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大学时认识的一位韩国留学生素英,因为梦想来中国留学,然而家贫无法负担学费,她于是在课余同时打几份工,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只吃泡菜和白饭过活,两年后终于自己攒齐学费来到北京。我问她是否觉得辛苦,她一脸诧异:“苦心愿达成,开心都来不及。”
还有大学暑期去韩国文化交流时认识的好友贞花,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体育记者,主动请缨去伦敦报道温布尔顿网球赛。伦敦物价昂贵,她工作的那家杂志社规模很小经费奇缺,上司不赞成她去,因为觉得是不可能的任务,可是贞花偏偏咬着牙关做到了。她每天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和别的记者比起来真是寒酸得可怜。那段时间她住在我家,天天一大早就往赛场跑,一个人又当记者又当摄影师,晚上回来自己煮碗泡面吃。半夜我们都睡了,她还在不眠不休地写稿传稿,一张脸瘦得只剩一双大眼睛。然而她自己乐在其中,不以为苦,反而觉得是自己幸运才能有如此宝贵经历
我个人的经验固然十分有限,然而我认识的很多韩国人确有可敬可爱之处。他们身上的那种顽强有时会令我联想到八九十年代的韩国学生,即便是在经历过血腥的光州事件之后,他们仍然顽强地与当时的军政府抗争,就算被催泪瓦斯呛哑了嗓子,就算被棍棒敲断了脊骨,他们仍然百折不挠地一次又一次走上街头,迎着水龙和棍棒狂吼推翻独裁的口号,直至最终取得胜利。
那天参观完岛屿乘车回旅舍,同车的荷兰男生与秀英攀谈起来:“你在墨西哥的韩国公司工作哪一家公司”
“g。”
荷兰男生笑起来:“哈,竞争对手我在荷兰的三星电子工作。”
他的语气中有明显的自豪。
我和铭基坐在后座听着他们的对话,不由得交换一个眼色。我们很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中国何时才会有像g和三星这样成功的全球大企业在拉丁美洲旅行这么久,常令我们惊讶的便是到处都有韩国的影子。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韩国的现代汽车,旅舍里的电视机大多都是三星出品,当地人使用的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不是三星就是g,旅行社里的韩文宣传已经有超越日本的趋势。我曾以为韩剧只是风靡亚洲,没想到地球另一端的拉美人也为之疯狂,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引进了韩剧,连玻利维亚贫穷小镇的菜市场里也有小小电视机放映着西班牙语配音的韩国爱情故事。后来我们在智利与佳映重逢,她说起在首都圣地亚哥时住在当地人家中,那家的几个女儿完全是不折不扣的韩国迷从韩国菜到韩剧、韩国流行音乐,甚至韩国综艺节目,她们统统如数家珍,知道的比佳映还要多。我自己也喜欢韩国的几支乐队,在英国时偶尔会听他们的音乐。有一次在伦敦的某家中餐馆,电视里正在放韩国v,邻桌的英国男生立刻向朋友介绍:“看韩国的少女时代我很喜欢她们的歌”有时走在伦敦的大街上,也会听见身后的英国人轻声哼唱韩国的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