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哪怕赵楷再怎么哀求,赵佶对他的话也是一个字都不想相信。
看到他发怒了,那些班值也只能拖起赵楷就朝着外面走去。
“父皇,儿臣是冤枉的儿臣是冤枉的啊”
听着赵楷的声音逐渐远去,赵佶再次用力的一拳砸在了旁边的桌子上。
一直过了许久之后,赵佶这才算是勉强恢复了理智,呆呆的坐在龙椅上,开始重新审视起了现在的朝局。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最紧要的事情一共就是三件事:
其一,选拔人手来审理童贯和刘法的公案,这件事情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过广泛,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
首先,这个人不能跟童贯有梁子,其次,这个人的人品必须可靠,还得德高望重,最好还不能是门阀世家出身。
单独的一个条件,或许还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这前前后后几个条件加在一起,能够挑选的人少,可就实在是少之又少了。
童贯这些年来,仗着皇帝的宠信,在汴梁城里飞扬跋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整个朝堂之上,他得罪的人那是数不胜数。
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皇帝一直恩宠不断,而蔡京又一直把持朝政的话,那些文官们早就对他群起而攻了。
他全盛时期那些人当然对他没什么办法了,可现在他要倒霉了,在这个关口上,谁敢保证那些文人不会有携私报复的心思呢
再有就是,他这个皇帝,那可是存了私心的,最起码选出来的这个人也得把他这个皇帝给摘出来吧
可是这么一来的话,原本就晓得可怜的范围里面一下子又得被削去一大部分了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个人得有足够的威望,做人又不能太直,而且还不能跟童贯有仇,还得能替他这个皇帝考虑,做事情的时候还得多加变通。
这几个条件放在一起,这一时之间就是赵佶这个皇帝,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选谁了。
至于第二件事,那就更让他郁闷了,蔡京死了,可是,因为这么一封绝命书的公开,现在他的谥号整个朝堂上众说纷纭,他这葬礼的事情更是让皇帝头疼。
他毕竟是在宰相任上死的,而且,还是死于非命,这葬礼到底怎么办才能不失朝廷的体面,又能在天下士人的嘴里说的过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说前面的两件事还能让这些臣子们去商量,这第三件事就更是让他这个皇帝如鲠在喉了。
那就是关于赵榛一系的安排
这种事情虽然原本一切都有成例在,可是问题在于,随着蔡京的死和童贯的倒台,真要是一切都按照成例来的话,恐怕赵榛真就无人可制了
赵榛本身就有了开府仪同三司,再加上他的亲王身份,这次的功劳这么大,封几个节度使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这么一来他就已经是使相了。
王襄、种师道两人这次也是战功卓著,以种师道的资历,做个枢密使或许有点难,可是,一个签枢密院事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而王襄本身资格就老,童贯要是下台,这个枢密使的位置怕是就少不了了
再加上一个范正国,这么说起来的话,光是赵榛这一系,在中枢就已经有四个宰执一级的职位了。
更别提,赵榛这一方还有一个只要顺利回京就能立刻入相的徐处仁
他原本是打算扶持余深,加上张邦昌跟他打擂台,可是,奈何张邦昌这家伙实在是不成器
就算是现在把余深给抬出来,怕是也很难控制住局面不被架空
大宋朝自开国以来,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
让一个皇子的势力如此膨胀,如果不加以制衡的话,他这个皇帝怎么能睡得安稳
而现在摆在他们面前,最直接的办法好像也就只剩下一条了,那就是想办法保住蔡攸。
然后,由蔡攸来收拢蔡家的那些残留的势力,这样或许才能够勉强制衡赵榛。
可是到底怎么才能把蔡攸给摘出来,这又成了摆在皇帝面前的一道难题。
心情烦闷的翻看着面前的那些奏折,只是简单的翻阅了几本,赵佶就感觉一阵的头疼。
把那些御史们千篇一律的弹劾奏折全部都丢到一边之后,他忽然发现了那一堆弹劾奏折里面的一个异类。
蔡云庭
对于这个名字,他虽然没有什么印象,可是光看这个姓氏他大概也猜到了,这家伙好像是蔡家的下人出身。
拿起他的奏折翻了两眼之后,赵佶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更加的阴沉了
“岂有此理来人”
随着他的一声暴喝,在门外伺候的双喜赶忙走了进来:
“官家有何吩咐”
“把这封奏折给我送到范相公那里去,不把这封奏折给我原封不动,发给两浙、福建路置制使司,让韩墨自己看着办好了”
这中枢里的事情,本身就已经让赵佶烦闷不堪了,要说现在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看哪个臣子最顺眼,那肯定是韩墨无疑了。
如果不是因为有韩墨贡献出来的那些钱财在这里撑着,恐怕,现在他这个皇帝的处境只会更加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