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Ctrl+D )
当前位置:书香世家>历史军事>大明次子> 第四百八二章 救灾

第四百八二章 救灾(1 / 2)

“咦这是什么情况”

这里的位置是登州的港东村大概离登州城八十里左右,这个村子是五年前迁过来的,洪武年间的迁徙是很正常的,有人说是朱元章强制的,其实也不算。

更多的百姓其实是愿意自己迁徙的,因为没有办法,元朝末年的时候,无情的天灾犹如狂风卷落叶一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肆虐横行,水灾、旱灾、蝗灾、瘟疫轮番而来,无情地摧残折磨着可怜而又无辜的平民百姓,粮食欠收、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为了生存,也都到处逃荒避难去了,最终导致了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出现了“村庄城邑多成荒墟”的景象。

跟着是,元朝末年,元朝政府腐败到了极致,之风大行其道,各级贪官污吏层出不穷,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加重,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彻底被激化,再加上上面所说的天灾不断,致使原本就水深火热的穷苦百姓更加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濒临生死存亡之际的劳苦大众为了生存,纷纷揭竿而起,一时之间,天下英豪辈出,都在为推翻暴元统治,重新构筑新的社会秩序而拼死奋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元朝的统治者,自然不甘坐以待毙,为了保护既得利益,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自然就举全国之力,派出精锐大军,到处征讨镇压农民起义军,一场昏天黑地的大战在中原大地上四处展开。

而我们都知道,打仗是要受伤死人的,更何况是在短兵相接的古代,战场救护医学水平又低,双方致死率就更高了,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元朝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历来都有屠城的“光荣传统”,而根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元朝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采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战乱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原大地人口减少程度可想而知朱元章于年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天下。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来是农耕文明古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要发展农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土地和劳动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来的兵荒马乱和天灾连连,受灾最大的正是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两淮等中原腹地,当时,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于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就成了当时制约农业快速发展复苏的致命因素。

因此,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补充劳动力就成为了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太祖朱元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将劳动力补充来源锁定在了山西。

当元朝末年中原地区兵荒马乱天灾不断之时,山西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年,以上这些灾难都很少波及到山西,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丰收连连,经济相对繁荣,人口不减反增,再加上中原地区逃难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来到了这里,因此,这里的人口增长速度就更快。

这里人口一增长,但是土地没有变多,这样的话,江西的百姓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朱元章要求移民,其中很多的江西老表也想出去闯上一闯,毕竟树挪死,但是人挪活。

这个港东村,就是主动迁徙到登州的一伙百姓。

“村老村老你快来看看呀,这井里怎么总是往外面冒水呀”

大约是傍晚的时候,港东村的水井之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井水不断的喷涌而出,大家都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港东村的村民立即将自己村子中的村老给喊了过来。

村老基本上是村子中最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年龄都很大,也基本是见多识广的那种人,可是今天港东村本章未完

第四百八二章救灾

的这位村老,却看着这汩汩往外冒的井水有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村老有些莫名其妙。

这个时候,众人看着村老也不知道,都有些害怕了起来:

“这不会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吧”

“村老也不知道呀,怎么办,我们要不要去报官”

“对呀,县令是读书人,一定会知道的。”

“这到底是怎么了”

众人的七嘴八舌,让村老微微的皱皱眉头道:“大家先不要慌,只是井水冒水而已,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大家回去吧,我们先等等看,要是这井水明日还冒,咱们就去上报衙门。”

“村老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很奇怪。”忽然,又有一名男子走了出来道:“我家旺财,今天显得十分的暴躁,不论我怎么安抚都不行,它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我家的旺财一直都是很乖的。”

“是哦,是哦我家的那头老牛也一样,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十分的暴躁,我喂了很多的草料给它吃,它都不吃,我总感觉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这一说,又是将众人担心的话匣子给打开了,有说自家狗的,有说自家马的,还有鸡鸭等等一群人七嘴股雾气,这雾气轻轻飘飘的,更让人诧异的,居然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而且会伴有声音。

“村老,那是什么呀”所以的村民都骇然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

那位港东村的村老立即道:“都回去,全部都回去,明日咱们去向衙门禀报。”

“是”随后众人就各自回到各自的房间。

只是殊不知,这次的命令,是真的一个很愚蠢的命令,刚刚的这么多异象,其实都是地震前的异象,因为发生大地震前几天或者几个小时前一般都会有很多小地震,而且非常频繁,称其为前震,发生前震要有警觉意识;地震来前有些动物会有异常现象,老鼠满街乱跑、蜻蜓一群群飞到其它地方去、蜜蜂抛离巢到处蜇人等。

地震来时伴有磁波,一些植物也会受到影响,地震发生的前几小时,含羞草会萎缩然后枯萎;地震来之前也会发生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或是暴风或是大雪、怪风亦或是大涝,有时会骤然增温等;地震来临前人们可以看见天空发光的现象,颜色各异,这就是地光;地震来临前多有地声从地面传来,有声音从地下传来,声音越大、越响,音调越沉闷就说明地震越大,反之则越小。

可是此时的大明还并不知道这些,所以很多人都为此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轰隆”巨大的轰鸣声,响彻了登州城,夜里的时候,朱榔还在睡梦中,跟着别徐妙云给急匆匆的叫醒,跟着在赵凌的报告中得知,登州城外八十里发生了地震。

不但如此,地震之后,外面下起了大雨,现在很多灾民是没有家,还要受雨淋,更无助的是,这群灾民还有很多死亡者。

“海龙军立即奔赴灾区紧急救人,还有物资全部要到位,要快”朱榔大声的吩咐之后,也是立即起身走出了房间。

这是对登州的一次巨大的考验。

古代对地震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地震发生之后,首当其冲的是上报灾情。一旦哪个地方发生灾情,当地官员要迅速将受灾相关程度和时间报告给上级官员,倘若灾情继续恶化,还要向上级更新信息。

举例来说,当某地发生地震,当地灾民首先应报告给县令,县令再将其报告给府台道台,他们再上报给本省督抚,最后由督抚上报户部。

第二步,当官员本章未完

第四百八二章救灾

接到灾情报告后,应立即派遣勘灾队伍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其目的是摸清受灾情况,并为灾情登记造册,做好统计工作,为后续发放赈灾物资和减免赋税提供依据。

当时的律法规定勘灾人员必须亲自上门落实受灾情况,对受灾程度不同的灾户做好分类,特别要注意受灾极其严重的灾户。

第三步,赈灾的措施有多种,以减免徭役赋税最为常见,有的统治者还派遣医疗队赶赴灾区,有的皇帝以赐钱、赐物为主。

基本上不像我们现代,只要有地震,立即就可以救灾,因为古代根本就没有救灾的能力,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让军队上。

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其实军队也上,比如,清朝的时候,特大洪涝灾害,天津及周遭三百余里水深丈余,淮军将领卫汝贵带领2000名战士开挖减河数道,用于分泄洪水,共计70余里,大水得以消弭。

而湘、淮两军在灾前修造和灾后重建方面,一直为百姓所依赖。到民国和建国以后,天津的减河也是一直在挖,至今还有一条特大的泄洪减河,名曰独流减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