封建迷信的旧传统,一度禁绝,一九五四年春节甚至不让放鞭炮,说是以防有反动分子借着鞭炮声的掩护,趁机搞破坏,这叫想起一出是一出,可延续了千百年的观念和风俗,还真没有办法一下子转变过来,那年大年三十儿晚上,本来夜深人静,一点年味儿没有,到了半夜十二点,也不知是哪家带的头,突然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有他这一家人敢放,其余的人家便起哄跟着放,接下来全城都放,过年的气氛立刻恢复了,转过年来,不许放鞭炮的禁令成了一纸空文,但烧纸放河灯开道场做法会之类的迷信活动,城里在五六十年代真的是看不见了。

城里不能烧纸,乡下和城外荒郊却很少有人管,农村仍旧是土葬,清明冬至上坟烧纸的人还是那么多,城里的居民也到郊区烧纸,咱们还是说一九五八年阴历七月十五,当时有个叫王苦娃的小伙子,二十七八岁,出身穷苦,乡下人没有大号,姓王,小名叫苦娃,登记户口的时候登为王苦娃,老家在关中,前些年到天津搬煤为生,那时有不少住楼房的人家,冬季烧煤取暖,送煤的人倒拖两轮车把煤拉到楼下,再用筐装上煤,一筐一筐往楼上背,背到人家门口,码放在楼道里,挣这份辛苦钱,又脏又累,特别不容易,王苦娃家中的老娘信佛,吃口常素,专好积德行善,由于腿脚不便,每年阴历十五,都让王苦娃替她去烧纸,超度孤魂野鬼,为的是积阴德,这年也不例外,又让王苦娃去烧纸。

王苦娃很是为难,解放以来不让烧纸了,他去年烧纸差点被逮到,今年怎么敢再去奈何老娘是农村的迷信老太太,非让他去,纸钱都扎好了,他没办法,到了阴历七月十五半夜,不得不出去烧纸,又担心让人看见举报,想找个偏僻的去处,他也住在北站宁园附近,宁园以北当时还有条泄洪河,清朝时由人力挖出的一条大土沟,干旱无水,河道中长满了蒿草,过了土沟往前是片荒地,再远处是盐碱地和芦苇荡子,地势是个死角,清朝道光年间还有几家住户在此种高粱,后来都搬走了,荒烟衰草,时常有狐狸刺猬出没其中,即使是白天也没人往这边来,他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不知道什么叫怕,一个人抱着捆烧纸过了土沟,来到那片荒地上,打算在这烧纸,他是外地来的,只听说这里住过人有房屋,因为是盐碱地,种不了庄稼,住户们在光绪年间迁往他处,别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知,当天正值十五,皓月当空,但见荒草掩映中是座破庙,山墙塌了半壁,微风吹过,檐角生出的蒿草在月影下婆娑摇摆,庙旁石碑上三个大字他只认得一个“三”字,庙后是个土坑,里头横七竖八的全是棺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