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四〇三章 沪上证券交易所

第四〇三章 沪上证券交易所(1 / 2)

董叔恒还没到上海,上海的城市就开始沸腾了,不是因为董书恒的到来,而是因为华夏终于有了自己的资本市场。

首先是华夏的铁路债券开始发行了。这一支债券一共三千万银元,年利率百分之五,五年后还本付息。

这是以华夏的国家的信用为基础的债券,同时以即将修建的铁路作为抵押。

运输部铁路局作为这一债券的执行主体,将执行这项国债。债券已经在长江银行公开发售。

出乎意料,买铁路债券的的人竟然趋之若鹜。

华夏的报纸将购买铁路债券渲染成为了一种爱国行为。铁路可以让华夏变强,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当然了很多人更看重铁路的盈利,知道这个债券是稳赚不陪的。

江北的铁路环线已经运行了一年时间,其在报纸上公布的年报显示,其年纯利润已经达到了几百万银元。而苏北铁路的总长度是一千七百公里,其总投入也只有两千多万银元。

所以大家对于铁路都非常有信心。但是华夏的铁路都是国营的,私人只能投资支线铁路,而且都要纳入国家的统一运营之中。

铁路国有的政策,是华夏成立之后确立的。不仅仅是铁路,以后电力也要实行国有。

这是华夏的基本国策,关系到国民经济、生活命脉的项目必须要掌握在国家的手中。

但是现在突然出现的铁路债券却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至少在那些大商人看来,华夏的信用还是有保障的。至少华夏手中的几个大型的公司盈利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且,新成立的华夏政权,现在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阶段。

所以这支债券一经发行就有大量的有钱人排队购买。

在大家看来,购买了债券不仅仅可以拿到利息,还可以让自己的财产更加的安全。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有些人还是想将钱拿去开办工厂、矿山,这样利润更高一些。

购买债券的以开明士绅居多,他们不愿意去做生意,又不不想将银子埋在地窖里面发霉。所以不如购买债券。

如果要是满清发行债券,那么不一定有人购买。大家愿意相信华夏政府,完全是这两年复兴军在两江地区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信用。

华夏从淮海军时期开始就注重契约,专门制定了保护契约的法律,而且一直执行的现在。

信用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履行中,不断地建立起来。也许只要一次违约就有可能葬送所有的信用。

第二件轰动的事情是沪上准备公开发行股票了。股票是什么东西,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没听说过不要紧,报纸上在连篇累牍地报道股票的事情,天天都有人在茶馆里面讨论。

华夏的茶馆文化,在满清灭亡之后依然延续下来了。

这里的是人们放松休闲,与朋友聚会的重要场所。

沪上的茶馆跟新京的茶馆不同。

新京的茶馆里,人们喜欢讨论政治大事儿。一会儿是今天大总统去了北海子看望学生,一会儿又转到复兴军在北方打败罗刹鬼,一会儿又讨论到哪个行省的官员赴京述职。

这里的人都将自己给给当成了内阁的参议了。嗨实际上都是在自嗨。

沪上的茶馆就不一样了,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讨论商业上的话题,而且沪上的茶馆洋味儿更浓一些,墙壁刷的雪白的,地上铺着瓷砖,屋顶还会挂个西洋吊灯。

不像新京那里都是原木的内饰,刷着朱漆,古色古香,富贵古朴。

“张员外,听说了吗咱们沪上要开一家证券交易所。”

“就是那个交易股票的地方吧。”

两个身着华服的中年胖子,一边品着茶,一边交流着。

“你说这个股票就一张纸,这玩意儿靠谱吗”

“陶员外,这你就不懂了吧你家里那些房契、地契不也是纸头,你可不会乱扔的啊。”

“还有那个铁路债券不也是一张纸,不是还有很多人抢着去买。那些士绅一个个平时看起来穷酸得很。我可是听说了,国债售卖那几天,好多人让银行到家里拉银子去兑换。”

“听说国债那玩意儿也是可以流通转让的。不需要到期就可以拿去用。当然了,到期拿利息更划算一些。”

“还是说说这股票吧。听说洋人都已经玩了几百年了。要是他们掺和进来,咱们玩的过他们吗”

“你当这个事情政府考虑不到吗你要知道咱们最上面那位可是一个西洋通呢”老陶用手指了指天空说到。

“人家花钱来玩股票不能不给他们玩吧”老张说道。

“玩可以啊,他们得先在华夏的银行账户里存钱啊。说白了这钱还不是进了咱们华夏的口袋。”

“况且他们要玩什么花样,咱们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应对,政府手中可是有人的。别的不说,光是那财政部的胡光墉就是个人精。那可是咱们浙江人的骄傲”老陶有些自豪地说道。

“看你牛的,那大总统还是咱们扬州的呢”老张打断他道。

“说正事儿,听说这第一批审批可以公开募股的十五家公司可都是有背景的大公司。”

“你觉得哪家的股票更好。听说这股票跟公司的效益挂钩,效益越好,股票就越值钱。”

“可以这么说吧,但是这股票交易的价格有时候完全看买家愿不愿意出价。有的人要是故意出高价来买这支股票也是会将价格炒高的。”

“不过咱们华夏政府是有法律监管的,不允许有恶意炒高的行为。那不是有个什么证券法,还有一个什么法来着,看样子有空要去书店买几本回来看看。”

“你就说买哪家的吧”老张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我觉得国属的阿拉斯加矿业不错。他的股票很多人不看好,那是大家不了解这家公司。虽然笼统地说他的业务是对阿拉斯加进行开发。但是其中分很多块的。比如育空河流域的金矿勘探与开采。”

说着老陶将头凑了过来,小声说道:“我告诉你啊,在外面可不能讲啊。”

要想让一个消息传播得更快,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消息告诉别人,然后让对方不要传出去。

“我三姨太的二大爷家的三小子在北海水师。他去过那个阿拉斯加的地方。那里真是一块宝地啊,那地方虽然在大北方,但是那里的南部靠海的地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冷,反倒是植被茂密的很,还可以开发耕地。”老陶继续说道。

“最重要的不是这些,他们的水师组织探索队去了内陆地区,你猜他们捡到了什么”

“是什么老陶你快说,别卖关子了”老张焦急地问道。

“是狗头金。几斤重大狗头金。而且不止是一块儿。我找会探矿的人问过。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大都是因为当地有大的金矿。”

“你说要是有金矿的话,那这家公司的资产肯定是要爆增的。那么按照报纸上的介绍,这股票不是的蹭蹭蹭地向上涨。”

董叔恒不会炒股,他对股票懂得也不多。

他算是那种连韭菜都不配做的人,但是不耽误他搞出股票这个东西。

因为这并不是他的发明,欧洲证券交易市场早已经成熟了。

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早已经不再窝在那个私人小酒馆内。而是已经有了成熟的场地。交易的股票种类已经有了上万家。

胡光墉早就已经代替董叔恒研究透了股票的操作规程。

任何东西一旦钻进去研究,就能搞清楚他的门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