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活埋大清朝> 第195章 高仿大才子,一考定江山!

第195章 高仿大才子,一考定江山!(1 / 2)

杨起龙同耿精忠比较熟悉,而且他也知道那个什么“天子分身耳火”的谶纬之言,于是笑着摇头道:“世子爷耿精忠那边您不必担心,他一定是用了什么手段才谋得了福建总管一职。目的倒也不一定是与我为敌,也许他也在趁着天下大乱的机会搏一把大的”

朱和墭点点头,“那我们能联络他一起反清吗”

“世子爷,这事儿不好办”说话的是诸葛三和,他现在正一心二用,一边插话,一边在看一份情报汇总上面有一堆杂七杂八的消息,看着好像不要紧,所以杨起龙发展的那两个下线就把这些消息写在一张纸上送出来了。

“有什么不好办的”朱和墭对策反耿精忠还是很有信心的。

“福建是延平王府志在必得之地”诸葛三和缓缓道,“同时又是耿精忠的根本之地咱们如果去联络耿精忠,那就会被架在延平王府和耿精忠之间,里外不讨好。所以还是让延平王和陈军师去和耿精忠联络,咱们只要能把吴三桂拉下水,那就足够了。”

“吴三桂”朱和墭皱眉道,“他真的肯”

“事在人为”诸葛三和这个时候将手里的情报汇总递给了朱和墭,“世子爷,您还是先看看这个吧。”

“哦。”朱和墭接过情报汇总,然后往诸葛三和手指的方向看了眼,“上谕,凡广东生员,无论是否剃法结辫,皆可参加今科乡试,朕当一视同仁”

朱和墭的眉头也紧了紧,“康熙什么意思没有辫子也能去考他这是要”

“要挖咱们的墙角”诸葛三和接过朱和墭的话题,道,“世子爷图海的大军没三个月是到不了广东的在他们抵达之前,孙延龄也不会冒冒失失的来打广州。所以两边接下去要争的就是科举了”

朱和墭也早就准备要在广东办科举了考试做官嘛这是读书人的最爱,而且朱和墭家的朝廷就一草台班子,各个衙门的缺太多,急需要官员来填补。

另外以朱和墭对广东三大族群的了解,这广府人喜欢吃吃喝喝,吃在广州啊

潮州人则喜欢打拼创业爱拼才会赢嘛

至于客家人嘛,一直比较喜欢读书当学霸。

所以历史上客家士大夫经常会为了科举考试的问题和广府人、潮州人打架唔,他们对这事儿有执念,历史上客家人闹起来的太平天国打进永安州后,除了封王和搞王娘之外,就搞了一场自娱自乐式的科举考试,之前圆不上科举梦的天国领袖们都自己出题考自己十足过了一把学霸瘾。

现在朱和墭已经掌握了广府人的大本营,大佬辉又控制了半个潮州,朱天王也还在潮州的揭阳县。

看现在的情况,广府人、潮州人大半是会跟着朱和墭走的,但是客家人是什么态度就不好说了。

广东在清朝历史上经常出现“土客恶斗”的情况,客家人往往会和广府人、潮州人严重对立。一方如果要反清,另一方就会支持清朝。

如果朱和墭也遇上这样的土客对立,那他的广东朝廷想要做大可就难了。

而朱和墭现在可以拿出来吸引客家人的,除了一部分广东沿海的土地,也就只有科举考试了。

而且土地不能给太多,要不然潮州人、广府人就该不满了。毕竟广东沿海的土地,本来都是潮州人和广府人的。

所以即将举行的科举考试就很重要了,如果搞好了,取出一大批客家进士,甚至取出一大批其它省份的才子那么接下去的事儿就容易办了

想到这里,朱和墭突然眼前一亮,笑着道:“有了咱们这一回一定要把广州科举给办好了不仅要吸引广东各地的才子来考咱们的科举,还要设法吸引全国其它省份的才子来考

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大明又回来了,而且还深得天下士人之心,依旧是天下才智之士所向往的正统”

朱和墭说到这里,已经是满脸得色了,还笑着看了看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二位军师,你们觉得孤家的计策如何若玄烨知道天下的汉人才子依旧不忘故国,一定会胆战心惊吧吴三桂、耿精忠之流,说不定会幡然悔悟,重回我大明阵营吧”

“世子爷,”诸葛三和听了朱和墭的话,有些哭笑不得,“这天下才智之士如果都向着大明,那您还搞什么原儒呢”

杨起龙也叹了口气,道:“是啊,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世子爷,臣为了反清复明,浪荡天下多年,实在也没见过多少士人还怀着咱大明的。热衷鞑子的科举,想给鞑子当官的倒比比皆是啊即便有几个大明遗民,也都垂垂老矣,难堪大用了。”

“二位军师误会了,”朱和墭笑着摆摆手,“孤家的意思并不是说要通过这次科举找到多少才子智士。而是要让天下人,要让玄烨、吴三桂、耿精忠之流都认为我大明通过这场科举,得到了许多能人智士所以我们可以造假,不,是高仿出一批能人才子”

“高仿”

“世子爷,这怎么仿啊”

诸葛三和和杨起龙一个是“高仿诸葛亮”,一个还高仿过朱三太子,也算是高仿界的能人了。

但是他俩却怎么也想不明白朱和墭要怎么高仿出一批能大才子来这事儿可不仅是个“仿”,还得人家相信啊

而朱和墭却已经是成竹在胸,他当然已经知道怎么才能“仿”出一批大才子去欺骗康熙、吴三桂和耿精忠之流了。

这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连高仿这一行,现在也出了朱和墭这么一号状元他算是把高仿这一行给吃透了。

不仅能高仿出东厂香水、潮州朗姆酒,还能仿出大明三太子、大明三太孙,现在要更进一步,仿出一批饱读诗书的大才子了。

这年头人口少,这个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当然也少了,其中能称得上大才子的,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