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谁对魏圉的去世最悲伤,不是魏增等魏国公子,也不是魏圉的后宫妃嫔,更不是魏国的朝臣权贵,此人非龙阳君莫属
要不是魏圉去世前召来龙阳君,叮嘱龙阳君好好辅佐魏增,龙阳君也许已经随魏圉而去了。
魏圉去世后, 魏国忙着魏增的登基大典以及权力交接,不同于嬴政,魏增早已经加冠,上位就可以亲政。
按照惯例,魏增的登基大典也邀请了各国前去观礼,秦国也派遣了使者前往大梁, 但不是宗室弟子, 只是一名在秦国朝堂地位中上的朝臣。
派出使者的同时秦国也在吕不韦的组织下积极备战,目标正是魏国, 准备趁着魏国新老交替,人心不定,权力格局不稳定时,狠狠的从魏国身上咬下一块肉。
趁火打劫这种事情,秦国一向非常擅长,当然山东六国对于趁火打劫也不陌生,只不过他们不敢轻易对秦国发动进攻罢了。
秦国不主动进攻他们,就可以偷得着乐了,还想主动进攻秦国
单独一国主动对秦国发起进攻,那跟送人头有什么什么区别
借助山川关隘的秦国完全可以以逸待劳,给于挑衅者迎头痛击,想要给秦国造成一定威胁,起码要三晋联盟一起出动, 想要给秦国造成极大的威胁, 那就要五国联军或者六国联军了。
十二月一过, 来年开春, 一月中旬,秦国使臣回到秦国还不到半月, 也就是说魏增登基成为魏王还不到半个月,上将军蒙骜就率领秦军悍然对魏国发动了进攻。
秦国修养生息也有三年左右了,魏无忌率领五国伐秦的损失已经补回了大半,粮草充足,因此秦国这次进攻动作就相对比较大。
蒙骜率领八万精锐秦军攻魏,五天内连下魏国九座城池,攻势如奔雷,如天河倾泻,势不可挡,雪花般的告急求援信飘入魏国大梁,使得初登王位的魏增顿感压力山大
魏国君臣经过快速商议后,魏国大将军典甲率军前往前线抵挡蒙骜率领的秦军攻势。
等到典甲率军赶到前线,秦军又下了五座城池。
不到十天,魏国就丢掉了十四座城池,一天都不止一座。
没有办法,当魏国重兵集结的边境防线被蒙骜突如起来的猛攻撕破后,防线后面的城池就如同一个花容月貌的少女面对一个不怀好意的强壮男人,也就只能象征性挣扎挣扎了。
一般的城池根本扛不住秦军强弓劲弩, 再加上机关兽会辅助攻城, 城池不足够深厚,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一碰就碎了。
典甲带着魏武卒以及寻常魏军支援到前线,勉强遏制住秦军的攻势,但魏军依旧处于下风之中。
魏武卒虽然精锐,但秦军锐士也不是吃素的,再说以魏国如今的财政也养不起太多完全脱产的魏武卒,更多的还是普通的魏国军卒。
普通的魏国军卒,论武器装备,论单兵素质,论整体配合,都不是秦军的对手,而且典甲的军事才能尽管还算不错,但距离蒙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蒙骜一生都处于征战中,一路升到上将军之位,如今的秦国武将之首,身经百战名副其实,可不是没当上多少年魏国大将军的典甲可比的。
半个月后,摸透典甲用兵之法,找到破绽的蒙骜就撕破了魏军的防线,击退了魏军,再下两座城池。
要不是典甲果断撤退,保留了足够的有生力量,没有大败,后果将会严重得多。
魏国的地势实在太糟糕了,一马平川,基本上无险可守,需要依靠强大军力驻守各处,典甲若是大败,蒙骜甚至可以一路攻到魏国大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