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亦有书院,其名为纵横。
每三年年,在五月初五这天,书院就会开启,广招天下学子,跟王朝每三年一次科举类似,因此,每当纵横书院开启的时候,都会有无数的读书人,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蜂拥而至,只为进入纵横书院求学。
想要进入纵横书院,既简单又困难,每次,纵横书院招生的时候,都会出考卷,此考卷非彼考卷,有卷无字也无题,至于考的是什么,那只有考生自己知道了,一千人有一千个答案,而标准答案是什么,无从得知。
纵横书院招生,不看出身,不看背景,也不看学识,只看心性,也因此,每次招生的时候,参考的人成千上万,而能够进入纵横书院的人,却少之又少,录取人数不到一成。
饶是如此,每次前来参考的人,还是犹如过江之鲤一般。
书院分为外院和内院,一般学子进入纵横书院,只能在外院学习,而能够进入内院的人,少之又少,每次招生,肯定有人能够进入外院,但是,却不一定有人能够进入内院,至于内院在哪,连纵横书院的人都不太清楚,只知道在后山。
后山在哪,却始终无人可见。
在外院之后,有后山,而它才是真正的书山,书山很大,人却很少,后山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雕梁画栋,建筑鳞次栉比,整个后山只有一个建筑,那就是无涯楼,亦是儒家的藏书楼,除此之外,整个后山只有几间分布在后山各处的茅屋而已。
无涯楼位于山脚,而在无涯楼之后,还有一座后山,后山很高,壁立千仞,只有一条勉强够一人侧身而过的羊肠小道,道路蜿蜒盘旋,一路弯曲向上。
在道路的尽头,有一山洞,山洞位置极佳,从这里可以把整个长安都尽收眼底。
在山洞的边缘,有一老者,披散着头发,穿着宽大的袍子,手握一个黄皮酒葫芦,斜靠在洞壁上,时而仰头饮酒,时而看向不远处的长安,看起来无比的潇洒和放荡不羁。
葫芦只是寻常葫芦,只是,用的时间久了,看起来反而不俗,酒也是寻常酒水,自己酿造的而已,葫芦配酒,越喝越有。
老者在喝完一口酒之后,耳朵微动,似乎听到了什么,顿时嗤笑起来。
“呵呵”
“净他娘的瞎扯淡。”
在极北之地,有一雪山。
雪山之巅,有一雪庙。
雪庙之顶,站立一人,他面朝南方,表情淡漠,喃喃道:“区区蝼蚁,也敢妄谈天道。”
康城。
许一凡自从苏醒之后,这段时间,过的很悠闲。
西域联军虽然再次卷土重来,却只是在距离康城三十里的地方,跟西征军展开了对峙,观其形势,一时半会儿不会攻城。
驻守康城的八万将士,这段时间都很忙碌,每个人都没有闲着,为接下来的鏖战,做着准备。
没有了徭役、伤兵,管理起来自然更加的顺畅起来,加上有殷元魁这个大将军亲自坐镇,一切都进行的井井有条。
许一凡苏醒之后,并没有继续插手康城的具体事务,他只是每天带着觉有情在康城四处闲逛着,就像一个游手好闲的不良少年一般。
有殷元魁和李承政等人在,军政事务也轮不到许一凡插手,毕竟,军政大事牵扯到很多事情,不单单是对人性和人心有了解,就可以掌控的。
纸上谈兵很容易,可一切落到实处,却千难万难,在大方向上,许一凡能说出很多道道来,可是,一旦把其落在实处,真正实践起来,许一凡也只能算是一个门外汉,与其以一知半解的形态去指手画脚,还不如把事情交给专业的去做,这样不但提高的效率,也落得清闲。
当然了,许一凡也并非是一味的闲逛,他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其中,他就参与了对第二道城墙的防守的布置准备工作。
第二道城墙差不多是按照许一凡提供的图纸建造起来的,很多东西的用途,自然也只有许一凡知道,比如城墙后方的斜坡,就是为了让守城的将士,能够迅速的登上城头而设计的,当然,撤退的时候,其速度也很快。
第二道城墙采用了最新式的建造方案,虽然,其建成的时间很短,看起来粗糙而丑陋,但是,其坚固程度,要比第一道城墙高出很多,有将士曾经试验过,其效果超乎他们的预期,这让他们对能守住康城,信心大增。
除了在城头的防守准备工作上,许一凡指手画脚了一番之外,接下来,许一凡只做了一件事儿。
收编俘虏
在申屠侯被当众诛杀之后,西域联军军心溃散,从而导致大军溃逃,秦之豹带人一路追杀出去,杀敌无数,也俘虏了不少敌军。
被俘虏的敌军,整整有六万之多,这些人并没有被带往西洲城,而是留在了康城。
说实话,把六万多的俘虏留在康城,而西征军却只有颗定时炸弹,其随时都可能引爆,然而,这个结果并没有出现。
对待俘虏,西征军这边有的是办法,六万人被他们分开关押,其坐在的牢房,无比的狭小,一间最多能容纳五十人的牢房,硬是被塞进去了一百五十人,这些人待在其中,别说搞什么小动作了,就是挪动一下都困难。
这些俘虏自从被带回来之后,就被丢进了牢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了有人每天准时给他们送饭菜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人搭理他们,负责看守他们的都是重甲兵,不管这些人是咒骂,还是哀求,亦或者是其他的动作,这些人守卫都不管不顾。
如果有人炸刺,那处理的手段也干脆利落,一人炸刺,整个牢房的人都要被斩首,不用询问缘由,也无需缘由,所谓的优待俘虏,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能活着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关于这群俘虏该如何处置,西征军高层将领不止一次的讨论过,有人建议直接坑杀了事,与其把他们关押着,浪费大量的粮食不说,还要派重兵把守,防止他们作乱,还不如杀了清净,但是,又有人觉得这些俘虏应该留着,这倒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而是觉得这六万人,怎么说也是一支生力军,如果能够收编,那无疑是极大的补充了西征军的兵力。
虽然西征军已经开始就地征兵,可是,想要这些新兵立即上阵杀敌,可以是可以,但是,战损往往极大,这些新兵初次踏足沙场,恐惧之情肯定有,而且很大,止步不前,或者临阵退缩,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就算他们能够杀敌,往往代价也很大。
新兵是需要训练的,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偏偏西征军没有多少时间,而敌人也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
但是,这群俘虏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是在战场杀厮杀的将士,虽然是敌军,可是,一旦能够收编,那就是一群拿起刀就能作战的军队,这可是对西征军极好的补充。
只是,对于如何收编这群俘虏,众人一时半会儿却拿不出很好的办法。
杀鸡儆猴,把那些将领之类的,找出来杀掉,使其群龙无首,也是一个办法,只是,这个办法有效是有效,可是,到底有多大效果,真的不好说。
如果依靠这种暴力手段去收编,把这群人放出来,分发兵器之后,他们会不会上阵杀敌,会不会临阵倒戈,谁也说不准,谁也无法保证。
思来想去,最终,众人还是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于是,这群人就一直被关押着,而许一凡现在要处理的就是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