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朱标在春和殿用过早膳后去了承乾殿隔着掩的死死的门同常洛华说了几句话,坐月子碰到降温,自然是不敢透风的。
然后又到了另一处内殿,同样是隔着挺远看了看两个孩子,正巧遇到他们俩换襁褓尿布,朱标的目光凝聚在他们手臂上的胎记上。
心中默默吐槽,这胎记说是日月实在有些勉强,只是两块形状不同的胎记而已,一个圆些一个扁一些,真是难为马皇后爱孙之情了。
这两个孩子还没有名字,不过也不急,连他们这几年出生的小叔叔小姑姑们都还没有正经的大名呢。
不过马皇后倒是起了两个小名,一个叫阳儿一个叫亮儿,都挺顺口,估计是按着胎记起的,朱标是挺满意的,总比小的叫阴儿或者月儿要强。
老朱倒是不太满意,说是小名起的贱点好,不过终究是没别过马皇后,只争取到了给孙儿起大名的权力。
礼部与翰林院奉命编纂祖训录有两年了,不过目前来看再有两三年恐怕也完不成,自己父皇对这本书极为重视,认为他自己以及亲手培养出来的开国太子都是顶级人杰,但未来子孙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直精益求精,想要为子孙定下一个完备的规章制度,哪怕头脑不聪明只要按着训录之策去做也能当个太平皇帝。
这训录里面就应该有宗室子弟的起名规矩,但朱标还没听到风声,辈份顺序应该是还没定下来,不过朱家第三代子孙最后一个字应该是火字旁是变不了了。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老朱自己的璋字就代表了金戈之意,是为诛杀元朝的利器,而朱标一众兄弟都是木字旁,是为金生木,木生火,下一代理应为火字旁。
不过如今这个情况,老朱特意让长孙特殊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朱标也懒得猜测了,毕竟生在皇家,说实话名字也不太重要,真用到名字的时候也不多,向来都是种种敬称。
看完孩子后朱标起身去上朝了,经过朱标的劝说,老朱终于同意入秋冬之后,上早朝之期延缓一些,文武百官也终于可以多在暖和的被褥之中多享受片刻了。
开国快五载,官员都绝望了,天天披星戴月的上早朝,春夏也就罢了,冬秋才是艰难,尤其是翰林院御史台的官员们,他们清贵是清贵,但穷困也是真穷军,早上连个驴车都顾不起,日日盯着风雪瑟瑟发抖的赶来。
朱标这一举动,感动的翰林院官员专门开了个诗会唱诵太子殿下的仁德,这只能说压迫的紧了,稍微松一点都是大恩大德了
走进温暖的班房,这在以前也是没有的,老朱向来节俭,连给自己用炭火都舍不得,怎么可能给官员们上朝前暖手烧这么多碳,也就是平民碳出现后,炭火在各处才广泛应用起来。
朱标在众人的起身恭迎景亲自倒上一杯热茶,朱标笑笑接过说道:“户部不会又缺粮了吧”
赵文景嘿笑道:“殿下这是哪里的话,各地的赋税都到齐了,存到了太仓里面,若是现在跟殿下说没了,恐怕是要被殿下泼一脸的热茶了。”
朱标还是比较欣赏这个户部尚书的,虽然此人同胡惟庸走的颇近,但也并不妨碍,毕竟丞相本就是携领中书省统辖六部衙门的。
朱标喝了口热茶问道:“户部统计出今年的田亩了吗”
赵文景身材矮胖富态,捂着鼓起的肚皮笑的如同弥勒佛一般:“正要在今日早朝向圣上以及殿下禀报,今岁天下郡县垦田十万六千六百二十二顷四十二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