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

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1 / 2)

年7月起,胡适由投稿的作者,变成了刊物的编者和记者,旬报从第24期以下归他编辑,文章也写得更多了。他的兴趣很广泛,青年人精力又充沛,简直什么文章都写。他不仅写长篇,也写短篇小说,写传记,写诗歌词曲,也写社说、论说、丛谈、札记,也兼作翻译,还充当记者,采写时闻和时评。有时候,全期的文字,从论说到时闻,差不多都是他包做的。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胡适的思想很活跃,表现为一种早期的全面萌发的状态。如反对迷信的无神论;反对家族承继习俗的“无后主义”;既要父母主婚,又要子女有权干预的折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等等。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胡适这时期的爱国思想。他写过一篇读爱国二童子传的书评,介绍小说爱国二童子传,指出那书“真可以激发国民的自治思想,实业思想,爱国思想”。

在社说爱国一篇里,他说:“国是人人都要爱的,爱国是人人本分的事;爱国的人,第一件,要保存祖国的光荣历史,不可忘记;忘记了自己祖国的历史,便要卑鄙龌龊,甘心作人家的牛马奴隶了。你看现在的人,把我们祖国的荣光历史忘记了,便甘心媚外,处处说外国人好,说中国人不好,那里晓得他们祖宗原是很光荣的,不过到了如今,生生地给这班不争气的子孙糟蹋了,唉,可惨呀”

胡适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的创作,有几篇传记颇有意味。其中一篇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写的是杨斯盛13岁流落到上海,“立定了脚跟吃苦,驼起了肩头做工”,辛辛苦苦几十年,积攒了几十万家财,由一个劳动者变成了大富翁,又热心公益事业,“破家兴学”的动人故事。胡适称赞杨斯盛是一位“可敬可爱,可师可法的”“大豪杰”,特为他立传表彰。

杨斯盛 1年年5月29日,字锦春,小名阿毛,上海浦东人。父母早亡,13岁去浦西谋生,学做泥水匠,勤奋好学,为人正直,清光绪六年公元0年,杨斯盛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成为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清光绪年间,杨斯盛承建外滩江海关北楼,一举成名,时称工界伟人、营造泰斗、上海水木业公所领袖董事、浦东帮建筑业的领袖。杨斯盛被人称为“近代建筑营造业的一代宗师”。

杨斯盛幼年遭失学之痛,壮年以琅琅诵读为乐,晚年则立捐产兴学之志。1905 年,他在捐产兴学启中说:“值此国步维艰,不可终日,听名人言论,必以兴教育为救国第一义。私念仆亦国民也,以区区家产,与其传给子孙,使贤者损志,愚者益过,何如移作兴学,完成我国民一份子之义务,且使子孙与被泽焉。”

为了兴学,1904年,杨斯盛先在宗祠设义塾,将上海一所别墅改为广明小学,翌年,增设广明师范讲习所。并在浦东六里桥购地40 余亩,兴建浦东中学。1906年正月开工,由黄炎培设计、杨公亲自监督,同年十二月,校舍竣工,教学设施堪称沪一流,所聘办学人才亦是一流,李平书、黄炎培、秦锡田、陆家骥、张伯初等出任校董。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造福桑梓,他又相继在蔡路创办浦东中学第二附属小学、在合庆创办浦东中学第三附属小学。秉承遗训,浦东中学校董会和其家属,又继续创办了斯盛小学和斯盛中学。为了让更多的贫苦大众接受教育和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办了浦东中学夜校。

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正月二十四1907年3月学正式开学,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月初907年3月21日,杨斯盛提出“勤朴”校训作为办学宗旨,他说:第一是勤,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担当中国未来的一切事业,要有精神和体魄上的担当,全看我们能不能勤,不勤就永远没有希望。第二是朴,繁华奢侈,是朴的反面,凡是贪享受,爱繁华的人,永远没有希望。人心不能两用,自古成就事业者,不管做学问,还是从事实业的,无不专心致志。

杨公捐产兴学的目的:一是为国造就科学人才,以达“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之目的;二是为浦东“乡邻子弟解决失学之苦”。

杨公一生劳累,身体多病,于年5月29日在校内住所长逝。病重时还谆谆叮嘱要设法改善教学设备,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浦东子弟来校读书。

尽管浦东中学是杨家的私产,先后投入30多万两银子,但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杨氏子孙不得干涉校产校务”,以确保学校的独立地位,使得学校能够按照自身的要求发展。

胡适成为著名学者后,他对杨斯盛的人格和“毁家兴学”之举的赞赏,也成为了名人轶事。他的四十自述文集中,开卷第一篇就是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他也曾应邀为浦东中学题词:“杨公发愿为国家造人材,诸位同学应该发愿把自己铸造成器。”

当然,这为后话。

另一篇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写的是老而又老的昭君出塞和番的题材。

王昭君,名嫱,是蜀郡秭归人氏。他父亲王穰,所生只有昭君一女。昭君自幼便和平常女儿家不同,一切举动都合礼法。长成的时候,生得秀外慧中,绝代丰姿,再加上幽嫡贞静,所以不到十七岁,便早已通国闻名的了。

及笄以后,那些世家王孙来求婚的,真个不知其数。他父亲总不肯许。恰巧那时元帝选良家女子人宫,王穣听了这个消息,便来与女儿说知,想要把昭君送进宫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