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朕即大宋> 第八十一章增兵加码

第八十一章增兵加码(1 / 2)

河北将士的雄心壮志,让朝中君臣都振奋不已。

赵桓关切的看向张叔夜,问道:“枢相以为我朝能否收复三镇”

闻言,张叔夜只感觉头疼,作为军事将领最怕的就是这种外行领导。

战争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变故就可能导致战局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在这种涉及几十万军民的战事中,谁也不敢妄言必胜。

将领能做的就是慎重布局,整顿军纪,激励军心,然后尽量扩大自己的优势,等候敌方暴露弱点。

但作为枢密使,他职责就是帮天子理清军机重务,肯定不能直言不讳。

只得向赵桓分析道:“按当前形势,河北失地于金国只有一年左右。金人这一年都忙于征战,压榨百姓,征发徭役,必然不得人心。河北百姓心向我朝者多。所以金人弊端在于其统治不稳,大军无法分散。一旦金军散开,其粮道必然无法保持。”

“尤其金军以骑兵为主,辎重后勤六倍于步兵。其在战场上机动性强于步兵,但在战略上却处于劣势。”

关于骑兵的优势与劣势,大宋跟胡虏打了近两百年,可谓摸得一清二楚。包括大殿内这些文官也都能了解个大概。

骑兵最大的问题就是战马消耗巨大。战马可不是吃青草就能保持体力的,如果全靠吃草补充体力,他们就会像野马群一样,任何时候看向它们,它们都是在吃草。

所以战时,必须给战马喂谷物粮食,才能保证战马的体力与机动性。可偏偏战马的食量远大于人类,金军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其后勤补给压力六倍于步兵是最保守估计。

在数百里范围内的战场上,金军无疑是占据了机动优势。但当战场扩大到上千里范围,涵盖整个河北时,金军重骑兵的行进速度完全取决于跟随行军的辎重马车速度有多快。

这也就意味着宋军如果敢于分兵,在战略上是优于金军铁骑的。金军铁骑必须主力抱团,从而稳定后勤,对千里外的宋军步兵并没有太大威慑。

历史上金兀术也是这种部署,金军十几万主力往往集结在一个战场上。在淮南就无法兼顾陕西,在陕西就无法抵御中原。

所以南宋北伐,往往是全线出动,从陕西、荆襄、中原、淮南一线全面进军,总能在某些战场打出优势。

说完金军劣势,张叔夜继续说道:“但这一切有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金人未在军事重镇囤积粮草。若其在某些城市囤积了大量粮草,骑兵则可以依托这些城市快速机动。几日间就可强行军上千里。”

赵桓坚定的摆了摆手,安慰道:“不可能。这只是理论状态,金军不可能有这种组织能力,尤其还是在刚刚夺下,来不及治理的河北。”

法军巅峰时期,拿破仑军团都没有这种组织动员能力,金军不可能强于近代的法军。

如果随随便便就能强行将上千里,那法军、德军就再无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了。反正他们东西线也就河北那么宽,随便就能组织骑兵两线作战,何至于腹背受敌,疲于奔命

张叔夜十分认同,说道:“臣亦只是预料最恶劣情况。臣亦以为金军骑兵很难转进千里。但对此,我朝却可以制定战略,依靠优势兵力夺回关键重镇,彻底掐断金军战略驰援的可能,将战场分割。”

随后张叔夜指向地图的静安军,说道:“静安军,为河北重镇。五代周显德二年955年筑,其地南距冀州百里,北距深州三十里,夹胡卢河为垒,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南犯,河南之民始得休息。宗相公大军正是在这里鏖战,意图收回静安军。”

“若朝廷能派遣援军进入河北,以主力克复静安,就相当于一根利剑悬在金军咽喉,其无论向东、向西都受我朝兵锋威胁。则我朝可占据战略优势,东西两路进兵,必有一路能够建功。”

听完,赵桓算是明白了,说来说去,枢密院就一个意思。增兵,打钱

想守住河北不难,想收复三镇,就要往河北增加军队。往河北码上十几万大军,自然能够形成优势,不论是居中威胁金人咽喉,还是东西两路进军都能让金军极为难受。

总结起来,就两句,倚多为胜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提到要增兵,赵桓就心疼的要抽搐了。因为大宋现在是真没钱

国库里空荡的耗子见了都流泪。

为了采买粮草、供应大军、营造防线,几乎把内库的财产几乎全部搬空。

要知道内库总共也就两千万两白银以及近两千万贯钱,一两白银略等于三贯钱,这大概相当于点。

可是却要从头到尾支撑新军的组建,装备采购,每一分钱赵桓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

所以赵桓不得不问道:“如今朝廷有多少军队”

张叔夜立即回道:“按各将领回报的数字,河北五万三千,河东四万八千,陕西三万两千,四川两万六千,神武右军四万五千。同时京畿、京东路一带还有枢密院掌控的四万余军队。”

通过军队分布也能看出神武右军的特殊性,这支部队几乎凭一己之力收复了淮南、荆襄、江南、湖广等地。

岳飞对赵桓的意义,甚至要超过李靖对李世民。李靖三月平江南,而岳飞是把江南、淮南全为赵桓摆平了。可以说大宋三分之二的疆土,都是岳飞收复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