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统计大明>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战场形势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战场形势(1 / 2)

杨嗣昌的突然袭击给整个高加索地区的奥斯曼人都整懵了,敌人竟然从海里面直接过来了

这无疑是让奥斯曼这边的人措手不及。

虽然大家都知道里海的另一边驻扎着明军,但是明军自己在里海没有啥存在感,即没有明国百姓大规模捕鱼,也没有军队开船巡逻。

故而一直以来里海这边一直相安无事。

而且整个高加索地区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这边是不设立总督的,各城之间没有从属关系,自然在防守的时候也就各自为战。

现在杨嗣昌突袭拿下两城截断了他们的后路,这让他们非常难受。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问题也是个大事,但是偏偏谁又都不能动,也不是一个人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想要等到伊斯坦布尔的命令,那至少也要等上五六天的时间,甚至更久,而等待新的总督上任调配军力之后,那至少也是半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整个边疆区的粮食等物资储备非战略要地一般都只有一个月的量而已。

这个也是伊斯坦布尔那边为了防止将军在边疆拥兵自重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

如果是传统战争,一个月半个月的时间不过是弹指之间而已,这点时间敌人甚至一座城都没有攻下。

伊斯坦布尔就算反应慢一点,但足够应对。

可这次对上大明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大明有攻城利器炸药包,城墙在大明眼里就形同虚设。

而且登上城墙的军队被对方一阵迫击炮打击,那也是伤亡两三成之多。躲在女墙后面都没有用。

所以当还是传统思想作战的奥斯曼帝国碰上近代化的大明军队,那简直是处处受制。

各城没有得到命令之前都选择了紧守城池,防止自己别被明军袭击了。

这个结果跟杨嗣昌估计的有很大偏差,他还想围点打援呢,结果谁知道身边趴了一群的缩头乌龟。

杨嗣昌也没有想到最后自己算计了一圈发现军部的预测是对的,就应该快速的截断高加索地区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联系。

好在问题发现的不算晚,既然对方不动,那么杨嗣昌就调兵继续西进,继续执行军部的计划直插黑海沿岸。

至于伊斯坦布尔那边确认了总督人选然后在调配好兵力准备反击的时候,根本就不用现在的进攻部队操心,直接后面的第二批第三批过里海的军队出手就行了。

杨嗣昌也是郁闷,原来以为自己聪明,谁知道只是自作聪明,人家几十上百个参谋研究的,结合各种情报汇总分析的,你一个人在那瞎怀疑个啥。

这一战让杨嗣昌彻底的知道了自己的斤两,大明打仗确实已经从依靠某一个将领自己的水平的时代进步到依靠群体智慧的时代。

他这个旧时代的将领确实已经过时了,自己现在还赖在这个位置上,那已经不是德不配位了,简直就是在耽误大明的未来了。

原先对于陛下要让他退休,他还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满现在看来,陛下还是仁慈的信守承诺的,自己这个水平,陛下还是咬着牙用了,当真是仁慈啊。

大明的后方,第二批军队正在登船,大明这次出兵五十万,但是真的能够第一批投入战场的也不过是一半的兵力而已。

当然真正的从海上投入的军队也就那三四个师而已。

这也是大明海上投送能力的极限,五十万人的战争,不是一窝蜂的堆上去,也不是全部都放在船上一船带过去。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就像进攻麦加城和麦地那城方向,其实放几个师乃至十几个师都放的下。

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方向的敌人大明一个师就搞定了,没必要用这么多人。

为了进攻下一步的地方方便你让十几万人走陆路穿越沙漠上千里方便,还是从海上运过去直接从苏伊士运河河口的地方登陆方便

就像现在,第二批部队走海路一半从西奈半岛登陆杀运河地中海段和向大马士革进军。

另一半从埃及方向进军直插开罗和压力山大港,截断奥斯曼帝国对埃及支援的可能。

这不比从陆路走方便的多了,还节省了时间节省了物资。

当然大明也没有一次能投送五十万军队的船只。以大明现在的能力能够同时运送四到五个师的兵力那都已经是征集了一部分民船了。

按照原定计划,大明这边会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把五十万兵力陆续投入战场。

根据计算,一个半月的时间,奥斯曼那边只能集结二十到三十万军队到达一线。

大明需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占领埃及、伊拉克地区、阿拉伯半岛、大马士革耶路撒冷、高加索等地区。

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将会失去一半以上的领土,战争潜力将被最大限度的削弱。

这种情况下,对方即使想扩军全面动员,因为失去了埃及、苏伊士和伊拉克地区这些钱袋子,也会陷入财政窘境。

在沙俄的持续进攻之下,其在巴尔干半岛也会面临同样的窘境。

那么剩下的地方被攻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个时间问题的关键核心就是苏伊士运河被攻陷的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