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啊
张好古多少还是有些激动的。
虽然自己并没有努力读书,但是,毕竟也是给大明朝出谋划策了。
回家,简单的休息了一下,张好古就来拜见魏忠贤了。
自己现在虽然是一个官了,但是,这个官职却不大。
撑死了也就是一个翰林。
张居正升官速度算是很快了。
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然后就开始熬,硬熬,硬生生的等到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去世,才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这中间,至少熬了十九年。
这就是坑爹了。
十九年才混出了一点名堂。
当然,张居正主要面临的是嘉靖这种权术高手。
朱由校么
张好古觉得自己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熬十九年,那就是太煎熬了。
到了晚上,张好古就来到了魏忠贤的府邸。
“恭喜张老弟,贺喜张老弟”
魏忠贤的脸上却是摆出了一个笑容:“明日,只怕你便是状元了”
“老哥莫要笑我”
张好古对魏府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大刺刺的坐在魏忠贤的对面,却是笑着开口道:“今日还是要多谢老哥,让我得以面见天颜”
“有我没我,皇上都是要见的”
魏忠贤笑了起来,而后缓缓的开口道:“老弟,你可知道,皇上给了你什么职务”
张好古略微的沉吟了一下,随后笑了起来:“想必是翰林院,如果问问题不大,应该是翰林院编撰”
魏忠贤却是哈哈一笑:“不错,老弟倒是知道这些门道”
张好古却是笑了笑。
一点都不着急。
这翰林院编撰虽然只是一小小的七品,可是在翰林院中,却也算是中层官员了。
要知道,张居正也就是混了一个庶吉士。
在庶吉士下面还有编修、有检讨、有典薄等等。
这些都是不入流的小官。
这个翰林院编撰稍微再进一步,那么就可以为侍读、侍讲了。
这皇帝身边的的秘书,日后还是还可能做太子的老师。
不过无论是编修还是庶吉士,都是闲职,是挂名在翰林之下,却没有具体的工作的职位,一般要过半年之后,官职就会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这看似是一个闲差,可是,却是金贵无比。
科考出来的士子能来翰林院,那基本上就是要重用你的节奏。
翰林纂修,主要负责的东西也就是参与诰敕的起草、史书纂修和经筵侍讲,诏书的起草,虽然说是别人说什么,你就写什么,但是却可以让你迅速的了解朝廷的政策。
朝廷稍有风吹草动,政策方针,你全都是知道的。
至于史书编修,却也不一般,皇帝对于史书的编修还是很重视的,最主要的还是实录,皇帝是要看的,这关系到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经筵侍讲了,所谓经筵,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这是就是为皇帝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专门给皇帝讲四书五经,谈古论今,说历史的。
说的夸张一点这是给皇帝和太子做老师,给他们讲课,让他们接受你的观点,毕竟,皇帝和太子听讲,不可能天天的讲经论史,就算是华夏的历史博大精深,总是会有讲完的一天,所以,讨论政务,也是免不了的。
总是需要一些政论那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这小小编撰是很有可能改变朝廷的施政方阵。
这就是属于重点照顾的对象。
而且混了半年编撰再调任其他官职的话,往往都是连跳数级,起步就是一个知府,在地方上干几年,在调回中央,直接进入权力的中枢。
当然,这要是运气好,你是根本就不会离开中央,直接踏足权力的中枢。
那些个苦逼的观政士,学习几年,随便打发你去某县做县令甚至是县丞、主簿。
魏公公却是笑了起来,缓缓的开口道:“不过,咱家跟皇上说了,该让张老弟你来当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
张好古心里直呼好家伙,这可是从四品。
其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凡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