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法令的推行充其量只能算零零落落,只偶尔有些机关会认真对待。
今年三月,一名成功的律师埃默里成了纽约的禁酒令执法员。
他想出了一套新策略,一时间让喝酒和卖酒的人都闻风丧胆。
对违反沃尔斯泰德法案的场所,巴克纳开创了查封政策。
法律允许他不上诉至法院就将涉事场所关闭一年。
此前,执法官只能逮捕几个无伤大雅的服务员和调酒师倒霉蛋。
但现在,埃默里的做法击中了酒吧老板的利润线,足以让他们感到肉疼了。
他宣布要关闭纽约数千家地下酒吧,并从最出名、最抢眼的地方着手,比如里卡多穆迪在小意大利的俱乐部。
这是对城里成熟酒客们的直接攻击,酒客们表现出了近乎恐慌的反应。
好在对俱乐部而言危机只是暂时性的。
禁酒令带来了太丰厚的利润,让它太容易被击溃了。
至少有多家俱乐部以查禁作为掩护,它们让正门一直锁着而从十分不起眼的后门欢迎主顾们回来。
另一些俱乐部则搬到新地方,换个新名字,尽管大家都知道它们的幕后东家还是那位漂亮的老板娘。
吉南是个颇具传奇性的人物,她来自韦科市,今年刚刚3头金发,笑起来牙齿闪闪发亮。
她特别爱侮辱自己的主顾,尤其是在他们不肯大把花钱的时候,她也因此备受顾客喜爱。
她的口头禅是你好,蠢货。
她的大多数俱乐部都小而紧凑,舞娘们衣着暴露,大多年轻得叫人咋舌。
吉南不仅是老板,还在俱乐部里充当司仪的角色。
她对自己的姑娘关爱有加,但并不把她们的才华太当回事。
“现在这个小妹子还算不上歌手,”她这么说,“她是通过函授课程学唱歌的,还漏上了好些课,但她是全场演出里最可爱的小姑娘,所以我希望大家给她来点热烈的大巴掌。”
由于俱乐部随时有可能关门,自然只舍得用最少的钱搞店内装修。
顾客们对此似乎也并不介意,只要能喝到不错的酒水。
对酒店这类更为公开、需要长期经营的地方,选址范围就小得多了。
禁酒令生效之前,有些酒吧每天能有4000美元的收入,这可不容易找到替代渠道。
没了酒吧收入老板只能宣布破产,成为无业游民,给这个社会增添负担。
有些酒店想通过提供所谓的“添头”生存下去,比如冰块、苏打水等等,买一杯冰块,顾客可以自己加酒,但这很难填补酒水业务彻底丧失带来的亏空。
一家酒馆餐厅查封了6个月。
这意味着餐厅不仅失去了所有酒水收入,还失去了午餐和晚餐生意。
它甚至无法为客人提供早餐,所以许多客户彻底改投他门。
埃默里的查封政策继续推行,遍及全丑,连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棵红木树也因为有人发现了非法的蒸馏酒而被挂上了锁,尽管这听起来很像是宣传噱头。
总之,目前全丑各地的禁酒机构查封了近4700个涉嫌卖酒的场所。
有趣的是,埃默里本人其实并不认同禁酒,他承认自己之所以执法只因为法律就是法律,而不是出于任何道德信念。他甚至坦言自己经常喝酒,但担任禁酒专员之后便不再喝了。
在他看来,整件事情是个可怕的错误,他亲口说这带来了恶性的犯罪,伪证、谋杀、袭击、盗窃使官员的道德沦陷,以及诱发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行为。较之它每天引发的一连串严重罪行,这部法律带来的好处不值一提。
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禁酒运动是场巨大的失败,但可笑的是,那些推行政令的人还在坚持。
事实上,正是因为禁酒令行不通,惠勒及其支持者才坚决要求往工业酒精里加入毒药的。
也有加入其他变性剂的,比如肥皂水和清洁剂同样能让酒精无法饮用,但铁杆禁酒支持者对此不满意。
惠勒真诚地认为,喝下有毒酒精的人是罪有应得。
在他看来这是他们“故意自杀”
这篇足足占据了三个版面的新闻随着初刊一经发出,立马让新泽西乃至宾州、纽约范围内所有酒客拍手叫好。
加印加印加印
首刊三万份售空,两万份免费版被一抢而空,加印4万份再次被分销,考虑到时效性,第二次加印只有2万份,这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但最后依然售空。
也就是说,大西洋日报首刊便取得了11万的发行成绩,成绩喜人呐
刨除2万份免费特刊,剩下的9万份可是实打实以50美分价格出售的。
也就是说这9万份报纸,为报社带来了45万刀的收入,第一天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喜人。