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几日前,那位刘都头曾领着一位官人来茶肆问过东家。”
军中的人
“问我做什么”
赵娘子摇头,“不清楚,他们没细说,我说东家不在,他们便走了。不过瞧面色应当不是什么坏事,后面也没再来了。”
文舒点点头,“既没再来,肯定不是什么重要事,兴许就是想再问问果子,不管他。”说罢,将册子一合,站起身乐滋滋道:“我昨日在家新研制了两道渴水,打算用做招牌,嫂子给我寻块薄木板来,我将名目以及售价写上,挂到外头去。”
“好,后屋就有,我这就去拿。”
赵娘子应声去了后屋,没一会便拿了一块薄木板来,文舒接过提笔沾墨,很快便在木板上写下两行字。
“明目渴水”。
“智慧渴水”。
之所以选择以功效命名,而不是直接写“瑶草渴水”和“岗草渴水”,是因为文舒怕直接写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山海经,从而看透背后的玄机。
虽说汴京内有山海经藏书的人家不多,但还是有的,特别是宫中以及那些侯门勋贵,保险起见,还是不要写真名的好。
二则,这直接以功效命名,显然比写实际名字吸引人的多,听听,“明目渴水”,“智慧渴水”,一听就知道吃了有什么用。
文舒默默的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
写好名称,接着就是定价了,她低头稍琢磨了一会,便提笔写了起来。
“五百文一盏”赵娘子惊呼出声,她怔怔的看向文舒,一脸东家你莫不是写错了的表情。
赵娘子虽不认得字,但是基本的银钱数还是识得的,因为文舒曾教过她,可此刻看着木板上的那四个字,她觉得脑子有些懵。
文舒不以为意的笑笑,随即又提笔在“智慧渴水”后面也加上了售价。
这次赵娘子不是发懵,是直接傻了。
“千钱一盏”她怔怔的看了文舒好一会,而后伸手探向她额头,“没烧啊,这”
“这售价是不是太高了些。”赵娘子有些犹疑:“咱们只是普通茶肆,不是城里的酒楼正店,定这么高的价,如何卖得出去。”
“不高,不高。”文舒乐呵呵的将毛笔递给她,拎着木板便往外去,在门外转悠了两圈,最后将木牌立在大门左侧的位置。
这里正对官道,来往过路的都能瞧见,她字写得又大,只要是识字之人,站在官道上便能瞧得一清二楚。
“那这两道渴水叫什么名啊”赵娘子追过来问道。
文舒正欲回答,就见土地祠那边过来两位香客,皆是三十出头的农妇,一着蓝衣,一着黄衣,见了木牌好奇的问,“这写的什么呀”
文舒立马转身招呼:“小肆的招牌渴水,两位娘子可要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