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一城,乃是修水这条水系,汇入鄱阳湖的东去路上,最后一城。
豫章郡人口稀少,算不得什么富裕之地,对于吴国来说,本算不上什么极其重要的大郡。
但豫章郡的特殊之处,却在于柴桑城本也隶属于此郡。
修水河正是经海昏数县,最终汇入了鄱阳湖,而沿海昏城北上,数日之间就可以进入长江,直抵柴桑以东。
若从海昏城南下,不出两百里,便是豫章治所南昌城
这也就是说,这一支奇袭的魏军,若是能拿下海昏,便等于在吴军的侧翼,扎下了一枚钉子。
这道计策,正是当日张良,为陶商所献。
张良统览全局,把形势看的很清楚,孙策把主力集中于彭泽一线,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柴桑城,绝不会想到,陶商会暗派一支兵马,再走陆水小道,直取海昏,去威胁他的豫章腹地。
豫章若失,吴军虽众,也将无法再在彭泽立足,只能放弃进攻柴桑,向吴国腹地撤退,柴桑之危自然也就解除。
若而孙策不坐视豫章有失,就只能分出兵马,前去夺还海昏,如此一来,柴桑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就将骤减。
陶商在分析过张良的计策后,便果断做出决定,召唤了一名新的英魂,借着抽兵增援江陵一线为名,堂而皇之的率三千步军离开柴桑,半路上,却由陆口小道,潜入了豫章郡。
三千士卒们,这时候,终于明白了他们此行的意图,个个都惊喜万分,当即振作精神,继续向东前行。
那国字脸武将精通兵法,自然也很清楚,吴国方面的主力,虽集中于柴桑一线,但在豫章方面也不会全无防备,斥侯哨岗什么的,多多少少的会安插。
他所要做的,就是从这一刻起,令三千魏军将士日夜不停的前进,赶在吴人有所觉察之前,杀至海昏城下。
全军疾行,花了整整三个时辰的时间,累到气喘如牛,方才翻越数道山梁,修水河就进入了视野。
国字脸武将来不及喘一口气,便率他的士卒,继续顺着河谷继续东进,越是往东,地势就越显平坦开阔,行军的难度渐渐减轻,速度跟着提升。
次日,天明时分,晨光初现之时,他的视野中,终于出现了那座盼望已久的城池。
海昏城
此刻,这座北接柴桑,南连南昌的腹心之城,正沐浴在城光之中,尚没有苏醒。
城头之上,那些值守了一晚的吴军士卒们,正打着瞌睡,疲惫不堪,等着换岗,这个时间段,正是守军一方,最疲惫,最容易松懈的时候。
“终于到了,敌人果然没有防备,看来,今日注定将是我曹参扬名之日”那国字脸的武将,嘴角扬起了狰狞兴奋的冷笑,猎猎的杀意正有眼眸中急速狂燃。
这名英魂,正是曹参
西汉开国大将,汉朝第二位丞相。
四维数据,统帅90,武力91,智谋,政治员四维均衡,综合实力相当华丽的英魂。
曹参追随刘邦起兵,虽谋不及张良,政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却也是员名不见经传的大将。
当年刘邦定天下,论功之时,便有称,曹参攻城掠地最多最广,当为首功,由此可见,曹参颇善统军,且每战身先士卒,武力必然也不弱。
而萧何病故后,曹参被委任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无为而治,使得汉朝国力在他为相期间,极大的提升,由此可见,曹见政治能力也极强。
张良说了,奇袭海昏的武将,仅率三千兵马深入敌方腹地,不但要夺下海昏,还要守得住才行,必当是一员文武双全之将,却又暂时无名,不易引起吴国方面警觉的武将。
所以,陶商便从讲武堂武双全的英魂召魂出来,将这奇袭海昏,牵制住孙策的重任,交给了这员西汉的开国名将,一代名相。
曹参目光中,杀机凛烈,他的身后,三千汗流浃背的魏军将士,个个也战意如狂,也无不兴奋难当。
时机已到,曹参更无犹豫,手中大戟一扬,喝道:“海昏城就在眼前,大王有言在先,每一个杀海昏城者,重赏”
狂喝声中,曹参纵马提戟,如一只猎豹般杀下山坡去,向着敌城射去。
重赏之下,这一支疲惫之军的斗志,顿时狂燃起来,如出笼的君兽,随着曹参杀奔而下。
里许外,海昏城头,县令韩综,正在城头巡视,那副打着哈欠的样子,显然是刚刚醒过来,眼睛还有点犯困。
身为老将韩当之子,韩综本身能力并不出众,但借着自己父亲的光,年纪轻轻都做到了中郎将的官职,还身兼海昏县令之职,可以说是标准的军二代。
曾几何时,刘表和孙策在豫章一线对峙,屡屡交战,海昏城也是常年战火之地。
不过,自从吴楚联盟之后,海昏城的威胁就此解除,已经变的不太重要,所以,海昏虽为豫章腹地,却只有兵马不过三百,韩综可以说只是挂了个闲职。
又是一天清晨,韩综站在城头,远望着北面柴桑方向,无奈的叹道:“大吴的诸将们都在柴桑血战争功,我却偏偏被发配到这么一个无聊的地方,父亲也真是的,就不能跟大王说一说,让我也参加柴桑之战,捞一点功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