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朱标是不在乎的,想要为他效死命的英才何其之多,只不过是顺手而为之罢了,说不定那两个努力一辈子都没有真正为朱标效命的机会。p
刻意的施恩施惠那都是气候未成之人才会做的事情,朱标乃是堂堂的大明皇太子,江山社稷的储君,天然就是所有人效忠的目标。p
用你就是知遇之恩,应当肝脑涂地以报天恩浩荡,不用你那就是你自己德行不够,应当自省己身过错p
朝堂一众大臣们也不在意,他们要的只是天家给因公殉职的官员一个体面,别管以前如何,既然已经当上南平县令了,那就是阶层的一份子,现在帮他谋身后事是应有之意。p
中书省奏报济南莱州二府连年旱涝伤禾麦,民食草实树皮为生,地方州府官员难以为继,请求朝廷输粮赈灾。p
朱元璋沉声道:“山东之民久罹兵祸,方底平定,又复频年艰食何厄之甚也古人云,匹夫匹妇不获自尽若己推而内之沟中,今民若此岂可坐视其毙,户部即刻筹备粮款赈灾。”p
户部尚书躬身应诺,朱标也躬身开口道:“启禀父皇,楚王日渐年长就藩之期不远矣,理当经历地方上体天心圣眷下恤黎民之艰,如此才不负父皇之祈盼,儿臣为楚王请命赈灾。”p
胡惟庸立即出列道:“臣附议,山东之地本就是当年中山王协同晋王晋王两位殿下收复的,如今晋王殿下不便外出,楚王殿下代表圣上以及太子殿下赈灾济民在合适不过了。”p
太子和相国都表态了下面自然有的是人附议,就连向来不愿开口表态的徐达都在其中,不过还是有御史台以及礼部的官员上谏,认为又非朝廷无人,何须派遣亲王赈灾p
不过到底是少数,毕竟太子殿下都不怕,你们操的什么心,皇帝最后自然也是顺势同意了,他不会主动给其他儿子机会,因为他不想有任何风言风语,更不想让人揣测他是否有另立储君的想法。p
国本国本,太子之位是国朝根本,代表着江山社稷祖宗宗苗的延续,他不想有任何的动摇,这才是为大明好,更是为所有的儿孙们好。p
这件事如果不是朱标主动提议的,那么基本上是行不通的,实在是犯忌讳,毕竟历代都少有放皇子下地方赈灾施恩。p
朱标倒是不担心这个,他手中的权势已经不是其他兄弟动摇的,甚至可以说皇帝想要动也得伤筋动骨,一个毫无顾忌收敛的储君能够接收积攒的势力是无比恐怖的,太多太多派系宗族把全部都压在了他身上。p
说实话,现在朱标自己都不清楚他的势力范围到底笼括到了何等程度,就如同一个金字塔,他站在塔尖发展了下面二三层的基石,至于再下面的就不是他操手的了,无时无刻都在扩增,甚至可以说是倍增p
如果都这样了,他还要刻意打压身边的兄弟那可就太失败了,而且那样也不是自己父皇乐于看到的,心肝儿是肉,手心手背也是肉啊,人总得懂得感恩。p
何况相比不清楚奸贪廉否的官员们,知根知底的弟弟还是更可信的,宗族内部相斗相杀的不少,但互相帮扶才是主流,否则宗族天下早就崩坏了,怎么可能延续千年。p
这个时代同乡之谊都够可靠,更何况是宗族血亲了。p
至于为何是老三,那就是长幼有序的问题了,老二的事情还没了账,父皇绝不可能这么放他去外撒欢儿,所以就是老三了,至于老四,等再过一两个月,朱标准备派他去贵州历练。p
土司臣服后朝廷必然是要派兵入驻广建卫所肃清不臣的,目前那边的大军分为两系,一是打下巴蜀的汤和,二是方去不久的沐英。p
沐英从汤和那接过了数万精锐,基本都是东宫一系的勋贵将领,汤和是个明白人,自然不会卡在这,何况沐英拿着朝廷以及朱标的手令本也不好拦住。p
但这也就到了沐英官职资历的极限,再多他也吃不下了,骄兵悍将最是难搞,沐英是侯爵,但资历还是比不上某些勋贵将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