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6月7日,苏联在苏德边境集结三百万大军,兵分三路,突然大举进攻德国,在德军背后狠狠地刺上了一刀。
战争到了这里,开始接近历史的轨迹,历史上,苏德开战的时间是94年6月22日,时间只比现在相差5天。
不过,战争的性质已经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上,希特勒在取得对法国的战争胜利后,进攻苏联的议案就被提上日程。
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o年代,他在自传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清楚表示德国人民必须追求所谓的”生存空间”亦即土地和原料,而这个生存空间应该能在东欧找到。纳粹的政策指定了,苏联和其他斯拉夫民族的人应该加以杀害、驱逐出境、或奴役之,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属于下等民族,而那些土地应该让给德国人民居住。计划中这些地区的都市人口会经由饥荒加以彻底灭绝,以剩余的农产品养活德国人,并改由德国人居住。
所以,德军在攻陷英伦三岛无望的情况下,转为进攻苏联,在94年4月22日启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行动计划,兵分三路进攻苏联,但到了这里,历史再次生戏剧性的改变,变成了苏联进攻德国。
不得不说,这又是蒋浩然带来的蝴蝶效应,历史上,日军奇袭珍珠港后,米国的太平洋舰队战斗力尚存,至少保证本土安全没有问题,但现在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德军看到了,能轻松拿下英伦三岛的希望。
德国人不怕英法国家、不怕苏联,但对于米国,他们却不得不心存畏惧,米国的战争潜力实在是太强了,等他们的战争机器完全启动,要想收拾他们,绝对比英国、苏联阻力大得多,所以,德国人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进攻英国上,只有在米国还无暇他顾的时候,打下英国,将米国完全孤立,整个欧洲大6连铁板一块,就算是米国的战争潜力完全爆出来,也无力回天。
但德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苏联会在这个时候从他们身后狠狠地刺上一刀。
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历史上一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那就是,斯大林曾经计划在94年抢先对德国动毁灭性的军事进攻,从而一举称霸欧洲,计划名称为“大雷雨计划”。、
斯大林并不认为红军的实力逊于德国,相反,他认为红军的素质至少不比德军差,而红军的规模又显著地强于德军。同时,从表面上来看,红军也确实比法西斯德国更强大,他们拥有更多的兵力、更多的坦克、飞机和大炮。
现在看来,斯大林的“大雷雨计划”是真实存在的,要不然,苏联不可能在几天的时间里就能向德军起这么大规模的进攻,几百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没有长时间的准备、精密的部署,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样一来,就说明斯大林在眼见德军横扫欧洲却迟迟按兵不动、呈观望状态是有预谋的,他等的就是德军和英军拼个你死我活,德军陷入西线战争无法自拔,然后在关键时刻,红军大举西进,与心怀感激的英法盟军在易北河的某个地方如果幸运的话,就在莱茵河畔会师。如此一来,大半个欧洲将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不过,斯大林没有料到,英军会如此不济,在决战还没有到来、鱼死网破的局面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居然提出议和,这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他的计划,因为,一旦英军真的投降,德军兵不刃血、元气未伤,又得到英军海军的强援,那他们成为欧洲霸主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而德军平定了西线之后,必定回头就会收拾苏联,这种局面是斯大林不愿意看到、也不敢看到的,所以,这也就解释了苏联此时进攻德军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